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7 05.01.2025 星期四 中國時事雜誌 溯溪後受傷的情況頻生,「這 是溯溪後遺症嗎?」浙江一位媽媽 羅女士(化名)說,周末她帶著女 兒外出溯溪回來後,女兒一直說 身上很癢,「當時以為是泳衣背後 的拉鍊戳到引起的,結果回家一 看,女兒背後一大片都起了紅紅 的疹子。」 無獨有偶,47歲楊先生近日 因持續高熱、出現皮疹5天入院, 檢查發現雙下肺少許纖維化病 灶。原來事件起因是楊先生5天 前在山林溪水遊玩,隨後發現側 乳頭上方可見焦痂,全身多發皮 疹。醫生診斷是感染了恙蟲病,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 恙蟲病體所引起的自然源性疾 病,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經恙 蟲幼蟲叮咬傳播。 而長沙的陳女士亦說,自己 曾也是一位溯溪愛好者,自從去 年夏天在野外被螞蝗叮咬後,就 放棄了溯溪的念頭。「幸好當時 發現及時,螞蝗還沒鑽進傷口裏 去。」,陳女士現在回想起來仍是 一陣後怕。 除皮膚過敏、螞蝗叮咬外,也 有不少人在溯溪時被石子劃傷流 血,甚至在溪水邊發現蛇的蹤影。 另外,溯溪時也有很多人習 慣將瓶裝水、飲料放入溪水中降 溫,此舉也可能導致腸胃疾病。 專家表示,在溪水、河流中有各 種微生物、病原體,水果、飲料 等浸泡其中,寄生蟲可通過瓶口 慢慢滲入,也可能通過水果表皮 破損處侵入水果內,防不勝防。 去年開始到現在,溯溪在各 大平台上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熱 度。和溯溪有關的攻略路線筆 記,裝備選購指南等內容也隨之 迎來一波增長。數據顯示,小紅 書戶外搜索高增速場景前五中就 包含溯溪,同比增長高達415%。 「溯溪很火,就想和朋友一 起體驗一下,所以來買溯溪的裝 備。」長沙唐女士說,「溯溪的時 候,因為河底的石頭一般比較 滑,溯溪鞋可以防滑,鞋頭蓋還 可以一定程度防止碎石進入鞋 裏,既輕便又安全,還比較適合 日常穿搭。」 溯溪熱潮也使得不少戶外運 動實體店出現了「一鞋難求」的現 象。在長沙一家門店,前來購買 溯溪鞋的人絡繹不絕,該店導購 員介紹,店裏售價999元的卡其色 和黑色溯溪鞋早已缺貨,剩下的 白色和藍色款的也只有40碼的了。 「店裏的溯溪鞋鞋面是超纖和 透網的材質,鞋墊是蜂窩透氣面 襯,所以涉水之後能快速排水, 受到很多消費者青睞。」某淘寶旗 艦店客服介紹,店裏的「銷冠」溯 溪鞋共有9種顏色,售價221元, 月銷量已經超過2000單。 資深溯溪愛好者張先生說, 首先得看鞋底,要選擇橡膠底, 抓地力要強,比其他材料的鞋更 耐磨、防滑。鞋底也不能太薄,鞋 側有鏤空出水孔的鞋更容易排水, 「網面速幹面料的最好。此外,要 注意鞋頭是否加固,加固了的鞋頭 能起到保護腳趾的作用。」 去年天貓「618」數據顯示,溯 溪周邊銷售十分火爆,同比增長 近200%。 廠裝 家備 看銷 準售 商火 機爆 時起 有紅 意疹 外 被發 蟲生 咬 ■溯溪而上,一群人坐在溪水裏 聊天休息。 中新社資料圖片 街頭極限運動挑戰博主BOSS海 洋認為,溯溪運動尚未成體系,在 沒有前輩帶領的情況下,新手幾乎 無從下手,一定是對登山運動有一 定了解、有一定的山林戶外經驗的 小夥伴才適合考慮入手溯溪。 有小紅書博主總結了溯溪過程 中需要注意的危險,如同上述清單 一樣繁多:滑墜、溺水、中暑、失 溫、迷路、誤入支流、暴雨、雷 電、山洪、山體滑坡和泥石流、落 石、動植物傷害等。「要避免在水急 或水深處取水、飲水,尤其應小心 水邊石塊上的青苔,避免不慎踩踏 在青苔上,滑落水中而發生溺水事 故。」該博主說。 