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07.23.2025 星期三 美東 紐約多區公設律師罷工擴大 低收入華人獲法律服務恐受波及 隨著紐約市多家公共辯護與法 律服務機構的律師相繼發動罷工, 低收入群體與非英語社區的司法保 障恐首當其衝。 全市規模最大的公共辯護機 構、亦在皇后區設有辦公室的法律 援助協會(Legal Aid Society,簡稱 LAS)也面臨加入罷工的可能。該 機構與所屬工會之間的協議已於上 周五到期,若雙方未能在7月25日 前達成新協議,恐有多達2,000名法 律援助人員一同走上罷工線,衝擊 規模空前。 對此,紐約華人律師孫瀾濤表 示,若法律援助協會也加入罷工, 恐將進一步影響華人社群獲取法律 服務的可及性與品質。他指出,皇 后區有大量低收入華人依賴公設辯 護律師協助處理刑事案件,「然而 一旦罷工擴大,勢必加劇本就緊張 的資源壓力。」 他補充,由於皇后區語言多 元,會說中文的律師人數有限,多 數案件仍需依賴法院配備的翻譯人 員。「在紐約,若能分配到一位會 說中文的公設律師,是難能可貴的 福分。我原本會鼓勵低收入華人申 請公設律師,但罷工威脅在即,服 務的及時性與品質是否仍能保障, 恐怕要打個問號了。」 代表全市近二十個法律服務 機構公設辯護人的工會「法律倡 導者與律師協會」(Association of Legal Advocates and Attorneys, UAW Local 2325)財務長鄧肯(Leah Duncan)向本報確認,截至上周 五,已有三家機構正式加入罷工行 列,分別為布朗士辯護人協會(The Bronx Defenders)、上訴訴訟中心 (Center for Appellate Litigation)以 及上訴辯護人辦公室(Office of the Appellate Defender)。加上此前已 參與罷工的四家機構,目前全市共 有七家法律服務單位、約750名法 律工作者參與罷工。 據《鷹報》報道,法律援助協 會首席律師卡特(Twyla Carter)表 示:「即便罷工發生,機構仍將維 持基本服務,並致力於降低對弱勢 社群的影響。」 法律援助協會領導層呼籲市 府增加對法律援助的撥款,以便 動用額外資源回應工會提出的待 遇訴求。工會代表與多位民選官 員,包括州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 a m e s)亦聯名呼籲市長亞當斯 (Eric Adams)與市議會動用預算儲 備,擴大對法律援助機構的資金支 持。 此外,自本月初,布碌崙辯 護服務中心(Brook lyn Defender Services)已接手皇后區的刑事辯護 合同,並於當地設立新辦公室。皇 后區向來以族裔與文化多元著稱, 該中心能否順利銜接,並滿足居民 對語言與文化敏感性的法律需求, 也成為皇后區民眾關注的焦點。 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曼哈頓橋頭再出車禍 華埠籲增加警示標識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 根據警方提供的消息,周日凌 晨的車禍發生在大概2點50分 左右,一輛2017年的Infiniti私家車 從曼哈頓橋上西向行駛,下橋進入 華埠時衝出車道,在堅尼路和包厘 街路口的道明銀行門前撞到一位20 歲的男性路人,所幸路人只受到輕 傷,事後被送往表維醫院救治,情 況穩定。根據現場照片及影像資 料,這輛車還撞到了一輛停在路邊 的餐飲車,餐車被撞得橫在人行道 上,車上的西瓜、飲料滾落一地。 警方在肇事私家車上查到違禁 品,並逮捕了一名25歲的男性。 這名報住新澤西Maple Shade的嫌 犯名為Eiquann Foster,他已被以 七級藏匿違禁品罪和一級醉駕罪進 行起訴。至截稿時事件仍在調查 中。 24小時之內在幾乎同一地點連 續發生兩起嚴重車禍使華埠震驚, 但很多人說這並曼哈頓橋頭第一次 發生此類事件,事實上,這裡一直 是華埠交通事故最為頻繁的「黑點」 之一。