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13 07.29.2025 星期二 港聞 立德樹人105歲胡鴻烈辭世 畢生推動高等教育 特首讚揚付出龐大資源心血 新傳系教授憶述見工奇遇 前主播讚親切 曾是著名大律師 為跑馬地紙盒藏屍案被告辯護 香港樹仁大學歷年作育英才,當中以新 聞與傳播學系最著名。該學系教授黃仲鳴昨 日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當年經友人介紹 到樹仁教學,本欲教授中文系,但校監胡鴻 烈看過他的履歷後,提出希望他轉教新傳 系,又形容胡鴻烈「人很好」。該校助理副校 長兼校友、曾任主播的李家文憶述,自 己之前修讀碩士時,經常要進出樹仁的 圖書館,而胡鴻烈經常都在圖書館,並 對學生表現親切。 強調學生應注重語文水平 由2005年起擔任新傳系教授的黃仲 鳴表示,當年經友人介紹到樹仁教學, 本欲教授中文系,但胡鴻烈看過他的履 歷後,提出希望他轉教新傳系,並將他 的履歷轉交予時任系主任梁天偉,「他 (校監)說因為當時新傳系學生的中、 英文不太好,希望有老師能好好教他 們」。黃仲鳴形容胡鴻烈「人很好」,且 一直強調學生應注重自己的語文水平, 「以前開學禮致詞時,他都會強調學生 應要學識中文和英文,形容是『基本功』」。 校友李家文指出,當年的學生很珍惜入 讀樹仁的機會,故她獲中學校長推薦入讀新 傳系後,幾乎是立刻到校登記。她認為胡氏 伉儷體現良好身教,尤其在節儉方面,「大家 會覺得創辦人放了數以億元計資金入教育事 業,自然會很珍惜學校的一花一草」。她又提 到,自己修讀碩士時經常要進出樹仁的圖書 館,而校監一直都在圖書館、「認得學生」並 表現親切,顯示二人營運學校時確實投放了 心血。 綽號「Keyman」的體育評述員馬啟仁在社 交媒體撰文,指樹仁某年校刊記錄兩人 創辦樹仁點滴時,提到他們投身法律界 多年後,決定踏足教育,「買咗層樓做 校舍後,校長提議開幼稚園,校監反提 議不如開間大專」,因此令數十年以來 很多人、包括自己,有入讀大專機會, 對此表示感謝。 另一名新傳系舊生Jony感謝兩人建 校,「為我們這些高考邊緣人提供了改 變命運的機會」,並因而發現了自己喜 歡的事;又讚揚母校一向堅守風骨, 因此投身社會後「從來也是自豪地向別 人說:我畢業於樹仁新聞系」。翻查資 料,曾任職傳媒的著名樹仁校友亦包括 黃守東、彭國柱、文宇軒、胡力漢等。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本身是著名大 律師,曾為香港最有 案件之一、1970年代 「跑馬地紙盒藏屍案」的被告歐陽炳強擔任上 訴辯護律師。該案是香港歷來首宗在沒有目 擊證人和認罪口供下,單憑科學鑑證將被告 定罪的謀殺案;胡鴻烈曾表示此案是他歷 來處理4000多宗官司中,「唯獨此宗遺憾終 身」,並一直堅信歐陽炳強無罪。 案發於1974年,一名清潔工發現跑馬地 街頭一個電視機紙盒內藏16歲女子卞玉英的 赤裸女屍,死狀悽慘。該案為香港首宗無目 擊證人、無認罪口供、單憑科學鑑證定罪的 謀殺案,「兇手」歐陽炳強堅稱無罪,多次上 訴無果。 胡鴻烈有份負責歐陽炳強的上訴案,他 多年來一直相信對方沒有殺人。胡鴻烈2003 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重提該案,並提出多個理 由證明歐陽炳強無辜,包括當時歐陽炳強剛 結婚、有穩定職業,而且身形矮小,體力不 足以藏屍絕跡,加上當年歐陽炳強寧可不認 罪也不肯承認誤殺的態度,令他相信對方是 無辜的。 案件最終由御用大律師貝納祺上訴至英 國樞密院,但仍維持歐陽炳強的定罪並判處 死刑,至1977年獲改判終身監禁,2002年獲 有條件假釋。歐陽炳強之後曾探望胡鴻烈, 當時胡鴻烈亦未有問他有否殺人,認為事情 已經過去了,不應再揭瘡疤,歐陽炳強其後 於2022年病逝。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胡鴻烈於1920年在浙江紹興出生,自幼家 貧,1942年於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畢 業,曾出任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 干總領事館副領事。其後,他曾前往歐洲進 修,先後取得法國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及 英國大律師資格,並在香港執業,曾出任市 政局議員和立法局議員,協力香港落實推行9 年免費教育等。 胡鴻烈於1945年與鍾期榮成婚,夫妻二 人最為人熟悉的貢獻,是在1971年以積蓄創 辦樹仁書院,並分別擔任校監及校長、向樹 仁注入數以億元計資金,並在多年爭取及發 展後,帶領樹仁於2006年升格為香港首間私 立大學,並在鍾期榮2014年離世後兼任校 長。為表揚胡鴻烈在公共和社會事務教育方 面的貢獻,他於2008年獲港府頒授大紫荊勳 章。 香港樹仁大學昨日表示,大學仝人對他 深切悼念,並讚揚胡鴻烈與鍾期榮自創辦樹 仁以來,多年來披荊斬棘,自資覓地建校, 拓展學院規模,提升教學水平。