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2025 星期五 B3 灣區 2 藝術家新居富江透過歷史地圖、象徵遷徙 與成長的植物、華埠學童與耆老肖像等 圖像,構建出一幅如同畫卷般展開的華埠故 事。作品靈感源自亞裔移民登陸加州海岸的 歷史與多代居民的集體記憶,融合劉貴明小 學學生及社區參與者的影像,展現華埠作為 一個擁有深厚歷史且正邁向全球化未來的社 區面貌。 S F M T A 交 通 局 長 寇 淑 寳( J u l i e Kirschbaum)致辭時表示,公共藝術不僅提升 空間美感,更承載社區歷史,連結居民與訪 客。她強調,《到來》將延伸至車站月台,計 劃於2026年安裝第二階段作品。 藝 術 委 員 會 文 化 事 務 總 監 R a l p h Remington指出,這是亞裔美國人故事首次如 此鮮明地融入市政府藝術收藏。《到來》透過 中央地鐵公共藝術計劃,運用50年歷史的「百 分之二藝術條例」完成,確保基建項目融入文 化價值。 市參事李爾德(Danny Sauter)與工務局工 程師Kevin Li亦出席活動,肯定社區與學校合 作的耐心與貢獻。Kevin Li特別提及,作為在 唐人街長大的居民,他為能參與這項承載歷 史意義的藝術工程深感榮幸,並希望作品能 啟發年輕世代延續這片社區文化。 亞洲藝術博物館策展人陳暢指出,《到 來》不只是裝置藝術,更是對移民社區韌性的 見證,並感謝華人社區多年爭取平權與藝術 表達空間的努力。她說:「這是我們集體尊嚴 的證明。」 中華文化中心執行總監梁凱欣亦強調社 區參與的重要,認為此計劃提供平臺,讓被 忽視的移民故事被看見。她感謝市府、藝術 委員會與藝術家合作,讓華埠人街的歷史與 活力得以透過藝術形式延續與放大。 《到來》第一期裝置現已完成並展出,第 二期將於2026年完成月臺層壁畫。高解像圖 片可於藝術委員會 Flickr 網站下載,詳情請 參見 SFAC 官方網站。 華埠中心添奇觀 古老故事開新頁 玻璃藝術作品《到來》落戶中央地鐵白蘭站 一頭灰鯨浮屍東灣 事件驚動國會議員 入屋盜竊一慣犯 涉案多達十七宗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 南灣古柏蒂奴(Cupertino)前市府經理唐 葳蘋(Pamela Wu)今年初被市議會安排行政 休假,理由未交代。唐葳蘋上月與市府達成 和解後自行辭職。灣區新聞集團取得文件發 現,市府事前曾斥資2萬元調查唐葳蘋,原因 也一直未對外交代。 根據一封灣區新聞集團透過公共檔案要 求取得、日期為3月31日的信函,署理市府律 師安德魯斯(Floy Andrews)聘用南加州新港灘 市(Newport Beach)人資顧問公司Clarus對唐 葳蘋進行一場「特權性的職場調查」。與此同 時,市議會於4、5月進行一系列閉門會議討 論唐葳蘋的績效。 5月2日,市議會以3-2通過安排唐葳蘋行 政休假。市府當時聲明宣稱,「做出這項決定 來確保市府繼續運作無阻,維持組織穩定, 同時允許一場公平的內部審查流程以具有建 設性和針對性的方式向前推進」。 當市議會於4月2日安排對唐葳蘋進行「公 務員績效評估」時,唐葳蘋和居民對此有疑 慮,因為她上一次績效評估才於2024年11月 進行。 在評估前一天(4月1日),唐葳蘋向市議 會發電郵查詢隔天會議是否被視為對其2025 年的評估,市府有否選擇第三方主持人和評 估的條件,因為其合約規定後兩點需得雙方 同意。她又稱還沒獲得相關討論的通知。 6月6日,唐葳蘋與市府達成和解後同意 辭職,獲得近32萬元補償金。 根據市府提供但經過大幅編輯的發票, Clarus為其4月7日到6月11日的工作收取市府2 萬多元。但一份6月2日的發票以粗體標示「職 場調查-選舉標語」(workplace investigation – election sign),讓外界稍微了解這項調查的內 容。 這是源於2024年底選前數周,市府工人 清除市議員王瑞光(Ray Wang)和副市長摩爾 (Kitty Moore)在Bollinger路的競選標語,有居 民將此歸咎於唐葳蘋。知情人士證實這件事 是大多數市議員對唐葳蘋產生的疑慮之一。 今年4月,數十名居民向市議會發電郵要求對 唐葳蘋究責,但也有人認為對唐葳蘋績效的 閉門會議是對一名多年來穩定古市的市府經 理的騷擾。 