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 03.03.2025 星期一 港聞 公務員凍薪掀熱議 楊何蓓茵:暫仍需招聘無意裁員 公務員凍薪安排廣為社會關注,政府編 制能否進一步削減更掀熱議。財政司司長陳 茂波2日表示,對於問責官員需否減薪有全 盤考慮,認為目前安排合適。公務員事務局 局長楊何蓓茵則指,大部分公務員對凍薪表 示理解和預料之中,又稱現時無意推行裁員 計劃,且暫時仍有需要招聘人手填補空缺, 並謂政務主任(AO)人數仍未達標。 強調增薪點非自動加薪 陳茂波2日出席電視節目時提 及,財赤下作出凍薪是合適的做法, 因為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經濟有所增 長,中期預測估計未來數年經濟約增長 2.9%。私人市場薪資有所增加,加上《預 算案》已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方案,預計經 營帳戶在2026/27年開始有盈餘。被問到是 否憂慮減薪有副作用,他稱政府有多方面考 慮,目前做法較為合適。 楊何蓓茵2日在電台節目指,大部分公 務員對凍薪表示理解和預料之中,又引述有 工會指不會影響士氣。對坊間質疑公務員凍 薪後,仍可通過增薪點「加薪」,她強調約4 成公務員沒有增薪點,且增薪點亦不等同自 動加薪,而是要與工作評核掛勾。 財爺指日後或再壓縮職位 至於公務員職位會否再削減,陳茂波坦 言日後仍可能再壓縮,但強調不能影響公共 服務,又重申有職位出現空缺不等同無需 要,如航空控制主任即使出缺,仍是重要崗 位。至於為何不能將公務員規模減至與新加 坡看齊,他解釋新加坡將很多服務交由法定 團體的機關負責,而該等機構卻非正式政府 部門,故不能單純直接比較。 楊何蓓茵補充,20年前曾推出自願離職 計劃,當時花了約40億元、合計約1.5萬人離 職,若再推恐「負擔更重」。她又提及,留意 社會有討論政府內的「打字員」編制,強調早 於90年代已停招聘,剩下人員大部分亦透過 培訓轉任文書助理等,且輸入機密資料等工 作仍需公務員負責,「這時候打字員便可派 上用場,且他們一早已非用打字機打字,改 換成文書軟件處理」。 本報記者林彥汛香港報道 麥美娟表示,4區有很多單幢樓或「三無大 廈」,不少大廈沒設立法團,或法團停 擺欠實際效用,亦有大廈聘請物管公司非常 困難,因樓齡高、戶數少,如只有20多戶聘 請物管公司購買保險時,每戶需繳付很高的 保單費用。 非政府組織接觸業主協助參與 在試驗計劃下,民政處會委聘具豐富地 區網絡、大廈管理經驗的非政府組織,接觸 小區內大廈的業主,鼓勵及協助他們參與計 劃。 非政府組織需就試驗計劃遞交報價及建 議書,獲委聘組織須向目標大廈的法團、業 主等介紹計劃;當有超過一幢大廈同意參 與,協助大廈按規定採購「聯廈聯管」服務等。 甄選程序方面,麥美娟指,民政總署有 專組評審建議書,準則包括價錢、經驗、能 力及有否新措施等。組織需每月提交報告, 匯報大廈管理情況,包括環境衛生、樓宇維 修和保養、管理是否按協議提供服務等,組 織需在簽定合約起提供一年服務。在油尖旺 區,試驗計劃在界限街、彌敦道、鴉蘭街及 塘尾道一帶推行。 麥美娟表示,將「聯廈聯管」 由概念變 成具體措施並不容易,例如居民物業管理意 識、爭取業主共識等。她稱部分業主誤認 為,「做咗法團就好麻煩,無法團就咩都唔駛 管」,但政府期望透過計劃 ,以更合理價錢 協助業主、法團處理物管問題。 她指業主當然希望其物業「管理好、價錢 合理」,但部分小業主欠相關知識,不知從何 入手,而試驗計劃可提供協助,「當佢哋覺得 好無助,唔識管理時,知道有人幫到佢」。 不資助業主 NGO宜列措施誘參與 時間表方面,麥美娟指3月初陸續諮詢各 區議會,希望在兩三月內完成提交建議書階 段,最快6月開始試驗計劃,會預留約700萬 元推行。