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07.24.2025 星期四 中國時事雜誌 北京城,既是一座歷史宮 殿,也以其眾多公園裝點成一座 綠色花園。從北海的古典韻味 到朝陽的都市歡愉,北京公園總 有一處綠意能安放你的腳步與心 靈。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嬌艷欲 滴,每年陽春櫻林如雲似霞,遊 人如織;而景山公園則能遠眺紫 禁城的層層金頂,落日熔金時 分,古老宮牆被霞光披染,雍容 壯觀難以言表。 頤和園, 這座世界遺產 之地宏大而精 緻,立於京城 的西北隅。漫 步其間,仿佛 踏進了舊日帝王的夏天:昆明湖 水面開闊,倒映著遠處蜿蜒的萬 壽山,輕舟滑過,點點漣漪惹人 遐想。十七孔橋金光穿洞奇景, 在寒冬日落之際尤為驚艷,夕陽 熔金般的光束透過橋洞,將冰冷 的建築與水面幻化成一片溫潤的 金色仙境。 位於東城 區的天壇公園 是世界上最大 的祭天建築群 之 一 。 它 集 明、清建築技 藝之大成,以嚴謹的建築佈局、 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 飾聞名。天壇是中國古建築的珍 品,對中國建築史具有重要地 位。壇內還有回音壁、三音石、 對話石等利用聲學原理建造的景 點,展示了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 發達。 圓明園曾 被譽為「萬園 之園」,如今 雖然僅存些許 殘垣斷壁,卻 依 然 牽 動 人 心。踏入園中,仿若聽到歷史深 處沉重悠長的歎息。那些散落的 石柱、傾圮的拱門,歲月侵蝕後 留下斑駁痕跡,無言訴說著昔日 浩劫,往往令人駐足沉思。新修 建的圓明園遺址博物館,將那段 被火與血染紅的歷史徐徐鋪展, 令人唏噓感歎。 北海公園 位於京城心臟 地帶,白塔聳 立湖心島,已 成為北京的象 徵之一。春風 吹過,柳枝搖曳拂水,水面上小 船悠悠蕩開;冬日來臨,冰面凍 結,溜冰嬉戲的人群又帶來另一 番熱鬧景象。湖岸邊的仿膳飯莊 飄散著傳統宮廷點心的香氣,遊 人在此小歇品嚐豌豆黃的微甜, 體驗昔日皇家風味的樸素餘韻。 香山公園 是一座以山林 為特色的皇家 園林。公園內 樹木繁多,森 林覆蓋率高達 96%,有5800多株古樹名木。這 裏是北京城區中負氧離子最高的 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山川、名 泉、古樹和紅葉等景觀,是一個 避暑勝地和天然的氧吧。香山的 紅葉景色在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 十六景之一,吸引了眾多遊客。 景山公園 以其壯麗的自 然風光和豐富 的歷史文化而 聞名。公園內 的 中 峰 萬 春 亭是北京城中軸線的制高點,登 臨其上可以俯瞰故宮全景,一覽 京城軸線的整齊對稱佈局。公園 內古樹參天、山峰獨秀、殿宇巍 峨、牡丹品種繁多等自然景觀。 公園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古跡文 物,如壽皇殿、觀德殿、護國忠 義廟和綺望樓等。 園古 林今 之交 旅融 夏天的京城,逛公園成了很多 人休閒的好選擇。跑步划船、野餐 研學,或逛市集、聽演唱會、喝茶 喝咖啡。當然也可以甚麼都不做, 只幕天席地,朝往暮歸,一整天也 待不膩。活力滿滿的公園為生活打 開不同的可能性,也重構了生態空 間的價值。 「汗味兒比職場的香水味更鬆 弛!盛夏來臨之前,最後一場戶外 草坪百人跳操,答應我,別再隔著 螢幕旁觀」「全自動遛娃勝地,被鄰 居追著問在哪裏」「太久沒整活兒 了,必須要有一場跑步活動」……這 些可愛的文字,來自龍潭中湖公園 的微信公眾號。很難想像,一座小 公園的公眾號居然有50萬粉絲。 龍潭中湖公園還不到4歲,面積 也不大。但住在周邊的人都知道, 它是個愛玩兒的「顯眼包」。春天會 組織遊客在草坪上跳操、瑜伽,夏 天有森林市集、摩天輪之夜,非正 式音樂會門票在1分鐘內被搶光。園 中還有咖啡館,四片水域都引入了 時尚運動,包括卡丁船、背包船、 槳板、皮划艇以及普通遊船。 