去年10月一輛轎車從曼哈 頓大橋方向衝下,在越過安全島後 沖向包厘街西側,撞上一輛在路邊 停靠吉普車以及另外一輛特斯拉汽 車。這場連環撞導致道明銀行一側 玻璃門受損,一個路牌被撞倒,一 名60歲的女性受傷。 2018年11月,一輛廂型車在曼 哈頓大橋位於華埠的橋頭下失控衝 上人行道,造成1名華人男子當場身 亡、至少6人受傷。2015年7月一名 78歲的華人老翁在大乘寺門前過馬 路時被一輛從曼哈頓大橋上駛下的 車輛當場撞死。2008年6月,一輛從 曼哈頓橋頭衝下來的卡車撞到停在 包厘街路口的一輛風華巴士,導致 候車者和路人一死七傷。此類事件 不勝枚舉。 華埠共同發展機構總監陳作舟 說,很多司機會理所當然的以為曼 哈頓橋進入華埠的路是一條直路, 但其實下橋進入華埠是需要轉彎 的,司機如果對道路情況誤判,很 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同時下橋是坡 道,車輛容易加速行駛,也成為事 故隱患。他說交通局應當在橋上接 近華埠出口處增加警示標示,提醒 司機前方有轉彎,同時限速,以避 免事故。 常年在堅尼路與勿街附近擺攤 的余先生說,這一路段經常看到車 輛行駛速度過快,互相剮蹭引起的 爭端。他說,從橋上下來的車輛超 速是家常便飯。他也建議市府在橋 頭加裝超速攝像機,并增加罰款力 度以警示司機。 華埠曼哈頓橋頭繼1 9日 早晨發生致命車禍后,20日 (周日)凌晨3點鐘有發生一起 車禍,導致至少一人受傷。兩 起車禍發生地點接近,情節類 似,引起華埠民眾震驚。很多 人表示曼哈頓橋頭地區是事故 多發地帶,市府應在這裡增加 警示標誌和採取相關措施,以 免再次發生事故。 ■陳作舟指出很多司機不知曼哈頓橋進入華埠路段是彎道,容易誤判。 ■20日凌晨事故現場。 7號線再傳撞人事故 地鐵安全引發關注 大都會運輸署(MT A)表 示,周一(2 1日)傍晚近5時, 一名民眾在皇后區74街–百老 匯(74th Street–Broadway)地 鐵站遭7號線列車撞擊,隨後被 送往艾姆赫斯特醫院(Elmhurst Hospital),目前傷勢尚未對外公 布。 事故導致7號線列車雙向嚴 重延誤,皇后廣場(Queensboro P l a z a )至 法 拉 盛 – 緬 街 (Flushing–Main Street)路段一度 全面停駛。 MTA呼籲民眾改搭E、F、 M、N、R、W等地鐵線,或轉 乘Q32、Q60、Q90等公車。長 島鐵路(LIRR)亦於事故期間, 提供法拉盛與賓州車站/大中 央麥迪遜站(P e n n S t a t i o n/ Grand Central Madison)間的免 費轉乘服務,供地鐵卡持有者 使用。 這在皇后區並不少見。本 月初,亦有一名30多歲男子在 皇后區長島市法院廣場站(Court Square station)倒臥鐵軌,遭列車 撞擊後昏迷,經送醫搶救無效身 亡。當時MTA緊急切斷電源並啟 動救援機制。 接連事故引發外界對地鐵安 全的關切。為增強地鐵安全, MTA與州長胡楚(Kathy Hochul) 近日宣布,目前全市已有56座地 鐵站安裝月台護欄,年底前將持 續擴大設置,以強化安全措施、 預防悲劇重演。 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曼哈頓橋頭致命車禍 兩名嫌犯遭起訴 針對19日早晨發生在華埠導致 兩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警方21日對 肇事車輛的司機和乘客正式提起訴 訟。這起車禍導致包括一名華人在 內的兩人死亡,嫌犯被控非法持有 武器、事故後離開現場等罪名。 19日晨間發生的這起事故中, 一輛因逾期未還而被視為被盜的 車輛在駛離曼哈頓大橋時失控,騎 上橋邊的行人道三角區,撞折一棵 樹,撞飛一個路邊長椅,撞毀一輛 警車並撞倒一名6旬華婦和一名騎 行者,致2人當場死亡,且遺體破 損。涉案兩名非裔女子在案發後隨 即被捕,其中肇事司機在今年4月 剛於布碌崙肇下一起同類型的無照 駕駛肇事致死逃逸案。 21日,警方宣布對肇事車輛 的司機、報住史丹頓島的23歲的女 性Autumn Donna Ascencio Romero 提起訴訟,她被控罪名包括:兩項 殺人、兩項過失殺人、兩項車輛過 失殺人、兩項重大車輛謀殺、兩項 非法持有武器、兩項事故後離開現 場、和非法持有盜竊物品罪。 