廣東萬寧山合海戶外有限責任 公司法人白辰也說,他們俱樂部每 一次溯溪活動出發前,整個隊伍都 要先預習基礎常識:難度分級,溪 澗地形,裝備使用,溯溪行進技 巧。同時,領隊還要再次普及團隊 意識、風險意識、環保及安全意識。 在海南,熱帶叢林潮濕,蚊蟲 多,森林密、石沙大且平坦地形相 對較少,使得溯溪的團一般大多是 一天的行程,不經常戶外的人,通 常難以接受在這樣環境的野外過夜。 山合海戶外俱樂部的溯溪團, 領隊及其他工作人員與顧客保持在 1:5的比例,一天當中全程溯溪的 時間為五到六小時,中途有玩耍和 補給的時間。領隊要時刻能夠清楚 地判斷水流的緩急、深淺,有無暗 流,必要時借助於繩索保護技術。 在溯溪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繩索橫 渡過河,對於領隊來說,一系列的 繩網、繩橋技術是必備的技能。 而這些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考 證,這也意味著溯溪俱樂部有一定 的人才培養成本。當前,溯溪領隊 或組織者所必備的救援考證和繩索 攀巖的考證是分開的。如果是帶有 索道攀巖、瀑降等項目的溯溪,領 隊則需要考下來雙證。這些都是限 制溯溪運動能夠更加大眾化的阻力 因素。 「我們俱樂部以前在西雙版納, 後來才轉移到了海南。」玩過各種複 雜地形的白辰說,西雙版納只是森 林,找不到很好的溯溪水路。與其 他戶外運動相比,溯溪對於城市的 選擇更講究。白佳透露,廣東、廣 西的溯溪條件更好,但只有夏天可 以玩,溯溪對季節、天氣、水質都 有要求。 與此同時,官方對於山林管得 更加嚴格,涉及安全、垃圾污染、 森林防火等問題,每個地方對於山 林的監管都不一樣,這也使得每個 地方的溯溪運動發展不同。 如今,溯溪運動已經被越來越 多的人所推崇和傳播,但距離能夠 真正發展成一項熱門或者更為普及 的戶外運動,仍面臨很多挑戰。 在湖南長沙周邊,有許多適合 新手嘗試溯溪的地方,比如瀏陽寶 蓋寺、岳陽蘆洞等。除了溯溪,溪 降也在這個夏天成為了一項熱門避 暑項目。 去年7月,在重慶金刀峽溪降景 區人體漂流處,遊客像「下餃子」一 樣跳入水中避暑,所有人都戴著五 顏六色的安全帽。有網友將這一畫 面錄製下來傳到網上,被調侃像一 鍋「彩虹糖」。景區回應,視頻中的 人體漂流項目屬於「溪降」。 溪降是由溯溪運動衍生而來的 一項極限運動,與溯溪的由下至上 不同,溪降則是在懸崖處沿瀑布下 降,從上游向下游,由瀑布主體緣 繩下躍,或順水滑降。落差數十米 的瀑布、布滿青苔的石頭、湍急的 溪水……相比之下,溪降更加驚險 刺激,對參加者的心理和技術要求 更高,也更富挑戰性。 有體驗過溪降的玩家表示:「只 要你身體健康,只要你擁有足夠的 自信,溪降其實感覺妙極了,就像 在瀑布裏輕歌曼舞。」 宜昌市戶外運動與探險協會理 事長邵峰提到,「很多人盲目相信自 己的經驗,沒有意識到風險」,有人 認為在距離瀑布2米的地方不可能會 被淹死,但實際上瀑布形成的水霧 會排擠氧氣,被困人員很容易因缺 氧而死。瀑降圈裏,大多是三四十 歲的青年人。 邵峰估計,目前各地經常玩瀑 降的可能有五千人。在他看來,瀑 降吸引他的,是來自於這項運動的 挑戰性,會促使他去思考,「看到其 他人看不到的風景,接觸到瀑布中 那些隱秘的角落」。 領隊考證難 運動尚未形成體系 周末不在健身房的都市年 輕人正紛紛走進山裏,開始組 團一起開啟短途遊山玩水—— 溯溪。 ▍本報訊 ▍ 溯溪是一項可以結合登山、攀 巖、露營、游泳、繩索操作、 野外求生、定位運動等綜合性技術 的戶外運動。在小紅書上,一些已 經上了「溯溪」這趟車的人,將溯溪 譽為野生版的戶外嘉年華。相比於 近年來火起來的一些新興戶外運 動,溯溪的確可塑性極強,堪稱聚 多項戶外運動於一身的集大成者。 