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13 05.01.2025 星期四 香港時事雜誌 ■逾百年歷史 的西港城將進 行大維修,「花 布街」布商最遲 11月初撤離。 頂樓婚禮場地「大舞台」早在3月結業 愛德華式建築風格 1990年列法定古蹟 店主2年前接維修通知 「客人以為我已結業」 花布街的布販以外,西港城其餘商戶同樣需 要遷出。 據了解,位於西港城頂樓的婚禮場地「大舞 台」早在3月結業,地面的餐廳及小店則需在本月 底離場,唯記者日前到訪,有商戶坦言「看到傳 媒報道才知悉要結業」。 市建局回覆指,西港城的物業管理、保養及 租賃事宜,一直由德藝會負責,因應維修及翻新 工程預計於今年內開展,局方早前與德藝會就雙 方的合作協議結束日期展開討論,雙方同意於5 月31日結束合作協議。 除布販外,其他租戶的租約均與德藝會簽 訂,並於5月30日到期,德藝會正按租賃協議處 理有關商戶的遷出安排。市建局指,該些租戶如 在遷往其他地方繼續經營方面需要協助,局方可 提供中介服務,或探討遷往市建局其他項目內商 業部分繼續經營的可能性,「若租戶在遷出事宜 上有需要,市建局亦可作彈性安排。」 西港城建於1906年,前身為舊上環街市北 座大樓,於1990年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法定 古蹟。 西港城的結構屬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 前土地發展公司於1991年展開修葺工程,將之 改建為傳統行業及手工藝中心,並更名為西港 城。建築歷史學者及建築師(英國)黎雋維說, 當時由本地資名建築師何弢進行改造,保留大 多原有的鋼結構,以及以紅磚與白色花崗石砌 成的外牆。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蔡思行 博士指,該建築風格的建築物在1900至1920年 代的香港出現,1916年建成、1975年拆卸的舊 尖沙咀火車站,正是另一例子。 大樓原本只有兩層,前土發公司利用其高 樓底,以獨立裝嵌方式在兩層之間增建一層, 並打通一樓天花,擴充內部的可運用空間,亦 避免影響大樓原有設計及結構。 有布販指,兩年前已被告知將進行維修 並暫時關閉場地,故通知客戶即將結業,唯 實際搬遷延至今年才執行,影響其生意。 「利來呢絨行」負責人陳先生向記者展示 一張2023年2月的單張,圖文並茂詳列西港 城有多個部分需要維修,包括屋頂瓦片及 木製部件、簷篷、外牆、天花部件及機電 設備。內文指,西港城最近一次進行大型 裝修和翻新工程是在2003年,故市建局在 2021年委託顧問調查西港城的結構和屋宇 裝備狀況,發現天台瓦片和防水層老化, 防火系統、升降機、自動電梯和空調系統 等亦接近運作期限,需要整體修補或更換。 單張列明,進行上述工程及勘察期 間,須顧及在場人士的安全及對環境的影 響,「西港城屆時需暫時關閉」。陳直言, 兩年前收到該單張,已通知客人店舖快將 結業離場,怎料傳單只是「虛火」,延至今 年底才正式遷出,為他帶來一定程度的經 濟損失,「客人以為我已結業,自然不會 來。」 ■記者平日中午時份前往西港城,人跡罕至。 ■西港城保留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市建局兩年 前曾向報販發 維修單張,指 出西港城有多 處須維修。 ■「天地人窗簾傢俬布」周先生願遷往別處作 「開荒牛」,但強調環境、配套及租金也要相 宜。 名貴真絲、傳統中式織錦、東北大花布⋯⋯走 進西港城二樓的「花布街」,布匹井然有序, 配上中、英文標價,兩鬢斑白的店主年中無休30 載,靜候客人光臨,近日卻迎來逼遷的「最後通 牒」。上周五(25日),一眾布販獲市建局口頭通 知,指西港城需要「清場」大維修,最遲10月底或 11月初撤走。 珍藏歐洲名廠布恐全報廢 「利來呢絨行」早在1952年開業,為客人度身 訂造及縫製頂級西裝,負責人陳先生指出,昔日 與十多名夥計一同打拼,唯與同業從上環永安 街(俗稱「花布街」)一帶遷至西港城後光景不再, 如今僅剩下他與老伴鎮守家業。他直言連年虧 蝕,「每個月租金逾6000元,有時收入只有1000多 元」,但不捨結業離場。 「友發疋頭」區先生自小在花布街長大,他向 記者展出多張布料的「出世紙」,細說昔日向歐洲 名廠訂布的往事。他指,舊日在永安街經營「地 舖上居」,收地後遷至小店繼續營運,市建局曾 承諾「繼續履行土發公司已簽訂的合約」,無奈現 時卻遭逼遷,盼能原址繼續經營,不然只能捐出 布匹或全數棄置,血本無歸。 另有布販指,目前未收到當局提供的搬遷方 案,並指局方曾承諾收購所有花布,至今未有兌 現。 