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 05.22.2025 星期四 台灣財經 / 人物誌 遠東:零售業還有加碼空間 英偉達進駐士林科技園區帶動消費 徐旭東指出,遠百今年拓展新店 重點為大巨蛋Garden City開 店,預計年底、明年初登場。他表 示,零售業不只是賣東西,需持續 求新求變,市場需求多元,顧客不 僅要傳統百貨公司,更希望有Mix 型態,結合分店與多元業態,零售 業需靈活調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 《工商時報》報道,對於英偉達 確定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簡稱「北 士科」)設總部打造「星群」產業鏈, 徐旭東認為,零售業需求未飽和, 現階段反而有更多加碼投資的空 間,並強調零售業需要創造讓顧客 有感的體驗。「人潮帶動經濟,以目 前北士科周邊機能來看,最近的百 貨就是遠東sogo,接下來將有大量 工程師、科技人才進駐,對台灣內 需市場而言是大助力。」徐旭東說。 遠 東 百 貨 零 售 體 系 包 括 遠 百及轉投資遠東SOGO、愛買、 City’Super等,全台45家店,去年 每股稅後純益(EPS)1.65元,股東會 通過配發現金股息1.35元。今年隨 著遠東Garden City逐步全區營運, 帶動遠東SOGO整體營收增長,愛 買及City’Super持續提升商品獨特 性,增加賣場多元性,同時強化發 展電子商務,藉由調整營運模式, 提高獲利。 至於大陸零售發展,遠百目前 在大陸僅剩一家店,為去年開出的 重慶遠東城。徐旭東指出,未來仍 有繼續開店的可能,但會考量兩岸 關係、政治因素與市場自然發展, 他表示,雖然市場龐大,但發展需 順其自然。 ■遠東SOGO百貨周年慶,開賣前百貨外就聚集許多排隊購買限量商品的 人潮。 中央社資料圖片 遠東百貨20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徐旭東持續看好島內景 氣,強調零售業目前需求還未飽和,現階段還有更多加碼投資空 間。像是今年遠東SOGO大巨蛋Garden City力拚年底全區開幕, 而遠百首家百貨寶慶店也在進行重建,板橋鄰近亞東醫院TPark正 規劃興建萬坪以上遠百,面對全球經濟高不確定性只能樂觀向前。 ▍本報訊 ▍ 廣運集團報喜,自動化事業今 年接單持續增長,在手訂單上看70 億元,半導體AMHS自動物料搬運 系統陸續出貨,今年訂單倍增。集 團旗下金運科技整合熱傳事業群, 聚焦AI數據中心液冷市場,今年營 收預估增長5至6倍。 《工商時報》報道,廣運機械總 經理柯智鈞表示,集團構建了5大產 品線,包括智能製造、智能物流、 無人搬運、半導體、戰情中心。今 年接單持續增長,在手訂單上看70 億元。半導體AMHS自動物料搬運 系統拿到半導體後段大廠訂單,包 括OHT天車和AMR無人搬運車去 年已陸續出貨,接單量是去年的2 倍,今年訂單當中,半導體相關設 備的佔比已達三成。 廣運COMPUTEX中同步展出 NEURA AI手臂、服務機械人與人 形機械人等智能裝置,展現其在 Edge AI實體應用的最新成果。柯智 鈞表示,今年和德國廠商NEURA 合作,推廣AI機械手臂,不需寫程 式、透過AI訓練即可應用在智能場 域當中,首波鎖定智能製造和智能 物流等應用場域。此外,廣運也承 接服務型機械人、人形機械人的代 理業務,已開放預購中。 集團內熱傳事業群分割併到金 運後,正式由子公司金運進軍數據 中心液冷市場,並透過數字孿生平 台進行AI數據中心系統建置,提 供AIDC設計與模擬,強化在AI運 算基礎設施中的設計與製造能量。 此次電腦展中金運將首度亮相最 新1400KW與2.5MW高功率In Row CDU產品。 金運營運長郭丁賀表示,去年 下半年熱傳事業營收增溫、順利轉 虧為盈。今年把熱傳事業切割出來 跟金運合併,今年第二季以後金運 將正式接單,今年營收預估增長5至 6倍。 