A2 01.31.2025 星期五 要聞 撞機悲劇後 如何生聚教訓 以色列再與哈馬斯交換被扣押 人員,哈馬斯30日早上釋放8名人 質,包括3名以色列人和5名泰國 人,換取以方釋放110名被關押的 巴勒斯坦人。據悉,此次獲釋的巴 人包括武裝組織「法塔赫」前高級領 袖。有視頻顯示,部分巴人向以色 列警方投擲石塊,警員開槍還擊。 巴勒斯坦衛生部指,最少有14人受 傷。 以色列歸還110巴勒斯坦人 作為交換 哈馬斯釋放8名人質 ▍本報訊 ▍ 哈馬斯武裝派系卡桑旅30日證實,哈馬斯 軍事領袖戴夫(Mohammed Deif)及副手伊薩 (Marwan Issa)在戰鬥中被殺。 卡桑旅發言人Abu Ubaida透過錄音演講 證實了上述消息,還宣布其總軍事委員會的 其他3名高級成員死亡。去年8月,以軍宣布 在對加沙汗尤尼斯地區的一次空襲中殺死戴 夫。路透社報道指,據信戴夫和伊薩策劃哈 馬斯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南部的襲擊,引 發加沙戰爭。 戴夫1965年出生於加沙汗尤尼斯難民營, 擁有加沙伊斯蘭大學的理學學位,主修物理、 化學和生物學。他是1990年代哈馬斯軍事部門 卡桑旅的創始人之一,領導該部隊超過20年。 在他的指揮下,哈馬斯在巴士和咖啡館對以色 列實施了數十起自殺式爆炸襲擊,並建立了一 個大型火箭軍火庫,多年來他躲過了以色列的 多次暗殺。2014年加沙戰爭即將結束時,他的 妻子和小兒子在加沙地帶的一次空襲中喪生, 他則得以逃脫。 哈馬斯與以色列日前已達成停火協議,伊 朗外交部發聲明稱,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訪 問卡塔爾,會見了伊朗支持的哈馬斯領導人。 法新社報道指,伊朗外交部表示,阿拉格齊會 見哈馬斯高級官員時表示,「慶祝巴勒斯坦人 民,在加沙地帶經過16個月傳奇抵抗,取得的 勝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日前也表示,加 沙在衝突中讓以色列「屈服」。 以軍稱攔截真主黨發射偵察無人機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緊張局勢持 續升溫,以軍30日稱,當天攔 了一架黎巴嫩 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的偵察無人機。以軍電台 報道稱,這是雙方停火協議生效以來,真主黨 首次向以色列發射無人機。 以色列此前曾空襲黎巴嫩南部地區,造成 24人受傷。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強烈譴 責,指襲擊是對黎巴嫩主權的再次侵犯,公然 違反停火協議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規定。以 軍發言人則表示,襲擊目標是在黎巴嫩南部運 送武器的真主黨車輛。 與此同時,以國防部長視察了以色列控制 的戈蘭高地赫爾蒙山山頂一處軍營。他表示, 以軍將無限期維持在赫爾蒙山山頂以及以敘軍 事緩衝區的駐軍,以確保戈蘭高地與以色列北 部居民的安全。 根據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去年11月27日 生效的停火條款,黎巴嫩軍隊將與聯合國維和 人員一起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同時以軍應該在 1月26日截止的60天的期限內撤軍。不過黎巴 嫩衛生部表示,以軍曾向試圖返回村莊的黎巴 嫩南部居民開火,並造成死傷。 儘管以軍鳴槍示警,黎巴嫩南部數百名居 民日前仍試圖返回村莊。法新社報道指,數十 輛汽車組成的車隊揮舞著黎巴嫩真主黨的旗幟 向幾個村莊集結。黎巴嫩軍方此前發聲明指: 「由於以拖延撤軍行動,導致多個階段延誤, 還在等待以撤軍後繼續部署。」 以色列方面指出:「撤軍進程的條件是黎 巴嫩軍部署在南部,並全面有效地執行協議, 撤軍將在最後期限之後持續進行,而且黎巴嫩 真主黨要撤離黎巴嫩南部陣地,並拆除南部剩 餘軍事設施。」 哈馬斯證實軍事領袖及副手被殺 美國航空公司(AA)編號5342航班於1 月29日晚上,從堪薩斯州飛到首都轉向準 備降落機場時,與另一架美軍黑鷹直升機 對撞,同時墜入波多馬克河中。儘管搜救 行動持續多時,官方認為機上67人恐無生 還可能。這起悲劇再次將全球目光聚焦在 航空安全問題上。 從電視傳出的失事現場,遠方水上搜 救艇來回巡查,而機場內的航班已恢復正 常起降,生與死的距離是如此接近。每一 位罹難者背後,都有著未完成的人生故 事,有著期待團聚的親人。特別是包括幾 位華裔在內的諸多頂尖滑冰選手的驟逝, 更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莫測突變而震 撼。嗚咽的波多馬克河,難以訴盡罹難者 家屬的悲痛。 儘管飛機失事的空難原因也許有千百 種,但調查有著標準作業程序,卻是有一 致的,其目的是徹底發掘真正原因,解決 空難的癥結,避免同樣原因再次發生意 外。