其實,龍潭中湖公園的先天短 板不少。比如跟歷史名園相比,它 沒有太多文化底蘊;跟郊野公園 比,又不夠開闊。「我們認為公園不 只是植物和設施的集合,它是一個 綠色能量場,更是促進人際交往的 社交空間。」龍潭中湖公園運營中心 總經理楊立恒說。他們把公園看作 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而且公園天 然有公益屬性,這是商業流量不可 比擬的。 「有意思」是運營團隊最看重 的。今年春天,公園辦了一場「春日 靈靈閒不住」市集,邀居民來擺攤賣 二手物品。他們認為這些物品都曾 承載著主人的夢想,現場由AI來判 定物品的靈氣值,公園會根據數值 向攤主贈送不同的春菜。一個很常 見的二手市集變得好玩兒起來,300 多個攤位很快招滿了。 去年,龍潭中湖公園平均每天 迎上萬名遊客,幾乎每次活動現場 都可以掃碼加入垂直社群。目前, 公園一共有12個跑團、11個好物分 享群,拔根兒群群成員常年穩定在 200人,還有瑜伽等其他垂類社群。 公園和遊客的聯結不是生硬 的,而是輕盈的、不經意的。比 如,一家旅遊平台幾年前發起了拔 根兒大賽。「我們覺得這個點子很 有意思,就主動聯繫平台,想要一 塊兒辦。」公園的工作人員薑昊說, 這個好玩的比賽一下子火了,不少 人從郊區趕過來。頭一次比賽是淘 汰制,賽程很長,角逐冠亞軍的時 候天色都暗了,凍得大夥兒直流鼻 涕。第二年賽制變了,參賽者可以 自由廝殺,被淘汰也不用洩氣,參 加喝豆汁比賽、老北京話挑戰、欻 拐和翻花繩就有望「復活」。 像龍潭中湖公園一樣,越來越 多的公園在近幾年變得活力滿滿。 海澱的清河之洲公園開闢了茶 館、書屋與咖啡廳。南苑森林濕地 公園開啟小火車巡遊、音樂快閃, 如果去得晚,連野餐墊都沒地方鋪。 「遛娃放電寶地」「露營野餐首 選」……在北京,就算你每天去一個 公園,也得花上近3年時間才能逛個 遍。眼下,北京已成為名副其實的 「千園之城」。公園露營熱反映出市 民對於公園綠地開放共用的需求。 從觀景式「賞綠」到沉浸式「享綠」的 轉變是必然趨勢,背後是城市管理 理念的轉變。 過去一提到公園,大家首先想 到的就是賞景。如今,「千園千面」 重構了生態空間的價值。海澱公園 的大草坪法桐環繞、沒有圍欄,來 一場野餐十分治癒;朝陽公園一年 四季都不冷場,精釀啤酒節、碳水 節、書市、茶香文化節輪番上演; 白浮泉公園一攬子打造了露營、 遊船、滑梯等多樣遊樂設施,一 家老小走進公園,能暢快玩上一整 天……公園,可以是休閒放鬆的微 景區,可以是熱鬧有趣的遊樂場, 正在北京引領一種新潮生活和社交 方式。 公園何以在北京刷出如此之強 的存在感?一方面,綠色空間的持 續拓展帶來了生態福利。近年來, 北京將花園城市建設列為首都高品 質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騰退還 綠、疏解建綠、見縫插綠,讓街心 公園、口袋公園、無界公園等逐步 增加,大大提高了公園的日常可及 性。另一方面,別具匠心的運營方 式讓「公園+」成為可能。比如「年 輕」的龍潭中湖公園通過在社交上 「整活兒」,開闢了發展空間。公園 目前一共有12個跑團、11個好物分 享群,非正式音樂會門票在1分鐘 內被搶光。可見,精準捕捉遊客興 趣,打造屬於自己的「主題」,公園 就能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目前,北京的公園普遍轉型為 集休閒、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多 功能空間,不僅是人們放鬆心情的 出口,也成為吸納消費的重要入 口。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商業 項目來說,人氣和流量大部分來源 於場景力的吸引。」相比傳統街區商 業,公園提供了一種更為悠然的氛 圍,自帶「連結」屬性,能將景色風 光、娛樂活動與周邊其他業態有機 結合。 從綠地共用到功能疊加,「公園 +」模式方興未艾,還有很多成長空 間。整體來看,還有一些公園因建 設較晚,或維護不夠,沒能發揮出 應有功能。