至於目標多少大廈參與,她強調沒 硬指標,唯兩幢是最低要求,「如果唔係就唔 叫聯廈」;倘計劃「有法團肯做、有管理公司願 意接,傾得掂就會啟動」。她形容計劃往往一 開始最難,非政府組織需在建議書內,列明 可為多少幢大廈提供服務。 強調私人物業管理是業主責任 市建局去年在九龍城試行「聯廈聯管」, 有區議員反映最難是尋求業主共識,因舊區 不少業主是長者,管理費負擔能力較低。被 問及會否由政府提供資助吸引業主參加,麥 美娟表明不會,認為若一幢大廈沒籌辦法 團、沒管理公司,政府便給予資助,反而對 有心做好管理的業主不公平。 麥美娟強調私人物業日常管理必須靠業 主,這是業主責任,又反問若當局提供資助 後暫停,相關業主會否即時脫離計劃,強調 資助只是短期誘因,健全的制度才可令業主 有長期好處。 她又指,非政府組織可在服務建議書中 列明有何措施吸引業主參與,例如為大廈開 源,在外牆提供位置賣廣告,收入可納入法 團供日常開支。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選定小區推行 「聯廈聯管」試驗計劃,民政及青年事務 局局長麥美娟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 已選定在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及荃 灣推行為期一年的試驗計劃,委聘非政 府組織協助區內「三無大廈」或舊樓業主 達成共識,共同聘用同一間物管公司聯 合管理大廈,協助執行日常大廈管理工 作,最快今年6月推行。麥美娟說,沒 有為每區定下最低參與大廈數目門檻, 以保留計劃彈性,而教育業主明白業主 有責任管理好自身物業更重要,所以沒 計劃向小業主提供資助。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圓 圖)強調,約4成公務員沒有增薪點。 ■舊區存 在不少三 無大廈缺 乏管理, 安全問題 受關注。 「聯廈聯管」 最快6月 起推 動試 麥美娟:選定油尖旺等4區先行1年 科技助省物管開支 「至少保本或有微利」 政府計劃推出「聯廈聯管」試驗計劃, 對於如何提高物管公司參與誘因,民青局 局長麥美娟表示,物管公司可透過科技減 省開支,如使用閉路電視鏡頭,節省聘請 保安員費用。 她認為如計劃成功令業主和物 管意識到「聯廈聯管」好處,在商業角度能 成為持續生意,而事實上物管公司亦覺得 此即使非「搵大錢」項目,但至少可保本或 有輕微利潤,也是履行社會責任。 按區情改良 未必「區區插旗」 至於管理費用最低可降至甚麼水平, 她指接觸過不同物管公司,收費有不同, 大概與市建局試行計劃相若,唯要視乎參 與計劃的大廈數目,若多大廈參與成本便 降低。翻查資料,市建局在九龍城試行的 計劃,兩棟大廈約30多戶,每月收取的管 理費少於5000元。 試驗計劃定於一年,麥美娟認為可令 非政府組織更有逼切性行動,又指「聯廈聯 管」是新鮮事,需按不同區情改良,日後再 考慮需否恆常化,也未必需「區區插旗」。 至於區議員和關愛隊角色,麥美娟指 前者日常需探訪地區,接觸地區業主、 法團,協助進行大廈管理;關愛隊則協助 政府發放相關消息。她強調,最關鍵是令 小業主知道及信任計劃,形容是「人的工 作」,需要依靠區議員和關愛隊向業主解釋 計劃內容。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 推行「聯廈聯管」試驗計 劃,當局選定在油尖旺、 深水埗、九龍城及荃灣推 行。 蘇正謙攝 私人物業日常管理必須 靠業主……資助只是短期誘 因,健全的制度才可令業主 有長期好處。 麥美娟 ▍本報記者李健威、 陳嘉洛香港報道 ▍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