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 07.26.2025 星期六 要聞 公立超市規劃反襯民生困境 特朗普本月稍早簽署行政命令,將對等 關稅暫緩期延至8月1日,好讓各國有 更多時間與美談判,但同時也陸續寄出20 多封關稅函,通知各貿易夥伴將適用的新關 稅稅率。隨著8月1日大限將至,特朗普25日 在白宮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大部分的協 議現在都已完成,因為我們就會直接徵收特 定關稅」,接下來一周內會持續寄出關稅函 通知各國,稅率可能是10%、15%或可能更 少。他指出,將會寄出近200封關稅信函, 「一旦那些信寄出,我們就有一個協議。」 報道稱,特朗普先前寄出關稅函的對象 包括日本、歐盟及加拿大。他說,本周稍早 美日達成貿易協議。不過,和加拿大之間的 進展不太順利,加拿大可能是美國直接徵 稅、不談判的對象。而歐盟對關稅談判仍然 保持強硬態度,甚至聲稱已作好反制準備。 特朗普指,美歐就降低關稅達成協議的可能 性只有50%,甚至未必有50%機會,但雙方 談判代表正密切合作,爭取達成協議。 早前據《金融時報》報道,歐盟領導人23 日就與華盛頓的談判進展釋放出較之前樂觀 的信號,稱雙方協定已接近完成,美國將 對多數歐洲進口徵收15%對等關稅,與美日 協議類似。不過,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同 一天表示,歐盟傳出的消息「不能盡信」。報 道指,若歐盟成功爭取到15%對等關稅,仍 會比歐美雙邊貿易目前平均4.8%的最惠國 關稅高出整10個百分點。分析認為,這個關 稅增幅不小,但對整體歐元區的宏觀衝擊有 限,預估歐盟經濟產值會因此削減約0.3%。 將與施紀賢磋商關稅細節 此外,特朗普25日至29日訪問蘇格蘭, 期間將與英國首相施紀賢會面,進一步完善 美英達成的貿易協議。他表示兩人希望針對 協議的某些層面進行磋商,「進一步微調」。 對於媒體問及在鋼鋁關稅上是否有彈性調整 空間?特朗普回應說,這部分沒有空間。 特朗普5月宣布美英達成貿易協議架 構,英國將擴大對美國產品市場准入,並 降低對美產品非關稅壁壘。美國仍將維持 對英國輸美商品課徵10%關稅;不過根據協 議,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出口至美國車輛配 額為10萬輛,適用10%「對等稅率」,超過配 額後,稅率將提高至25%。據美聯社先前報 道,特朗普和施紀賢6月在G7峰會場邊簽署 貿易協議,削減美國對英國汽車與航天產業 產品課徵的關稅,有關鋼鋁部分仍在討論。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大限將至, 美國總統特朗普25日表示,大部分的 貿易協議已完成,美國就直接「徵收特 定關稅」,未來一周將再寄出200封關 稅函告知各國將面臨的稅率,可能是 10%、15%或更少。他透露,與歐盟 仍在密切談判期望達成協議,料機率 會是50%左右。 美歐貿易 「握手」 成數不高 將寄出近200封關稅函 對加拿大或加稅不談判 ▍本報訊 ▍ 新版關稅即將實施,美韓談判時間所剩 不多,美日最近達成關稅協議後,更讓韓 國充滿壓力。美國商務部長魯尼克(Howard Lutnick)直言:「韓國看到日本談成的協議 後,應該會罵髒話。」 據韓聯社報道,美國近日與日本達成關 稅協議,日本在協議中提出5500億美元的對 美投資,美國總統特朗普明確表示:「其他國 家也可以付錢來降低關稅。」特朗普甚至將日 本的對美投資計劃形容為「簽約獎金」(signing bonus)。特朗普也在社交平台上宣布,澳洲 將進口美國牛肉,「其他拒絕我們優質牛肉的 國家,要注意了。」分析指,這句話被視為對 韓國的警告,韓國因擔憂狂牛症,目前仍限 制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 報道稱,美國7月7日向14國通知最新對 等關稅稅率,其中韓國被課徵25%,將於8月 1日生效,目前談判時間所剩不多,但有關對 美投資金額、市場開放程度,兩國仍存在分 歧,美方正在對韓國施加最大壓力。美國商 務部長魯尼克直言,「韓國看到日本談成的協 議後,應該會罵髒話」、「因為韓國與日本總 是盯著對方」、「你可以想像,當韓國看到日 本達成協議時,他們一定想著『完蛋了』。」這 番談話顯示,美方希望用日本的關稅協議, 向韓國要求更多。 報道指,目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 金正寬與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正訪問華盛 頓,首爾當局正加緊努力,試圖與美方敲定 協議。原定於25日舉行的「2+2」韓美貿易會 談,計劃由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 哲、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美國財政部長 貝森特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共同參與。不 過,根據《聯合通訊社》報道,這場會談目前 正因「行程衝突」而重新安排。一位財政部發 言人表示,貝森特期待不久後能與韓國相關 官員會面。 中國6月對美能源進口幾近歸零 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中國對美國能源 產品進口幾近「清零」。據央視新聞報道,受 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推行高關稅政策影 響,6月中國已幾乎完全停止自美國進口原 油、煤炭與液化天然氣(LNG)三大主要能源。