校方亦把大 學網站轉為黑白色,並發放紀念影片。在片 中,胡鴻烈受訪時稱,在創辦樹仁時,能獲 得大學學位年輕人只有約2%,認為中文中學 的畢業生處境「非常值得同情」,所以與妻子 創辦樹仁,並以「敦仁博物」作為校訓;為了 建校,他們在寶馬山的斜坡上打了176條樁 柱,單是打樁已花了6年多,「人家都笑我是 大傻瓜,你自己花這麼多錢來辦學」。 行政長官李家超亦發文哀悼胡鴻烈辭 世,讚揚胡鴻烈與鍾期榮一同創辦樹仁書 院,增加香港青年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並 始終堅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遺餘力推 動樹仁成為樹仁學院和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他 形容胡鴻烈為樹仁親力親為,直至離世前仍擔 任校監兼校長,深受師生和校友敬重及愛戴, 更為香港專上教育發展付出龐大財政資源和個 人心血,春風化雨,為香港立德樹人,並一直 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貢獻卓著。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1982年樹仁社會學 系畢業生,他指最難忘1978年港英政府提出 「四改三」,即將大專由四年制改為三年制, 如果院校不接受便不獲政府資助。陳國基指 胡氏伉儷當年堅持樹仁維持四年制,並親身 向學生解釋,強調四年制才是對學生最好的 教育安排,寧願放棄政府資助,也堅持教育 理念,保留四年學制,自己當時作為學生亦 在場。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則指,胡鴻烈畢生奉 獻教育事業,致力推動高等教育普及化,並 以「敦仁博物」校訓培養仁德兼備的學生,其 教育理念與熱誠惠澤世代學子,實為教育界 的典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胡鴻烈在過去半 世紀為社會培育眾多人才,享年105歲。他曾 分享長壽的關鍵要素,在於讓自己的身心保 持活力,「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香港樹仁大學於2007年舉行正名典禮,一眾嘉賓合影留 念。 ■胡鴻烈(左)與鍾期榮創辦樹仁後,多年來 自資覓地建校,拓展學院規模,帶領樹仁於 2006 年升格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逝世, 享年105歲,校方昨日發出訃告,公布 胡鴻烈於7月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 辭世,其出殯儀式及追思活動安排將 另行公布。胡鴻烈一生致力推動高等 教育發展,於1971年與妻子鍾期榮一 同創辦樹仁書院,分別擔任校監及校 長;至2006年,樹仁升格為香港首間 私立大學。行政長官李家超對胡鴻烈 辭世表示哀悼,他讚揚胡鴻烈為香港 專上教育發展付出龐大財政資源和個 人心血,春風化雨,為香港立德樹人。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胡鴻烈 1920-2025 ■胡鴻烈(右 一)於2021年 慶祝101歲生 日,其家人為 他準備了「壽 桃」蛋糕。 ■香港樹仁大 學昨日發出訃 告,公布胡鴻 烈於7月27日 在家人陪伴下 安詳辭世。 何家豪攝 一定要自強不息,在艱難的裏面奮鬥 銘記不為己,但為群,犧牲小我的宏大志向 知識,不是用來「搵錢」,是「搵心」 誠信,是人必須要有的素質 「仁」是包括所有事物,中國的傳統道德是以「仁」管治, 我們所有的美德,都是由「仁」建立出來的,包括幫助 人的心、同情人的心 資料來源:香港樹仁大學、本報整理 1920年 生於浙江紹興 1942年 畢業於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 1944年 考取外交官第一名 1946年 擔任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 什干總領事館副領事 1952年 獲法國巴黎大學頒授法學博士 1954年 考獲英國大律師資格 1971年 與妻子鍾期榮以積蓄創辦樹仁書 院,由他出任校監,鍾期榮出任 校長 1976年 樹仁書院獲政府承認為註冊專上 學院,改名為樹仁學院 1978年 拒絕港英政府資助,堅持保留樹 仁的四年學制 1998年 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 2006年 樹仁學院升格為香港首間私立大 學—香港樹仁大學 2008年 獲頒大紫荊勳章 2025年 在家人陪伴下於7月27日安詳辭 世,享年105歲 ■香港樹仁大學 校監胡鴻烈逝世, 享年 105 歲。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