前幾年,沉迷於飛盤、槳板、 匹克球不能自拔的北京上班族朱 維,今年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這些運 動,轉而約上好友,背著裝備和食 物進山,時而淌水而行、時而游泳 跳水、時而支起帳篷休憩片刻、時 而再來個攀巖和瀑降…… 在網上,大多數玩家主要是感 受在山林裏淌水徒步的挑戰,然後 再結合上游泳、登山、露營、垂 釣、跳水、摸魚、打水仗等多種戶 外運動或娛樂形式,因此,溯溪被 譽為「玩水」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一些自認專業者看來, 溯溪可不止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有 過多次溯溪經歷的朱維,每次都 是和幾個夥伴去北京門頭溝的山林 裏。起初,他們也只是單純的淌水 徒步、曬山林日光浴,但後來他們 接觸了專業溯溪當中有難度的索道 攀巖和瀑降,現在他們的溯溪只奔 著這兩項挑戰而去。與此同時,還 會在山林裏烹飪野餐、露營過夜。 溯溪的核心是逆著水流方向克 服地形障礙來實現登山探索,相比 常規的登山更具冒險性和挑戰性。 街頭極限運動挑戰博主BOSS海洋 對此深有體會,「水往胸口滑的感 覺很舒服!」海洋對2019年的幾次溯 溪記憶猶新,他說,當時他加入的 是一個小群體的溯溪俱樂部,每人 300多元,有領隊和教練,教練先打 點,到熟悉的地方,避免危險,新 手要從學繩索開始。 如今,各種經過演變的溯溪, 愈發成為不同年齡段戶外人群的心 頭好,這也吸引著很多戶外俱樂部 瞄準溯溪。玩戶外12年的白辰,在 新疆、雲南做過爬雪山、滑雪的生 意,經營衝浪俱樂部四年之久,之 後玩了三年的溯溪。而網上比較火 的專攻溯溪的山合海戶外俱樂部, 最大的賣點在於海南熱帶原始深林 裏的原生態路線。因線路較複雜且 水路相對較多,玩家們常常可體會 到水沒到腰部甚至腹部胃部位置的 長距離水中徒步。整體挑戰下來, 極具新鮮感與挑戰性,且更加親密 地接觸大自然。 「溯溪的魅力不僅在於探索自 然,更重要的是體驗到團隊間集體 協作配合、互幫互助的氛圍感。」白 辰說,溯溪當中具有一定技術難度 的項目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才能 進行。 順水滑降 在瀑布裏「輕歌曼舞」 ■溯溪結合了登山、游泳、野外求生等綜合性技能,深受越來越多戶外運動者喜愛,圖為眾人正溯溪而行。 資料圖片 ■沿溪上行,面對湍急的溪水,過 程驚險刺激。 新華社資料圖片 ■若沒有人帶領,戶外運動新手幾 乎無從下手,圖為遊客在廣西桂林 縣體驗戶外探洞。 新華社資料圖片 遊山玩水 溯溪而行正當時 背著裝備約上好友出遊 享受戶外嘉年華 溯溪的魅力不僅在於 探索自然,更重要的是體驗 到團隊間集體協作配合、互 幫互助的氛圍感。戶外運動 玩家白辰 溯溪就是由峽谷溪流的下游走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處障礙 的一項探險活動,這項運動也講究技巧。 峽谷溪流 中 多 滾 石 巖 塊,且濕滑難 行,行走時應 看准、踏穩, 避免因踩上鬆 動巖塊摔倒或 被急流沖倒。 攀登技術的基本要領為三點 式攀登,即在攀登時四肢中的三 點固定,使身體保持平衡,另一 點向上移動。 當遇到瀑布絕壁無法直接攀登 時,多採取高繞的方式前進,即從 側面較緩的山坡繞過去。高繞時應 小心在叢林中迷路,同時避免偏離 原路線過遠而偏離溪流。 涉水或泅渡時,必須清楚地 判斷水流的緩急、深淺,有無 暗流,必要時借助於繩索保護技 術。在溯溪過程中經常使用繩索 橫渡過河,涉及一系列的繩網、 繩橋技術。 行走 攀爬 高繞 涉水和泅渡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