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原 油進口國,中國在今年6月未自美進口任何原 油,為近三年首見,對比去年6月當月從美國 進口價值接近8億美元的原油,形成強烈反 差。 報道稱,美國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的 LNG,6月對中國的出口量已連續第四個月 歸零。至於煤炭,則連續第二個月出口額縮 水至僅數百美元,遠不及去年6月中方進口的 9000多萬美元。《觀察者網》報道指出,今年2 月10日起,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 對原產自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徵關稅,其中煤 炭與LNG稅率為15%,原油、大排量汽車與 皮卡則為10%,作為中方針對美方挑起貿易 戰的反制手段之一。 根據美國能源出口數據,去年美國LNG 出口總量達8690萬噸,年增2.8%。相對地,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LNG進口 總量為7132萬噸,其中僅約6%來自美國,較 2021年11%的高點明顯下滑。 《中國能源報》引述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 源政策中心天然氣專家索菲.科爾博(Sophie Corbo)分析表示,這將產生長期影響,中國 進口商再也不會簽訂任何新的美國液化天然 氣合同了。 此外,中國連續三個月(3月至5月)未購 買美國原油,導致美國海外原油出口量跌至 兩年來低點,對本已面臨油價下跌壓力的美 國頁岩油業者造成新一波打擊。同時,美國 液化石油氣(LPG)也遭受波及。據報道,去 年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前,中國近六成的 LPG進口來自美國。然而,至今年5月,許 多中國塑膠工廠已轉向加拿大與中東採購。 分析認為在高關稅下,美國丙烷利潤並不豐 厚,除非價格波動,否則不會有大量丙烷從 美國運往中國。 除能源外,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亦受衝 擊。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 對2025年至2026年度美國大豆與玉米的遠期 採購量為零。 美日達關稅協議「韓國壓力大」 一座城市裡,有人為昂貴的有機沙拉 買單,有人為打折的臨期食品排隊——紐 約正在催生一場社會主義實驗。 紐約市長候選人曼達尼在初選中擊敗 政壇老將科莫後,提出了一項震動零售業 的政見,他想在紐約五大行政區各設立一 家政府所有並運營的超市,以低價向食品 不安全人群提供基本商品。支持者稱之為 「對抗資本壟斷的利劍」,反對者則斥其為 「蘇聯式災難的預演」。這場爭論背後,不 僅是商業模式可行性之爭,更是社會矛盾 的集中爆發。 曼達尼的構想被批評者貼上「前所未 有」的標籤,但歷史與現實提供了更複雜 的圖景。美國本土早有政府主導的零售模 式:國防部的軍需品商店(commissaries) 數十年來為軍人提供補貼商品;堪薩斯州 聖保羅等農村地區的市政府所有商店持續 服務偏遠社區;亞特蘭大今年將開設兩家 市政超市,目標直指私營企業不願進駐的 「食品荒漠」。這些企業在成本控制上的核 心邏輯是,政府超市無需支付租金或地產 稅,以批發價採購並集中配送,理論上可 降低售價20%-30%。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社區食 品中心」、新加坡的平價超市(FairPrice)均 證明了公共資本能在保障基礎供應同時, 避免市場壟斷。然而失敗的陰影同樣存 在。佛羅里達州鮑德溫的政府商店因管理 不善關閉;芝加哥放棄市屬商店計劃轉向 支持公共市場;威斯康辛州一家市政超市 開業僅三年便因虧損停運。 撇開商業模式,紐約目前爭議的根源 在於觸目驚心的不平等。30%市民面臨食 品不安全,而曼哈頓精英俱樂部「Eman」的 會員資格需20萬美元入門費外加1.5萬年年 費,排隊等候還要五年起!連鎖超市一般 集中在高收入社區,低收入群體住的地方 則依賴便利店,很少出售新鮮蔬果肉類。 如果政府超市定價過高,無法惠及窮 人;定價過低,又可能擠垮小店。而那些 不起眼的小店,恰恰是移民階層向上流動 的傳統階梯(紐約D‘Agostino超市、科恩眼 鏡均從推車小販起步)。 除政府超市外,曼達尼還主張凍結租 金、30美元最低時薪、徵收富人稅。特朗 普向右的猛烈擺動,正催生對等的左翼回 擺。曼達尼與加州州長紐森,共同構成了 自由派矯枉過正的新前線。 政府超市的成敗關鍵不在意識形態, 而在制度設計。紐約市立大學教授科恩建 議「市政所有+非營利運營」模式,類似出 租攤位給農民的公共市場。獨立雜貨商聯 盟主張強化反壟斷執法,而非政府直接下 場。例如限制巨頭收購社區超市,或拆分 控制批發管道的食品集團。紐約還可借鑒 唐人街多功能市場經驗——日間菜場、夜 間夜市的分時共用,或利用學校操場、停 車場設立臨時集市。 曼達尼的挑戰,折射出後工業城市的 宿命,資本用精品超市裝點富豪街區,卻 任窮人社區沉淪為「食品荒漠」。政府超市 在細節上或許粗糙,但它撕開了新自由主 義「市場萬能」的偽裝。這場實驗的價值不 在貨架上的廉價商品,而在於提出了那個 已經被迴避太久的問題:當一座城市光鮮 的GDP背後,卻有著上百萬人為三餐掙 扎,所謂繁榮究竟是誰的幻夢? 大部分的協議現在都已完 成,我們會直接徵收特定關稅, 接下來一周內會持續寄出關稅 函通知各國。 美國總統 特朗普 ■特朗普25日在白宮南草坪向媒體發表講話。 路透社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美國商務部長 魯尼克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