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13 03.03.2025 星期一 港聞 ▍本報記者曾卓琳香港報道 ▍ 人工智能研發院發功 孫東盼打造 「數據港」 《財政預算案》提 出將人工智能發展為 關鍵產業,創新科技 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 示,人工智能將改變 和重塑人類生活,有 助推動高質量發展, 因此政府在面臨公共 財政嚴峻挑戰下,仍 決心要繼續發展人工 智能,反映當局對於 未來高質量發展的責任和擔當。 孫東在電台節目時表示,《預算案》提出 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一方 面鞏固人工智能的科學研究,同時要拓展應 用,包括在政府內部、法律、金融、醫療、 教育等各領域。他期望研發院幫助在算法和 科技上取得突破,下一步會爭取數據共享, 包括與內地跨境數據流通,並引入國際數 據,將香港打造成「數據港」。 「要有自己的明星企業」 他稱,去年香港初創企業達到4700間, 增長超過一成,顯示香港營商環境有吸引 力,並將有更多人才到港發展。孫東認為, 香港要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要有自己的 明星企業,會透過「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 為企業配對資助,期望有更多具經驗的初創 企業,到港建立基地。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日前 宣布,推出香港首個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 「HKGAI V1」,涵蓋5個系統。孫東指,模型 以香港原生數據再結合DeepSeek,希望能應 用在不同領域。至於私隱保障方面,政府將 公布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使用指引。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位於珠江口東 岸、深圳西部。前海管理局推出2025年 行動方案,以期在今年年底做到強化與港澳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速大灣區發展。管 理局首席港澳聯絡專家黃梓謙表示,正值前 海成立15周年,有良好基礎推出方案,形容 「主責是改革開放,主業是現代服務業,主線 是深港合作」。 青年夢工場孵化1395隊團隊 方案提出推進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在 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方面,提出大力支持 香港青年創新創業,自2024年8月,前海深港 青年夢工場實施「1510」新模式,即「$1入駐孵 化、5億組建基金、10萬平方米(100萬呎)產 業空間」,引入龍頭企業及創科產業鏈,打造 具國際影響力的深港創新創業平台。截至去 年12月,有66間成功通過評審。 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全國政協委員凌 俊傑表示,前海有多項天然優勢,在協助香 港青年人到當地就業方面,前海遙遙領先, 當中以「1510」政策最為亮眼,又指相關政策 可協助香港高校推動產學研。黃梓謙指,前 海非常希望助青年創業,以及將學術變成市 場,夢工場截至2024年底,共孵化了1395隊 團隊,當中有892家來自香港。他指前海和香 港各有角色,團隊可先在前海做大做強,再 回香港上市集資,面向世界。 保障性租賃住房 予青年居住補貼 方案又提出便利香港居民子女就學、完 善住戶保障等,例如支持在前海工作的港人 常態化申請前海保障性租賃住房、給予青年 居住補貼等。此外,方案提出「營造銜接香港 生活環境」,提供3萬平方米商業空間,促進 香港老字號等商業機構集聚,建設港式商業 街區。黃梓謙透露,已有香港老字號品牌落 戶前海,例如永年士多。 文化藝術產業方面,方案提出用好海上 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等各類文化活動空間,支 持符合條件的香港演藝團體在前海演出,聯 合香港文化機構舉辦「藝述灣區」、深圳藝術 周等文化品牌、展覽。全國政協委員、男高 音歌唱家莫華倫表示,香港在硬件方面落後 前海,亦缺乏場地,認為香港藝團可多去前 海排練,做到資源共享。他指香港在文化政 策上更加開放,「只要不違反《國安法》、不港 獨,基本上所有文化嘅嘢都係可以,尺度大 過其他好多地方」,繼而將大灣區文化推廣出 去。 