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07.13.2025 星期日 要聞 關稅戰硝煙再起 全球供應鏈飄搖 綜合路透社、法新社及《華爾街 日報》報道,一架從印度飛往 英國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787-8型 「夢幻客機」,6月12日在印度艾哈 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空 難導致機上242人僅1人生還,另造 成地面19人罹難,為10年來全球最 嚴重的空難。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12 日公布的這份初步報告稱,這架飛 機起飛數秒後,控制兩台引擎燃油 流量的開關在一秒內先後從「運行」 切換到「切斷」位置。導致引擎燃料 供應中斷,進而空中熄火,導致動 力喪失。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VR) 的錄音中可以聽到其中一名機師 問:「你為甚麼要切斷燃油供應?」 另一名機師回答:「我沒有」。此 後,機師試圖重啟引擎,但由於時 間不足及飛機高度不夠,引擎重啟 失敗,最終導致飛機墜毀。 客機的2個燃料開關設在正、 副機師座位之間,設有護欄和安全 鎖等,防止被意外關上。美國航空 安全專家表示,燃油開關不可能在 飛行途中不小心被關閉,一旦關閉 就會立刻失去引擎動力,通常機師 會在飛機安全降落並抵達登機口後 才關閉燃油。航安專家布里克豪斯 說,目前最大的疑問是,為何燃油 開關會出現與正常操作完全不同模 式。他說:「燃油開關是自己滑動 還是被機師移動?如果是被機師關 閉,為甚麼要這麼做?」而在空難 墜機現場,該架飛機的兩個燃油開 關都是開啟狀態。報告稱,在飛機 墜毀前,有跡象顯示兩具引擎都有 重新點火啟動的嘗試。 根據印度政府資料,該架飛機 機長Sumeet Sabharwa(l 56歲)擁有 15638小時飛行經驗,亦是印度航 空的教官;副駕駛Clive Kunde(r 32 歲)則累積3403小時飛行經驗。報 告尚未確認是誰操作了燃油切斷開 關,亦未排除技術故障。 印度航空專家蘭加納坦認為, 墜機可能是有飛行員「刻意為之」造 成的結果,否則難以解釋為何兩個 燃油開關會在1秒內被連續關閉。 蘭加納坦也質疑,調查小組第一 時間並未釐清最後對話中駕駛與副 駕駛的身分,但是駕駛艙內的錄音 器事實上應該能分辨出講話的人是 誰,若是刻意隱瞞的話,恐怕會減 弱外界對調查小組的信任。 印度民航部長拉姆則表示,調 查仍在進行中,在最終報告出爐之 前不應妄下論斷,認為現在要評論 墜機原因還為時過早。 同時,AAIB也暗示波音和引 擎製造商通用電氣對這起事故似乎 不負有責任,對此,美國國家運輸 安全委員會發表聲明指,目前無需 針對波音787或通用電氣提出操作 建議或修正措施。美國聯邦航空總 署也表示,首要任務是追查事實, 並致力迅速解決在整個過程中發現 的任何風險。而印航在聲明中承認 有這份報告,並稱公司持續與印度 有關當局合作,但不願進一步置 評。 印度航空上月一架飛往倫敦的客機起飛不久後墜毀,造成260 人罹難,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12日發布初步調查報告顯示,失事 飛機的燃料切換開關被關閉,導致飛機起飛後迅速喪失動力,恐 怕與人為失誤有關。 印航空難調查指向 「人為失誤」 引擎燃料開關被關 起飛後喪失動力熄火 ▍本報訊 ▍ 南海仲裁案裁決頒布9周年, 菲律賓外長拉扎羅指稱,中國持續 拒絕裁決,持續進所謂的非法脅迫 和侵略。中國外交部反駁,重申南 海仲裁案是一張非法無效、沒有拘 束力的廢紙,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所謂「裁決」,不接受任何基於有關 「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方奉勸有 關國家不要再拿這張廢紙說事, 更不要企圖以此為藉口進行侵權 挑釁,結果只會得不償失,自食惡 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提出三點理 據反駁,指當年菲律賓單方面提起 仲裁,沒有事先充分交換意見,違 背中菲對通過協商和平解決爭議的 共識,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規 定。又指陸地領土問題不屬於《聯 合國海洋法公約》管轄範疇,菲方 執意提起仲裁,是濫用公約的爭端 解決機制;仲裁庭越權審理,亦侵 犯中國作為締約國自主選擇解決方 式的權利,完全背離公約目的宗 旨,嚴重衝擊國際海洋法治。 