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 美利堅見聞 星期天周報 06.22.2025 星期日 作者簡介:車霞,祖籍四川,東方醫學博 士,美國執照中醫師,太極拳傳承人,首屆 《海外國醫名家》入選者,美國西北華文筆會 會員。長期致力於世界醫易養生保健研究與 中醫太極養生文化的傳播,著有《中醫經典 與現代挑戰:跨越時空的健康之道》。 2025年4月26日,春末的華盛頓州Mukilteo 市,陽光透過雲層灑落在山海相映的小城。清晨 九點,Kamiak高中體育館內尚未喧囂,一群來自 不同文化背景的志願者默默開始會場布置。白布 覆蓋的主席台上,綠葉纏繞,鮮花點綴,台後正 中左右一上一下投影幕靜靜等待啟用,預備承載 拳影與古音的流轉。橙黃燈光映照著木質地板, 彷彿一池平靜的湖面,預示著接下來的一場靜中 有動、動中見靈的文化盛事。 當第一聲悠緩的太極音樂響起,空氣彷彿凝 固。過百雙眼睛齊聚舞台,四名特殊的表演者 緩緩起勢,拳隨心動,身隨氣行。這不僅是一場 肢體的演練,而是一種內在的對話、一場橫跨語 言與地域的文化回聲。而這一刻,也注定寫入歷 史——自世界太極氣功日創辦以來,首次由中醫 界承辦,為這項全球性健康運動賦予了新的精神 坐標。 籌備並不順利。年初啟動場地申請時,正值 地區活動密集期,幾乎所有合適的場地皆已被預 訂。主辦方四處碰壁,直到三月底才獲Mukilteo 學區批覆,得以使用體育館與戶外空間,並提供 五十張展台與兩百張椅子。這一遲來卻充滿誠意 的批文,讓整場活動最終得以在任何天氣條件下 如期展開。 儘管獲得場地,挑戰卻遠未結束。製作背景 布的商家紛紛婉拒,理由不一,但歸結為工期過 短;校方亦無法提供投影設備。主辦方只得退 而求其次,自籌解方。最終,他們決定使用兩台 家用投影儀同時運作,巧妙取代傳統背景布,和 播放節目內容。雖無舞台劇場的恢弘,但仍確保 了基本視覺效果。這種在資源有限下的堅持與調 度,正如太極所強調的「因勢利導」,無為中見 力量。 而在場內布置的同時,場外的宣傳也同步鋪 展。從《西雅圖時報》、《西雅圖雜誌》到《城 市生活指南》,從Mukilteo學區轄下的全部22所 中小學校到亞裔社區社團,活動海報靜靜貼上牆 面與布告欄,一如一粒粒種子,等待當日盛開的 那刻。這份鋪陳,不為喧鬧,而為讓更多人走近 太極,走近那份來自古老文化的安靜力量。 活動主辦單位美國華盛頓州東方醫學易理針 灸中醫館,雖規模不大,卻肩負起牽線傳統醫學 與現代社區的角色。在他們的號召下,全美中醫 藥學會(ATCMA)、華州針灸與東方醫學學會 (WEAMA)、美國華盛頓州四川同鄉總會等機 構相繼伸出援手。正如主辦方所說:「太極,不 僅是技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實踐, 一種與天地和諧共處的智慧。」 這份智慧與關注,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回應。 全美中醫藥學會會長魏輝女士與副會長兼太極氣 功專業委員會主任賀德廣教授,分別發來賀信與 視頻祝賀。中國國內的太極同好更是用翻譯軟件 將其翻譯後在各社群廣為流傳,引起熱烈迴響。 贊助單位九鑫聯盟企業家Jackie總裁也發來祝賀視 頻。活動當天,Edmonds市議員陳偉先生代表地 方政要送來祝福,而Mukilteo市長Joe Marine更親 自蒞臨致辭。他在演說中提到,這場慶典不只是 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一座橋樑,連接健康、社區 與未來。 