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2 07.21.2025 星期一 要聞 隊名爭議後的文化焦慮 中央電視台日前播出黃仁勳的專訪內 容,黃仁勳首先稱讚中國的供應鏈體 系「堪稱世界級的奇跡」,並表示英偉達也受 益於此供應鏈。他還說,美國不可能獨自 生產所有產品,「這不現實也沒必要。」報道 稱,英偉達先前基於前任總統拜登的出口管 制,特地為中國設計「降規版」H20芯片。當 被問及,H20是否可能阻擋中國在AI技術上 創新?黃仁勳說:「中國創新的步伐是不可 能被阻擋的,當然我相信英偉達能做出重要 貢獻。」黃仁勳說,他相當佩服「深度求索」 (DeepSeek)的創新能力,稱其研發的R1模 型「能充分發揮H20架構的優勢,這種做法 非常有創意。」他還表示,「中國不是眾多市 場中的一個,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這 個市場的活力、創新能力、發展勢頭,以 及產業的發展速度,都是絕無僅有的。」他 說,不參與中國市場的後果和長期影響雖然 難以預料,但他認為「結果不會樂觀」。 黃仁勳亦認為,中國的AI市場即便沒有 英偉達也能進步,因為會有其他公司會自行 研發芯片,例如華為。他說:「華為比我們 大得多,從公司規模、人員規模和技術能力 來看,他們既廣又深。如果有人仔細看過華 為手機,就會明白其中蘊含的技術奇跡。如 果你看現在的華為,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非 常出色,AI技術也相當卓越,這是一家擁有 強大芯片設計能力、系統設計和系統軟件的 公司。」 他進一步形容華為會是英偉達未來多年 的競爭對手,「我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競爭 很多年,但我對他們的感情是欽佩、尊重, 並且充滿競爭意識。」 此次訪華期間,黃仁勳與中美經貿談判 中方牽頭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舉行 了會談,也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見了面。鑒 於中美之間的政治關係,穿梭外交已成為企 業高管們在全球兩大經濟體中保住重要業務 的必要手段。蘋果的庫克也定期訪華,同時 努力與特朗普政府保持著接觸。 除了為自身業務運營鋪平道路外,這些 企業領袖能發揮多大外交影響力尚不得而 知。市場曾期待馬斯克能成為美中關係的幕 後使者,但這一預期未能實現。這位特斯拉 老闆在離開特朗普政府之前,今年對涉華事 務始終保持緘默。 儘管黃仁勳本人並無多少政治野心,但 他一直向歷屆美國政府呼籲,收緊對華芯片 出口只會激勵中國加快培育本土產業。他的 理由很簡單:允許英偉達在中國本土與龍頭 企業華為展開競爭,對美國贏得人工智能競 賽至關重要。 美國芯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近日訪問中國,他在接 受中央電視台最新訪問中表示,中國 是英偉達「獨一無二的市場」,並對中 國在AI技術上的創新能力很驚人。黃 仁勳還說,即便沒有英偉達芯片,也 會有包括華為在內的替代者繼續推動 中國AI進步。 黃仁勳讚中國創新能力驚人 在兩國博弈間尋找平衡「穿梭外交」備受矚目 ▍本報訊 ▍ 曾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登陸的美 國老兵傑克.拉森(Jake Larson)辭世,享壽 102歲。暱稱「傑克老爹」的他晚年分享戰場故 事而成為擁有120萬粉絲的網紅。 據美聯社報道,總能很快地對陌生人送 上微笑,而且不吝於給人擁抱的這位生動的 演說家,讓老老少少為之著迷。