此從目前公布的消息看來,至少可從 幾個方面探討: 是否嚴守作業程序:根據美國聯邦航 空管理局的一份內部初步安全報告稱,碰 撞發生時機場塔台的人員配備「不正常」。 在這起深夜事故中值班的管制員所做的 工作通常由兩個人負責。一名航空管制 消息人士29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這種由一名人員同時指揮跑道飛 機起降和附近直升機交通的安排「並非罕 見」。為何會出現不正常的值班人數?相 信會查出真相如何。 航空安全與空域管制:華盛頓特區是 美國首都,同時兼負著政治與軍事重心, 空域管理照理說應該最嚴格,此次意外顯 示管制可能存在漏洞。根據了解,發生事 故的民航客機和軍用直升機都處於列根國 家機場空中交通管制員的指揮下,這起事 件凸顯同一位管制員能否兼顧調度民航飛 機與軍用直升機,相信會有另一番討論。 當然,即便是排除以上標準作業程序 及航管因素,還有個別儀器的使用也被列 入檢查項目。例如兩架飛機是否均配備 及啟用「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 及 「交通警報與防撞系統」(TCAS)的額外保 護裝置?此外,黑鷹直升機飛行員戴著夜 視鏡,可以根據周圍環境決定是否使用, 但如果環境眾多的燈光亮度可能會影響視 線。這些個別因素,也可能在調查釐清範 圍之內。 飛安專家根據過去空難的統計數字, 得出「真正導致飛機事故的原因中,90% 以上來自於人為因素,這涵蓋飛行員、維 修工程師、塔台指揮以至設計者。」事發 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表示,這起空難 「原本可以避免」。而熟悉列根機場場域的 資深飛行員研判,這起墜機事件顯示安全 系統顯示可能是「多重安全系統失效」。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正開始調 查,將更廣泛探討造成事故的各種可能原 因。目前將事故歸咎於單一因素或仍言之 過早。透過嚴謹的調查與反思,未來的飛 行安全才能不斷精進,讓每一位乘客的生 命得到最大保障。 哈馬斯釋放的人質中包括以色列女兵 Agam Berger,她在加沙北部的難 民營被轉交給紅十字會,然後前往以色 列,在那裏與父母團聚。美國之音報道 指,其家人發表聲明說,「感謝上帝, 我們等到了這個時刻。我們的英雄Agam Berger在敵人手中熬過了482天之後回到 了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全家人可以開始 癒合傷口,但癒合期將會一直繼續下去 直到所有人質回家。」 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另一個交換 點,在身穿黑色制服的蒙面槍手面前, 另外兩名獲釋以軍人質,80歲的Gadi Moses和29歲的Arbel Yahud相互擁抱。 《衛報》報道指,哈馬斯同日也釋放5名泰 國公民。 在哈馬斯發動突擊之前,根據泰國 勞動部數據,以色列約有3萬名泰國勞 工,大多從事農業,是以色列農業相關 產業的重要勞動力,這些泰國勞工成為 以巴衝突的無辜犧牲者。 哈馬斯發動突擊後,約7000多名泰 國勞工離開以色列回泰國或是撤離到安 全區域,泰國政府暫停讓泰國人前往以 色列工作。以哈衝突後9個月也就是去年 6月,泰國恢復讓泰國勞工陸續前往以色 列工作。 泰國政府統計,在以色列有44名泰 國人死亡,31人遭到挾持,其中23人陸 續被釋放,2人在去年5月死亡,在哈馬 斯手中的泰國人質仍有6人。 泰國外交部30日晚間指出,5名獲釋 泰國人質將先前往醫院接受治療,泰國 感謝卡塔爾、埃及、伊朗、土耳其和美 國以及國家組織如紅十字會等的協助, 並希望最後一名泰國人質能夠迅速被釋 放。 以方釋放巴勒斯坦人的過程出現意 外。以色列一度指,其中一名以方人質 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移交給國際紅十字 會時場面混亂,暫緩釋放巴人。以色列 總理內塔尼亞胡強調,必須確保未來以 色列人質安全獲釋,才會釋放巴人,又 警告如果有人傷害人質,將付出代價。 總理辦公室其後表示,協調方已承 諾確保安全移交人質,當局其後再安排 巴士,把釋放的巴人送到約旦河西岸城 市拉馬拉。 現在我們全家人可以開 始癒合傷口,但癒合期將會 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所有人質 回家。 以色列女兵 Agam Berger 家人 ■以色列將釋放的巴 人送到約旦河西岸城 市,大批民眾到場迎 接。 路透社 ■一名重獲自由的巴勒斯坦人與家人擁抱。 路透社 ■哈馬斯釋放人質包括以色列女兵Agam Berger。 路透社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戴夫的妻子和幼子2014年在以色列空襲中喪 生。圖為他們的葬禮。 資料圖片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