廣運自動化事業接單旺在手訂單近70億 食品大廠南僑4月營收20.31 億元(新台幣,下同)、年增 1.43%,唯受到大陸成本上揚, 無法及時調漲產品售價,以及匯 率操作牽連,自結單月稅後純 益1482.9萬元,較去年同期大減 83.15%;累計前4月營收78.90億 元、年增3.97%,稅後純益1.44億 元,年減67.85%,EPS為0.58元。 《工商時報》報道,近4個月 來,南僑自結獲利均呈現減少, 主因是受大陸各種成本上揚衝 擊,產品調價速度來不及反應。 南僑在今年將會逐步調漲售價來 反應成本上漲,以降低營運壓 力,而匯率部分仍處於不定時炸 彈,對進口原料有利,但境外匯 回則不一定有利。 南僑表示,今年受惠泰國廠 二期新廠新產能挹注下,將為營 運再添新柴火。 半導體特化新品應用升溫, 半導體特化材料供應商「新應 材」、「台特化」營運動能看俏。新 應材首季獲利創單季新高,4月營 收月增23.4%,改寫單月新高, 前4月營收年增38.3%。法人推 估,第二季營收有望季增一成。 《工商時報》報道,新應材3 奈米製程中已有多項產品導入量 產,2奈米預計下半年開始量產, 增添營運新動力;全年半導體產 業產品年增長上修30%至35%, 顯示器產業產品業績表現也可望 優於預期,從年減二成降為減少 15%至20%。 台特化近年從太陽能材料轉 型跨足至半導體特用氣體領域, 新產品無水氟化氫(AHF)產品獲 客戶驗證,今年開始出貨。法人 預期,營運可望逐季增溫,全年 增長力道上看20%至30%。 南僑營運再添柴火 泰國新廠產能挹注 高階特化出貨升溫 供應商新應材業績勁 人潮帶動經濟,以目前 北士科周邊機能來看,接下 來將會有大量工程師、科技 人才進駐,對台灣內需市場 而言是一大助力。 遠東集團董事長 徐旭東 錢 彬 承 認 , 近 幾 年 來,找他來做龍頭的人越 來越少了,甚至連佛山本 地能手工做龍頭的師傅也 越來越少了。 人 工 貴 了 , 金 漆 貴 了,本地香樟木也難找了, 現在做一套龍頭、龍尾,價 格也自然「水漲船高」。而 相比起來,現在很多船廠都 會模具批量化生產龍頭,倒 模、固化、上色,簡單幾個 步驟便可以做出來,價格便 宜,用時也短,自然也搶走 了不少市場。 不過,製作龍頭從來不 是錢彬的「主業」,所以這 樣批量化生產龍頭的產業, 他也從來沒有想過去插足。 他一直從事的屏風、牌匾、 神像等製作,足以讓他維持 生計,所以製作龍頭對他來 說,更多是希望傳統當地文 化能夠得到傳承。 由於製作過程極為繁 瑣,製作者必須投入極大的 專注與耐心,才能讓一個栩 栩如生的龍頭誕生。 「我認為沒有一隻龍舟 是一樣的,只有手工製作, 才能還原它們最原始的狀 態,才能煥發出生命力。」錢 彬說,模具批量化生出來的 龍頭,只適合於現代的競速 龍舟,但這些用玻璃纖維製 作出來的龍頭,並不利於長 時間的保存。「我希望我做 出的龍頭、龍尾,在當地可 以世世代代相傳,能夠給後 輩留下一點點實實在在的東 西。」 暑假即將到來,他的大 兒子也即將從大學放假回 來。大兒子經常會在製作間 裏倒弄一下,錢彬也會教他 一些木雕的基本功。當然, 他也知道年輕人有年輕人的 生活方式,對於兒子以後是 否會「子從父業」,他從來不 會過多去干預。因為他知 道,無論是龍舟,還是木 雕,傳承,需要熱愛。 堅還 持原 手原 工始 製生 作命力 48歲的佛山南海人錢彬,15歲開始從事木雕製作。2003年第 一次受邀雕刻「龍頭」。他用了一周時間「繪花」,接下來的兩個月 傾注了全部精力專心製作。因雕刻太過精美,錢彬被村民邀請到 了在新龍舟的下水儀式現場。《廣州日報》報道,得益村民之間的口 口相傳,附近的順德龍江、南海九江和高明的不少村民,都會專 程前來讓他定做龍頭、龍尾。他雕出的龍頭已經有30多個。經過 多年的積累,錢彬也總結了一套自己的製作經驗。 今年48歲的錢彬,從1992年開始 從事木雕製作。他第一次接下 「龍頭」的活,也已經是20年前了。 2003年,順德龍江有人找上了門。 當時,這個村裏的老龍因為年代久 遠,龍舟已經損壞,村民也只帶來 了一張簡單的圖紙。 