對於調查或相關費用,唐葳蘋拒絕評 論。 本報訊 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中心和加州科學院 稱,7月7日下午在東灣列治文市(Richmond) 與列治文-聖拉斐大橋(Richmond-San Rafael Bridge)毗鄰的列治文長堤碼頭(Richmond Long Wharf)下方發現了一頭死鯨,疑似遭到 船隻撞擊。7月10日由10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 對這頭鯨魚進行了屍檢。 Marin Mammal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主要發現是鯨魚左側頭部和胸鰭之間有出 血,出血點集中在頭骨附近,這與疑似船隻 撞擊造成的鈍器傷相符。」這頭鯨魚身長37英 尺(約11公尺),為成年雌性。 據該中心稱,這頭鯨魚是今年迄今在灣 區水域發現的第21頭死亡灰鯨,是自2000年 以來最多的一次。在這21頭鯨魚中,有5頭是 在5月份的一周內就被發現死亡的。 NOAA最近估計的灰鯨數量顯示,東北 太平洋灰鯨數量持續下降,目前約為1.3萬 頭,為197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7月24日,去年11月當選的美國國會眾議 員李卡多率灣區20多名代表致函NOAA,對 灣區鯨魚死亡量上升的趨勢表示擔憂,要求 NOAA作出解釋。 李卡多代表矽谷和灣區海岸地區。他在 信中要求NOAA說明,是否資金和人員削減 影響了該機構保護海洋和海洋生物的能力。 「這些鯨魚的死亡事件令我們沿海社區感到心 碎,而與此同時,NOAA長期人手不足、資 金不足。公眾有權知道NOAA目前如何應對 鯨魚死亡率飆升。」 他要求NOAA回答:「如果鯨魚死亡事 件持續發生,NOAA 制定了哪些緊急應變計 畫? NOAA 是否正在積極準備應對可能再 次發生的異常死亡事件?鑑於NOAA報告的 資金削減、人員短缺和緊急應變能力有限, 該機構如何確保遵守《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 和《國家海洋保護區法》?NOAA是否有足夠 的人員和資源來迅速有效地應對鯨魚擱淺事 件?為什麼地方響應組織在發放國會撥款給 John H. Prescott 海洋哺乳動物救援和響應撥 款計劃時遇到中斷?」 李卡多表示,鯨魚族群和遷徙模式為人 們了解海洋健康狀況提供了關鍵資訊。「當它 們的屍體被沖上岸時,就提出了一個緊迫的 問題:是什麼在危害這些壯麗的生物——以 及我們的海洋正在發生什麼。」 本報記者王蔚矽谷報道 三藩市地檢署周四對一名男子提出指 控,指其涉嫌在全市多處住宅犯下17宗入屋 盜竊案。 檢方表示,被告28歲的加祖爾—卡努爾 (Gaspar Dzul-Canul)去年5月因在列治文區 (Richmond)涉嫌三宗住宅盜竊案而被捕並不 認罪,但警方在其被拘押期間又查出另外14 宗疑似相關案件。 最新起訴的案件涉及今年2月及5月的五 宗事件。檢方指祖爾—卡努爾當時採用相同 手法,先在受害者住宅車庫門鑽洞,再以天 線工具拉開緊急鎖扣,進入車庫偷走單車。 其中至少兩宗案件發生在2月,兩戶住宅 相隔僅數分鐘遭竊。兩個車庫門均受損,修 理費共約6,000元,被盜單車總值約14,000元。 5月另有兩間位於同一街道的住宅被盜, 車庫門受損。三日後又發生另一宗盜竊,兩 輛總值7,200元的單車被偷,車庫門損毀600 元。檢方指出,多宗案件均發生於凌晨後。 祖爾—卡努爾的下一次出庭日期定於7月 29日,屆時將進行此前案件的初步聆訊及對 新案件的提訊。 本報訊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 ■古柏蒂奴前市府經理唐葳蘋(P ame l a Wu)。 古柏蒂奴市府資料圖 ■玻璃藝術作品 《到來》落戶華埠白蘭站。 ■灣區水域今年發現多頭死亡灰鯨。 