發言人指,仲裁庭在事實認定 和適用法律上存在重大缺陷,其中 將南沙太平島判定為岩礁,而非島 嶼,這完全不符合《公約》規定,如 果按這一「標準」,很多國家的主張 都是非法的,世界海洋格局將被改 寫。 對於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羅玫凱 早前表示,南海仲裁案裁決具有約 束力,批評中方在南海的主張缺乏 依據,威脅航行飛越自由和合法使 用海洋的權利。中國駐菲律賓大使 館表示堅決反對,批評「南海仲裁 案」本質上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 政治鬧劇,重申中國不接受、不參 與仲裁,不接受、不承認所謂裁 決,更不接受任何基於有關裁決的 主張和行動,強調中國在南海的主 權和權益,是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 形成,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 據。大使館又指,美國等少數國家 的駐菲使節罔顧事實、顛倒黑白, 每年在非法裁決出台周年之際,大 肆炒作、製造虛假敘事,企圖逼使 中方接受非法裁決,這種行徑注定 徒勞。 正在馬來西亞出席東盟系列會 議的中國外長王毅稱,「仲裁案」在 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等方面都存在 嚴重缺陷,是打著《聯合國海洋法 公約》旗號做違反《公約》的事情, 事實證明「仲裁案」是個政治操弄, 應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南海仲裁案9周年 中方反駁美菲言論 特朗普政府自4月啟動的「對 等關稅」政策,經過多次延期 後,將於8月1日起對多個貿易國 家開徵。這場持續升級的貿易衝 突,正以遠超預期的深度重塑全 球供應鏈格局。聯合國貿發會日 前警告,單邊關稅行動可能引發 貿易分裂風險,供應鏈的適應性 將成為決定今年全球經濟韌性的 關鍵。 關稅的直接衝擊首先落在生 產環節,將企業逼入「要麼承受 成本、要麼重構產能」的兩難境 地。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披露, 其全球業務平均關稅負擔已達 21%,意味著每運輸100萬美元 貨物,就需額外支付21萬美元稅 款,這直接擠壓了航運業本就微 薄的利潤空間。 為規避關稅,不少企業被迫 啟動「求生式轉移」。但轉移並非 易事,面臨多重困境,如轉移供 應鏈及產業鏈的成本;又如各地 政策不同帶來的新問題;具體的 還有新工廠的工人培訓需要時 間,這意味著新工廠初期產品的 合格率與產能都將大大降低…… 全球供應鏈專家Les Brand曾估 算,從零建立供應商網絡需耗時 18-24個月及大量的資源投入, 以一家中型製造企業為例,完成 供應鏈轉移的總成本,約相當於 其年度營收的8%-12%,這對利 潤率普遍不足5%的消費品行業 而言,幾乎是「轉移即虧蝕」的死 局。即便是大企業,也面臨著關 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供應鏈 仍面臨考驗。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特朗普 推出的「差異化關稅」正在瓦解全 球化形成的「效率優先」供應鏈體 系,代之以「地緣安全優先」的區 域化布局。格羅方德將160億美 元投資分散至美國、新加坡、印 度,其新加坡工廠專注生產美國 訂單,印度工廠服務東南亞,這 種「區域隔離」使研發協同效率下 降25%。聯合國貿發會議警告, 這種「關稅牆」可能使全球供應鏈 成本長期上升10%-15%,並導致 技術擴散速度放緩——半導體設 備的跨區域交付周期已從8周延 長至12 周。 從歷史來看,1930年美國 《霍利關稅法》加劇經濟大蕭條, 導致全球貿易額縮水66%。 如今,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 議發表報告,指美國新一輪關稅 加劇貿易分裂風險,單邊行動可 能升級,波及第三方國家,並破 壞供應鏈的穩定。2025年下半年 能否繼續保持韌性將取決於政策 清晰度、地緣經濟發展和供應鏈 適應性。 當政策成為最大變數時,供 應鏈的韌性不再取決於規模,而 在於「斷裂點修復能力」。在這個 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適應 性進化能力,或許比任何政策紅 利都更具價值。 燃油開關是自己滑 動還是被機師移動?如 果是被機師關閉,為甚 麼要這麼做? 航安專家 布里克豪斯 ■印度航空一架客機上月起飛不久後墜毀,造成260人罹難,圖為當局在墜機現場展開調查。 路透社資料圖片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