「他們看到了我們做的屏風,覺 得上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於是便來 詢問我們是否能做龍頭。」彼時完成 沒有做龍頭經驗的錢彬,經過思量 後還是接下了這個訂單。「木雕其實 都是相通的,我其實是有信心的。」 在取到了佛山高明當地上好的 香樟木作為原材料後,他先將木 材切割成方形,便開始在上面「繪 花」,也就是按照圖紙畫出龍頭的基 本形狀。 錢彬知道,龍舟代表著當地 數百年的文化傳承,而龍頭更是 龍舟的靈魂,絲毫不能有怠慢。 就是這一個看似簡單的「繪花」過 程,他足足用了一周的時間。「對 於我來說,可能是一次全新的嘗 試,但對於當地村民來說,這就 是一種沉澱已久的歷史的重現。」 他說,經過了多次修改,他才終 於滿意,並用鋸條拉好模型。在 普通人的眼中,這些畫在木頭上 的線條也許只是一些簡單的符號 標記;但在他的腦海內,一個完 整的龍頭已經成型。 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他為這 個龍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沿 著「繪花」出的線條,他手中的雕刻 刀在木頭上飛快地跳動著。隨著掉 落的木屑越來越多,龍頭也開始從 一塊普通的木頭中慢慢露出了它的 「真容」。到了交付那一天,村民都 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太像了,簡 直是一模一樣!」 在新龍舟下水儀式當天,錢彬 也被村民受邀來到了現場。村民 們歡呼雀躍、鑼鼓喧天的場景, 也讓他久久難以忘懷。他真真切 切地感受到廣東人對於龍舟的熱 愛,也讓自己有了一種責任在肩 的感覺。 錢彬表示,這些年來因為村 民之間的口口相傳,附近的順德 龍江、南海九江和高明的不少村 民,都會前來讓他定做龍頭、龍 尾。到了現在,他做出的龍頭已 經有30個之多。其中有直接拿來 圖紙的,也有讓他發揮自己的審 美進行設計的。而經過多年的積 累,錢彬也總結了一套自己的經 驗。 「龍頭的製作有取料、開料、繪 花、出坯、修光、打磨,上漆等十 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細之又 細和精益求精。」錢彬說。 「以選材為例,我們說要做好 龍頭,先讀懂木頭,選材的過程本 身就是一種學問。」錢彬說,在傳統 龍頭的製作中,從尺寸、形狀和紋 理上,都要求非常嚴格,並且要至 少10多年樹齡。在挑選的過程中, 還要非常注意觀察木頭中的水分含 量,含水量太低容易開裂,太高又 容易出現中間腐爛的情況。木材出 現中間腐爛的情況往往都需要雕刻 到大半的時候才能發現,師傅這時 必須又要重新選材,不僅增加了成 本,也延長了交付時間。 雕刻的部分則最考驗基本功。 「通常從事雕刻的人,如果他常用 的是右手,那麼左手上一般都是傷 痕累累。」錢彬展示了自己的左手手 背,都是深淺不一的刀傷疤痕。這 些傷痕大部分是他當學徒的時候留 下的。 而在刻龍頭的時候,看上去是 手在動,但實則大腦也在飛快地運 轉。桌面上20多把雕刻刀,刀頭大 小從0.3釐米到4釐米不等,甚麼時 候用平刀,甚麼時候用圓刀,甚麼 時候要用力,甚麼時候要平緩,都 必須拿捏得當;從龍眼、龍鼻、龍 嘴、龍眼,每一個部分一旦失手, 就會前功盡棄。 在錢彬看來,龍頭的各個部分 的角度和比例相當重要。「鼻與眼的 距離得當,眼睛太近了顯得怪異, 太遠了又會無神;額頭鼻子的間距 要佔頭部的七分長,一旦間距小了 就會像獅子;鼻要厚臉要飽滿,耳 朵要平緩向前的比例要得當;龍頭 整體的角度,也決定著龍舟的美感 和行進速度……」 傳承傳統文化 需專注與耐心更要熱愛 ■錢彬手持雕刀專注的雕刻龍頭。 ■錢彬製作出的兩個「龍頭」成品。 ▍本報訊 ▍ 雕「龍頭」的手工匠人 精益求精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