眼下,北京多部門正開 始行動,將「文、商、旅、體、綠」 有機融合,不斷細化「一園一策」規 劃,在交通啣接、商業布局、文明 遊園等細節問題上協同發力。 後花園變勝地 4歲小公園爆增50萬粉絲 曾經,北京人的周末,是 一場聲勢浩大的遷徙。高端者 遠征海外,中產驅車京郊。而 近年,北京人忽然悟了「最頂 級的度假,是在家附近的綠化 帶裏也能過得坦然愜意」。於 是,他們就像是開竅的學霸, 學會了理直氣壯地浪費周末。 與此同時,北京綠化也卷了起 來——小區附近出現了綠道和 無界花園、口袋公園,漸漸 地,北京人流行在公園度假。 ▍本報訊 ▍ 北漂喬喬介紹說,去年總想著出 國玩,就算是一個周末,也能 飛到濟州島看海,今年風向完全變 了。「跑累了,對很多地方祛魅了, 於是就開始探索家附近的玩法,絕 對不折騰。」 作為1 0年齡老北漂,喬喬覺 得,這幾年北京的新消費主義大致 經歷了三波熱潮:第一波「真消費才 敢說真話」,說白了就是花錢探店, 免費給老闆賺吆喝,「周末就是挨家 挨戶喝咖啡。」第二波是「沉迷假裝 在遠方」,全民挖掘北京小鴨川、 京郊小瑞士……鬼子都找不到的地 方,愣是被互聯網兵趟出路。 第三波則伴隨著市政綠化的悄 咪咪革新,大家高歌猛進地挺進了 景觀0元購的時代,主打一個能不 折騰就不折騰。「家附近開始風格化 了,就連河邊的蘆葦蕩,都洋溢著 一種Instagram風。帶著帳篷,腿兒 著就能找到好風景,以天為被,坦 然躺平。」 在家附近一頓鬆弛打野,喬喬 開始和朋友交換體驗,「我家旁邊 的公園逛完了,就去朋友家附近 玩,就跟拼盤演唱會一樣,你一個 節目,我一道菜,就能低消度過一 天,而且是真能歇著。」 據說,租房市場也開始進化出 「園區房」的說法,「不少年輕人租房 越來越看重附近配套了,可能在他 們的意識裏,租的空間大小不是那 麼重要了,反正就是一張床睡覺, 他們更希望能有個走路就能去的口 袋公園。畢竟,北漂越久就越懂 得,在北京,空間不是租來的,而 是『蹭』出來的。」 自稱底層小編劇的瀟瀟,大概 是北京戶外辦公的第一批年輕人, 「以前北京沒有戶外一說,到了春天 就是風沙和禿地,從去年開始,這 裏忽然有點森林感了。」 從四月開始,瀟瀟都會在將府 公園工作,「這裏新建了免費的休息 站,旁邊就是遊樂場,下午沒人, 坐在裏面一邊碼字一邊曬背,文思 泉湧。」 對瀟瀟來說,沒有天花板的戶 外工位,有種住進大平層的爽感, 「霸總生活體驗,信手拈來。」 瀟瀟記得,有一次她正沈浸在 北京午後的風和日麗,老家忽然打 來了電話,「從前我真的會緊張,現 在內心只有平靜,就像是被太陽曬 透的被子,小蟲再多,也被紫外線 殺透徹了。」 聽完老媽的抱怨,瀟瀟忽然生 出了卡夫卡的那種「上午世界大戰爆 發,下午我去游泳」的精神狀態—— 「留在北京的原因,又明確了。」 「甭管月薪多少,這個季節能在 北京戶外工作的,可以說是北漂頂 流群體。」最近嘗試周末在公園加班 的小桃說,「雖然都是加班,但是憋 在出租屋跟坐在綠地上,絕對是兩 種活法。」 小桃自己平日裏在出租屋幹得 心臟疼、頭發暈的活,如今搬到戶 外,竟然幹出了一種心流,「戶外才 是北漂的藥方,專治加班帶來的頭 疼腦熱。」 在北漂東東看來,公園就是北 漂的能量場,「家附近有個能腿兒 著去的公園,比甚麼配套都值錢, 來了這些地方,太陽一大,你就矯 情,好心情永遠是普通人最好的風 水。」 東東平時在國貿辦公,對他來 說,夾在國貿和世貿天階中間的 CBD公園,就是周邊最有活人味的 地方,「雖然我嘴上經常想辭職,但 一想到要失去這個公園,就悵然若 失。」 在這個公園裏,東東遇到過相 親局,也旁聽過商務局,「天兒一 暖,工作日就有很多上班族,帶著 白人飯在這裏吃,他們甚至還會帶 著瑜伽墊,換上整套瑜伽服,曬 背、冥想、瑜伽。」 千園千面「文商旅體綠」有機融合 ■北京朝陽公園節假日滿是前來露營休閑的遊客,還有遊客自發組織演唱會。 中新社 ■盛夏時節,龍潭中湖公園市集吸 引市民。 中新社 北京人流行在公園度假 綠化健身器材變「園區房」標配 戶外辦公成潮 大家對公園的要求變 了,希望有景觀也有服務, 走幾百米就有便利店、移動 售賣設施、衛生間等。 園林綠化局公園管理處處長 馬紅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