美聯社資料圖 三藩市華埠下月鬼節 藝術氣氛濃 由三藩市中華文化中心(CCC)與香港 藝術團體「藝術到家」攜手策劃的「華埠鬼節 2025」系列活動,將於8月8日至23日陸續在 日落區及華埠展開,內容涵蓋展覽、藝術行 動、紀錄片放映及靈異故事分享等,並以粵 語為主導,費用全免,誠邀公眾參與,一同 探討傳統節慶背後的文化記憶與當代表達。 文化中心藝術總監梁凱瑤介紹,今年的 華埠鬼節以「破魅而生」為主題,將於8月23 日(星期六)下午4時至晚上9時在華埠盛大舉 行。該節日自2023年起,已成為舊金山與香 港藝術界對話的重要平臺,透過藝術家駐地 創作與社區互動,挖掘兩地在歷史與非物質 文化遺產上的共同脈絡。今年活動特別邀請 香港藝術家劉學成與鄧國騫參與,他們將在 展覽與公開活動中,呈現對節日意義、祭祀 文化及靈異信仰的當代詮釋。 隨著「華埠鬼節」受關注,今年鬼節活動 也從華埠擴展到日落區,並舉辦活動。 活動序幕將於8月8日(星期五)晚上5時至 9時,在中華文化中心位於舊呂宋巷的設計 商店揭開。當晚舉行開幕展覽《餘燼》,並設 有與藝術家對談、藝術短片放映及撕紙工作 坊。展覽探討傳統鬼節中象徵與靈界溝通的 火焰與焚燒元素,在三藩市公共空間禁火的 法規下,藝術家藉創作試圖重建人與靈之間 的連結。參展藝術家包括劉學成、鄧國騫及 藝術到家成員鄭怡敏。 8月9日(星期六)傍晚5時至7時,「港式打 醮之道:紀錄片放映與儀式解讀」活動將於日 落區妙蓮宮(2495 Irving Street)舉行。這場別 開生面的放映會,帶來經剪輯的紀實影片, 記錄2015年香港新界錦田酬恩建醮的場景, 並由妙蓮宮高師兄同步解讀其中的道教儀式。 8月16日(星期六)晚8時至10時,中華文 化中心舉辦另一場活動「鬼域魅影開眼界:香 港鬼故分享會」。由藝術家劉學成主持。 今年的華埠鬼節系列活動,不僅是文化 與藝術的結合,更是一場跨境的精神探索。 參與的「藝術到家」團體,自2008年於香港成 立以來,致力於推動公共藝術與社區參與, 透過跨學科合作將自然科學、文化研究與藝 術實踐結合,促進多元視角與跨界思維。 藝術家鄧國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 系,作品常以原居民身份及都市處境為切 入,探索成長、自由、政治與存在等議題, 曾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及香港當代藝術雙 年獎。他以混合媒介見長,擅於在複雜現實 中捕捉情緒與關懷。劉學成畢業於澳洲皇家 墨爾本大學,其藝術涉獵攝影、裝置與行為 藝術,作品屢次在中港韓美等地展出,並獲 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視覺藝術)」肯 定。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灣區兩大名校合資 成立癌症研究中心 史丹福大學(St anf ord Uni ver s i t y)與 三藩市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宣布將共同成立一個總投資2億元 的新癌症研究中心,成為美西地區規模最大 的癌症研究與醫療機構。 NBC Bay Area電視台報道,這一名為 「Weill Cancer Hub West」的合作計畫將在未 來十年間推動癌症治療的研發與創新。雙方 已各籌集2,500萬元,魏爾家族基金會(Weill Family Foundation)承諾額外提供最多1億元 配比資金支持。 該中心將結合兩校研究人員的力量, 加速新療法的開發並促進相關突破。史丹 福醫學院癌症細胞療法中心主任馬考爾(Dr. Crystal Mackall)指出,這項合作有望改變癌 症防治的未來方向。 本報訊 ■往年在華埠出現的大士王出巡。 三藩市藝術委員會(SFAC)、交通 局(SFMTA)及工務局(SFDPW)等市府 部門聯合舉辦媒體預覽活動,宣佈由日 裔美籍藝術家新居富江(Tomie Arai)創 作的玻璃藝術作品《到來》(Arrival)第一 期完工,並正式於中央地鐵華埠白蘭站 南側入口公開展出。這件長達120呎的 永久性玻璃裝置,以公共藝術形式向華 埠亞裔移民歷史與社區貢獻致敬。 高層人事糾紛爆舊料古柏蒂奴政壇地震有餘波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