方案提出促進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 捷,推進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在法律方 面,方案支持港區陪審員、港區調解員參與 前海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案件辦理等。管理局 指,前海在大灣區率先實現「港資港法港仲 裁」,聘任了81名港區陪審員,累計參審案件 1111件。港區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 認為,兩地在規則銜接上有很大改善空間,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具有普通法優勢,而 前海「包袱」很少,可聯手打造大灣區成為國 際法律人才樞紐,共享香港法治品牌,而兩 地在制度上需拆牆鬆綁。 今年適逢前海成立15周年,為全面 落實《前海方案》及《前海總規》、促進粵 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前海管理局公 布2025年行動方案,方案提出23項重要 任務,包括便利香港居民生活就業、建 設港式商業街區等,推進民生領域一體 化融通;促進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 捷、加強與香港產業協同聯動等。 前海2025年方案 便利港人生活就業 建港式商業街加強產業聯動 老字號品牌已落戶 陳茂波:大型創科企業冀北都批地發展 北部都會區發展潛力巨大。新一份《財政 預算案》表明將繼續優先為北都投入資源。財 政司司長陳茂波2日稱,會檢視是否將北都部 分商業用地,改為住宅或其他用途,又透露 有大型創科企業與政府洽淡,冀在「近元朗新 田一帶」獲批整塊土地發展。至於「明日大嶼」 的基建發展,陳承認未來數年的帳目開支中 未有涵蓋交椅洲人工島,形容可按形勢決定 何時推展。 檢視部分商業地改住宅等 作為香港未來經濟引擎的北都,近年漸 有聲音認為其發展較慢。陳茂波2日在電視節 目中強調,北都未來數年的基本工程開支已 由過往的每年900億元,增至1200億元,形 容是「加快的方法之一」。且面對現時商業樓 宇的不景氣,政府亦會檢視是否將北都部分 商業用地,改作住宅或其他用途,「之前劃 了不少(土地)用作商業用地,商業用地現在 變了,整個市場也變了,商業營運模式也變 了,如電商目前很流行,可能有部分(用地) 應改作其他用途。」 發展具很大彈性 不會劃死線 對改劃會否影響北都整體經濟增長,陳 茂波澄清「不會」,且認為做法是「更加配套好 這個社區」。至於各類用地佔比,他指期望提 供更多彈性,不會「劃死線」,包括可容納更 多模式的公私營合作,「北都計劃長達20年, 成日(要)轉,要更多彈性」。 談到交椅洲人工島,陳茂波坦言填海造 地在時間推展上「可拖慢」,因政府要集中資 源先發展北都,若北都推展順利,始「再諗下 一步」。不過他表示,人工島發展須視乎需 要,「如果發展快到好快需要地,就會做,如 果發展轉變不需那麼急,就不用那麼快做」。 他亦確認,政府目前預測未來數年的帳目開 支中,並未涵蓋交椅洲人工島的基建部分, 認為做法可按形勢決定何時推展。 陳茂波亦在網誌撰文,提及香港要以「改 革創新」引領未來發展,特別是要抓住人工智 能(AI)作為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全 力發展AI為關鍵產業,並賦能傳統產業升級 轉型。他指,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和 國際化特點,同時匯聚內地和國際的數據, 加上5所全球百強大學所匯聚的強大基礎研究 實力,讓香港有條件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前 沿研究和落地應用,並發展成為人工智能產 業國際交流協作的樞紐。 本報記者謝宗英香港報道 ■陳茂波表示,政府將會繼續優先為北部都 會區投入資源。 資料圖片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前海管理 局推出2025年行動方案。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 場助青年創業,以及 將學術變成市場。 ■前海管理局推出 2025 年行動方案。 ■孫東指人工智能 將改變和重塑人類 生活,有助推動高 質量發展。資料圖片 前海和香港各有角色,團隊可 先在前海做大做強,再回香港上市集 資,面向世界。 前海管理局首席港澳聯絡專家 黃梓謙 ■政府大力發展北部都會區。 資料圖片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