傑克.拉 森孫女麥卡拉(McKaela Larson)宣布死訊時 稱,「我們敬愛的傑克老爹已經於7月17日以 102歲之齡離世。」她寫道:「用老爹的口吻來 說,最最最愛你們。」麥卡拉說,來自明尼蘇 達州、自稱鄉下男孩的他「直到最後都在說笑 話」。 消息傳出後,他的「傑克老爹說故事時 間」TikTok帳號迅速湧入來自全美各地的致敬 留言,向生前住在加州拉法葉(Lafayette)的他 表達哀思。至今仍然對盟軍在二戰中幫助擊 潰納粹德國佔領的諾曼第(Normandy)周邊城 鎮,也向他致敬。 據悉,傑克.拉森1922年12月20日生於 明尼蘇達州奧瓦通納市(Owatonna),1938年 加入國民兵。1942年他被派駐北愛爾蘭,並 在諾曼第登陸行動中擔任作戰士官,負責制 定行動規劃。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 行動的近16萬盟軍士兵其中一員。在奧馬哈 海灘登陸時,他躲過機槍掃射,毫髮無傷地 抵達布滿德國火砲掩體、俯瞰海灘的懸崖。 拉森於6月諾曼第登陸81周年時,在俯瞰 奧馬哈海灘成排墳墓時說:「我們是幸運的一 群人,我們是他們的家人。我們有責任榮耀 這些給我們生存機會的人。」 特朗普團隊對內塔尼亞胡感到擔憂 特朗普政府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 亞胡的擔憂不斷增 加,據Axios網站報道,包括美國總統特使維 特科夫在內的白宮官員們認為他太願意採取 扣動扳機的行動,而且他太有「破壞性」了。 報道稱,白宮一名官員稱「內塔尼亞胡 簡直像瘋了一樣。他總是轟炸所有地方。這 可能會破壞特朗普正在推進的事情。」另一位 美國高級官員提到本周加沙一座教堂遭到砲 擊,特朗普為此致電內塔尼亞胡要求解釋, 「大家都覺得每天都有新問題……到底搞甚麼 鬼?」第三位美國官員則表示,特朗普政府內 部對內塔尼亞胡的懷疑情緒正在加劇,普遍 認為他出手衝動,極具破壞性,「內塔尼亞胡 有時候就像個不聽話的小孩。」 值得關注的是,有六名美國官員透露, 儘管美國斡旋達成的停火協議暫時遏制了敘 利亞局勢升級,但白宮對內塔尼亞胡及其地 區政策的警覺程度顯著上升。 不過,特朗普目前尚未公開批評,也不 清楚他是否真的認同幕僚們對以色列在敘利 亞行動的擔憂。 以色列7月15日空襲了一支敘利亞軍隊坦 克車隊。以色列稱這支車隊進入南部敘利亞 一個以色列要求非軍事化的區域,並稱敘利 亞軍隊參與了對德魯茲少數族裔的襲擊。敘 利亞方面則否認這一說法。 美國特使巴拉克要求以色列方面保持克 制,以便尋求外交解決。據一名美國官員透 露,以色列當時承諾會這樣做。但在短暫停 歇後,以色列升級了襲擊。7月16日,以色列 轟炸了敘利亞的軍事指揮部以及總統府附近 地區。一名美國官員表示:「敘利亞的轟炸讓 特朗普和白宮措手不及。特朗普不希望在電 視上看到一個他正試圖推進和平、並作出重 大承諾重建的國家被投彈轟炸。」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在16日對內塔尼亞胡 及其團隊表示,應立即停止行動。內塔尼亞 胡同意,只要敘利亞軍隊從蘇韋達撤出。但 此時,包括土耳其和沙特在內的多個國家已 就以色列的行動向特朗普政府表達憤怒,美 國幾位高級官員也直接向特朗普表達了對內 塔尼亞胡的不滿。這些官員包括巴拉克和白 宮特使維特科夫,這兩人都是特朗普的親密 朋友。 白宮內部普遍認為,內塔尼亞胡之所以 轟炸敘利亞,是因為來自以色列德魯茲群體 的國內壓力,以及其他政治考量。一名美國 官員表示,以色列對自己在白宮形象被破壞 似乎毫無察覺。 對於美國在敘利亞空襲問題上的強烈反 應,據稱以色列感到意外。一名以色列高級 官員稱,特朗普在剛上任時,曾鼓勵內塔尼 亞胡控制敘利亞部分地區,此前也未表達過 對以色列干預敘利亞的不滿。