上半場的拳藝演出,穿越時空與地理,在一 段段精選視頻中徐徐展開。來自挪威、澳大利 亞、日內瓦,以及中國四川成都都江堰青城山、 大邑鶴鳴山、樂山、峨眉山等地的拳影輪番亮 相。既有地理風格,也有文化交融。歐洲挪威 太極中心(Norsk Taiji Senter,NTS)負責人帕 米拉.希利(Pamela Hilley)女士率領訪華團24 人,以太極連友誼,尋根訪道源,從中挪“長城 之巔的太極對話”開始,一路南下至鶴鳴山、青 城山、峨眉山及樂山大佛之足。他們與所到之處 的中國當地拳友共習太極,並在樂山大佛前齊聲 吟唱《茉莉花》,歌聲悠悠,情感動人。 現場展演接續登場,節目編排精緻卻不失厚 重。三豐太極拳、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球、 武當趙堡太極拳與五禽戲等與視頻表演節目交替 輪番亮相。演練者有銀髮長者,也有妙齡青年, 一招一式間,不只是技法的傳承,更是精神的流 動。拳法行雲流水,觀眾屏息以待,每一段收式 都引來掌聲雷動。那是一種無需語言的共鳴—— 動作落下的剎那,心靈也隨之沉靜。 文藝節目為這場慶典添上文化的翅膀。九鑫 聯盟企業代表深情演唱電影《少林寺》的插曲 《牧羊曲》,歌聲中帶著時代的記憶;西北華文 筆會呈現詩合誦《總有另一片天空》與獨誦《面 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字一句如水潤心;雷人 詩藝館帶來了3D立體書法藝術展示。舞蹈部分更 顯多元:北雅舞蹈團、西雅圖藍天使舞蹈團聯袂 獻上藏族舞、古典舞與蒙古族筷子舞;21世紀新 漢文化協會呈現旗袍與拉丁融合舞;西雅圖旗袍 總會則用緩步與微笑,走出一場屬於華人女性的 自信與韻味。 而在一隅展位間,「手牽手馬場」低調卻堅 定地站著。這是一家長年服務孤獨症與特殊需求 族群的非營利機構。今年三月,他們曾受邀在聯 合國總部發表專題演講,如今再度現身太極慶典 現場,與社區對話、與世界對話。他們不是來宣 傳,而是來參與——因為這裡的主題是健康,是 共融,是無聲而堅實的支持。 川味的香氣則從另一端悄悄飄來——由四川 同鄉會旗下「唐味堂」食品有限公司義賣的家鄉 小吃:缽缽雞、涼拌麵……一口入口,記憶湧上 舌尖。有人眼角泛紅,有人笑中帶淚。那不僅是 味覺,更是鄉愁的引線。在太極的緩緩節奏中, 那些沉睡的家園記憶被輕輕喚醒。 這場慶典,不只是一場文化演出,不只是一 份健康理念的推廣,而是一場跨越語言、代際 與族群的深層融合。從拳影到詩聲,從公益展位 到川味熱騰,這個週六的體育館變成了另一個醫 館——不是治病的地方,而是療癒的空間。它療 癒我們在現代生活中逐漸疏離的身心,也療癒我 們對文化、對根的渴望。 歷年來,世界太極氣功日多由武術團體主 導,而此次,卻是中醫界第一次主導承辦,開創 新格局,也釋放深層的新意義。它不僅是一場文 化慶典,而是一種融合中醫智慧與生活美學的新 典範,更是一種有力宣示——太極,不再只是拳 藝的展演,而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身心合一的 現代回歸,更屬於每一個渴望健康、追求平衡與 文化歸屬的現代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份溫和而堅韌的文化力 量,將在更多的城市與社區生根、發芽、綻放。 它不只關乎太極與中醫,更關乎我們怎樣生活, 怎樣與世界相處,怎樣在喧囂中尋回靜與真。 在太極的節奏中尋回身心的根 拳影如詩 作 者 車 霞 圖片由作者提供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