同時車上的一名乘客、報 住皇后區的22歲女性Kennedy Lecraft也被起訴,她被控罪名包 括:兩項非法持有武器、非法持 有盜竊物品和非授權使用車輛 罪。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民主黨市長提名人馬姆達尼 (Zohran Mamdani)於2010年畢業 於紐約市精英高中布朗士科學高中 (Bronx Science)。 6年後,一項口述歷史計劃旨 在記錄校友在布朗士科高的求學 經歷,馬姆達尼成為其中一位受訪 者,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他當年的高 中逸事。 「如果我當初沒進布朗士科高, 我可能會一直困在紐約市的特權泡 泡裡。」馬姆達尼在節目中對主持人 基斯林格(Daniel Kisslinger)說道。 他回憶說:「我原本完全沒 打算去布朗士科高。當時只是想 說,也許可以試試史岱文森高中 (Stuyvesant),結果沒考上,我就 想:『算了,我才不要去公立學 校。』」這段訪談的錄製日期尚不確 定,但該計劃在2016年4月發表,並 於當年6月上傳至SoundCloud。馬 姆達尼於2014年大學畢業。 如果當選市長,這位民主社 會主義者、鮑登學院(B o w d o i n College)校友,將成為紐約市一百 多年來最年輕的市長,同時也將是 紐約市首位南亞裔市長、首位穆斯 林市長。他也可能是首位公開談論 自己高中荒唐事的市長。 馬姆達尼在節目中驚呼自己「在 布朗士科高累積了多少留校察看的 記錄」。其中一次「值留」事件,是 他發現學校輔導處會發放允許學生 在上課時間參加大學說明會的請假 條。他設法拿到一張空白的,然後 「影印了一堆」,用來翹課。 「我每次都用。拿著它就去吃午 飯,就像是:掰啦,老兄!」他笑著 說。但他的數學老師,一位以色列 國防軍退役軍人抓到了他。 「有一天他跟蹤我。」馬姆達尼 說。「你要知道,這傢伙是以軍退役 的,長期在盯棕色人種,這方面他 很專業。結果就這樣盯上我了。那 應該是我第一次被記20次留校。」 「新聞寫作課」也是他最有印象 的課程之一,「因為我們班上充滿了 各種愛搗亂的人物,我自己也包括 在內。」儘管行徑頑皮,這段老舊的 訪談仍呈現出馬姆達尼成長為政治 人物的真誠轉變。 他坦率地談到,作為有色人 種,在一個「受歡迎的學生幾乎都是 白人」的學校中成長是什麼樣的感 受。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共同創立學 校板球隊,吸引了來自相似南亞背 景的學生,並形容他如何逐漸「為我 的膚色感到驕傲」。 「有些來自 Fieldston(紐約一所 頂尖私校)的學生,會把陀思妥耶 夫斯基讀透還做深入分析,而我沒 有。」他說。「但我獲得的是這些經 歷與朋友,改變了我對紐約市的理 解,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馬姆達尼的發言人傑佛瑞·勒 納(Jeffrey Lerner)發聲明說,候選 人當年的逃課趣事,跟其他對手相 比根本不算什麼。 「馬姆達尼是紐約公立高中的驕 傲產物(雖然不一定為自己高中做 過的每件事都驕傲)。」勒納說。「回 顧過往,這場市長選戰的對比十分 鮮明——柯謨與亞當斯恨不得擺脫 自己幾十年來的腐敗與黑箱交易紀 錄。」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法律倡導者與律師協會成員。 法律倡導者與律師協會社交媒體 ■7號線地鐵。 警方在肇事私家車上查 到違禁品,並逮捕了一名 25 歲的男性。這名報住新 澤西 Maple Shade 的嫌犯 名為 Eiquann Foster,他已 被以七級藏匿違禁品罪和一 級醉駕罪進行起訴。至截稿 時事件仍在調查中。 ■馬姆達尼。 馬姆達尼中學逸事被抖出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