這名官員強 調,以色列的干預是基於情報顯示,敘利亞 政府攻擊德魯茲人。 這已經不是內塔尼亞胡第一次挑戰特朗 普的耐心。雖然特朗普希望結束加沙戰爭, 但內塔尼亞胡仍然在當地持續狂轟濫炸。如 今在敘利亞,他又一次認為自己可以毫無顧 忌地升級行動,同時既不會破壞地區局勢, 也不會影響與特朗普的關係。多位美國官員 提醒,內塔尼亞胡的運氣,以及特朗普對他 的好感,都可能很快耗盡。 參加過諾曼第登陸 美國老兵辭世 特朗普近日公開呼籲NFL的華盛頓指 揮官隊(原華盛頓紅皮隊)和MLB的克利夫 蘭守護者隊(原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恢復 舊稱,聲稱「現在時代不同了」,並指責球 隊更名是一種「政治正確」的產物。這一言 論再次將原住民隊名爭議推向風口浪尖, 但其背後折射的並非單純的文化反思,而 是保守派政治敘事的又一次操弄。 特朗普所稱的「時代不同了」,恰恰印 證了社會進步的事實。過去十年間,美國 社會對種族歧視符號的敏感度顯著提高。 華盛頓紅皮隊的舊名(Redskins)長期被原 住民團體抗議為對土著群體的貶低性稱 呼,而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的「酋長瓦胡」 標誌和球迷的「戰斧砍」動作,也被批評為 是一種對原住民文化的刻板化褻瀆。2020 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後,兩隊在輿論 壓力下最終更名,這一變化反映了社會對 少數族裔尊嚴的基本尊重。 特朗普此次的言論,試圖將這種進步 扭曲為「自由派的過度妥協」,卻刻意忽略 了一個事實——原住民群體數十年來一直 在推動此類改革。美國原住民全國大會 (NCAI)早在1968年就發起反對種族主義 隊名的運動,而民調顯示,多數原住民認 為此類名稱有害(如2016年《華盛頓郵報》 調查中,58%的原住民受訪者反對「紅皮」 隊名)。所謂「時代不同」,實則是社會終 於開始傾聽長期被忽視的聲音。 特朗普的「呼籲」其實並非孤立事件, 而是保守派「文化戰爭」的一環。從批判 「批判性種族理論」到反對移除南方邦聯雕 像,保守勢力始終將文化符號的鬥爭視為 動員選民的工具。通過煽動對「政治正確」 的憤怒,特朗普試圖鞏固其「傳統美國捍 衛者」的形象,卻迴避了真正的歷史正義 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本人與華盛頓 紅皮隊前老闆丹˙斯奈德關係密切。斯奈 德曾長期抗拒更名,直到贊助商施壓才被 迫做出妥協。特朗普此時的表態,既是對 鐵桿支持者的迎合,也是對商業資本「屈 服於進步主義」的象徵性反擊。 隊名更改不應被視為「歷史的終結」, 更應該成為反思殖民遺產的一個契機。原 住民在美國社會仍面臨系統性不平等,比 如保留地貧困率居高不下、醫療資源短 缺、暴力犯罪率高等等。如果保守派真正 關心那些原住民的權益,難道不更應該聚 焦這些現實問題,而非執著於維護帶有爭 議的符號。 真正的「時代不同了」,在於社會能否 超越符號之爭,直面歷史債務並推動實質 正義。隊名的更迭是一小步,但方向正 確;而特朗普的懷舊敘事,不過是將進步 拖回泥潭的又一次嘗試。 華為會是英偉達未來多年 的競爭對手,我希望未來我們 能繼續競爭很多年。 英偉達創辦人 黃仁勳 ■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近日在北京開幕,參會的黃仁勳接受媒體訪問。 路透社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新聞內幕 美國老兵傑克.拉森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