回顧1990年代初,土地發展公司重建上環永 安街一帶,撥出西港城二樓整層安置部分布商, 以保留傳統特色。1991年,政府向土發公司承批 西港城的土地契約,及後市區重建局成立,取代 土發公司成為西港城的地契承批人至今。 求合適安置願做「開荒牛」 「天地人窗簾傢俬布」周先生理解維修的必要 性,他指,近年頂層天花漏水已禍及布料,但 面對堆積如山的逾千匹庫存和僅剩半年的搬遷 期限,憂此次搬遷恐成「永別」,「今次有機會『斷 尾』,不能回來了。」他坦言,若市建局能提供合 適安置點,願做「開荒牛」,但強調場地的環境、 配套及租金也要相宜,「也要大家集中經營才有 人氣,店舖分散或做不住。」 事實上,近年屢有風聲要求布販遷出。市建 局曾於2019年及2021年安排布販參觀中環嘉咸街 My Central及觀塘YM2商場,唯前者環境不適合 存放布匹,後者僅得數個單位,未能容納所有租 戶而擱置。翻查市建局去年7月參與立法會發展 事務委員會的文件,提及政府在2021年向市建局 批出5年續租期用於維修翻新。市建局於2023年 6月委聘顧問,進行全面的樓宇狀況調查、制訂 保育計劃及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並指「預計於 2025年展開維修和翻新工程」。 市建局回覆指,土發公司早年已按照當時的 政策補償受影響的布販,及後提出一個自願參與 計劃,讓部分布販遷至西港城繼續經營,給予受 影響布販補償之外的額外安排;如今為方便推展 工程進行及考慮到安全問題,所有商戶均須遷 出,「市建局稍後會聯絡布販,講解有關翻新工 程及遷出的安排,並提供協助。」 然而,由於預計工程需時約兩年多,政府與 市建局簽訂的西港城土地契約,將於大型維修及 翻新工程後屆滿,市建局指,「西港城翻新後的 用途或營運事宜,有待與政府商議。」 作為法定古蹟,西港城的未來方 向備受關注。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 會前會長、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 指,建築物維修要以維護公眾安全 為大前提,要求商戶遷出或是無可 奈何的決定。她說,西港城自2003 年大維修至今已逾20年,現時就 營運模式作檢討,或有利長遠發 展。 她補充,現時西港城的情況 跟灣仔茂蘿街7號相似,後者當年 活化成「動漫基地」後,終因時代 轉變調整定位,「有時轉變未必是壞事,最重要 是場地可以可持續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講師蔡思行博 士指,西港城是港人的集體回憶,昔日曾在該處 頂樓的大舞台參與聖誕聯歡會,而每逢12月更設 有本地歷史收藏家的跳蚤市集。但他直言,西港 城過去的活化僅算「初級階段」,前土發公司當時 劃出二樓安置布販,缺乏靈活和具特色的安排。 相較鄰近的中環街市及PMQ元創方,不算有清晰 的活化和發展定位。 活化成效遠遜中環街市及PMQ 建築歷史學者及建築師(英國)黎雋維同意 指,活化計劃經歷歲月洗禮,總有不合時宜之 處,建築物的活力也大不如前,尤其上環一帶 變化甚大,宜重新思考當中的功能,「現時有改 變,未嘗不是好事。」他認為,歷史建築除了文 化用途,亦要與鄰近地區的功能互相配合,才能 吸引參觀者欣賞歷史,對建築物的「生存」非常重 要,「希望有更多可能性,值得期待。」 蔡思行認為,政府應就西港城活化項目招 標,引入具創新思維的營運商或非政府機構。他 指,西港城頂樓樓底高,可考慮發展為小型影院 或區內少有的表演場地;二樓可打造為酒吧和 特色飲食一條街,地面則設懷舊情懷商舖。他 補充,西港城位置鄰近昔日續稱「平民夜總會」的 大笪地,未來活化後應善用「西港城」和「大笪地」 兩個懷舊文化符號,作為上環少有的旅遊文化名 片。 盼能原址繼續經營,不然 只能捐出布匹或全數棄置,血 本無歸。 區先生 「友發疋頭」 市建局上周五向西港城二樓「花布 街」布商發出搬遷通知,要求最遲11月 初撤離,以配合大樓維修工程,但至今 未提供具體安置方案,翻新後的用途及 營運仍待商議。該批自1991年遷入的老 字號布行正面臨存亡危機,有經營72年 的呢絨行月虧5000元苦撐,更有布商 珍藏多年的歐洲進口布料恐報廢,盼當 局收購存貨或允許原址續營。有學者指 出,西港城作為法定古蹟,活化成效遠 遜鄰近的中環街市及PMQ元創方,重 新檢討營運模式或有助長遠發展,建議 結合「西港城」和「大笪地」兩個懷舊 文化符號作創新活化。 記者仇凱瑭 未提安置方案 盼翻新後原址續營 花布街30年檔主問歸期 西港城清場 ■布匹井然有序,部分更是歐洲出品珍 藏。 ■「利來呢絨行」於1952年開業,為 客人度身訂造及縫製頂級西裝。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