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 07.29.2025 星期二 中國時事雜誌 數字時代也為喪葬帶來了新 形式。網絡追思平台、虛擬墓 地、AI紀念系統等數字化服務正 在興起。 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 全中國數字紀念服務使用者已超 過1800萬,同比增長156%。這 種數字化轉型不僅降低了殯葬成 本,也打破了時空限制,讓追思 變得更加便捷。 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公布的 一項調查顯示,18至35歲的受訪 者中,有62%表示「更願意將生前 的情感交流放在首位,而非死後 的形式化悼念」。對他們來說,真 誠的懷念不是表現在喪禮的規模 上,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對逝 者的記憶方式上。 北京的張女士為去世的祖母 建立了一個數字紀念館,存儲著 老人的照片、視頻和錄音。「每次 想念她,我就會打開這個網站。 比起冰冷的墓碑,這種方式讓我 感覺她仍然是家庭的一部分。」 殯葬業的從業者們已經開始 感受到這股變革浪潮帶來的壓 力。傳統殯葬企業的營收增長明 顯放緩,利潤率下降。中國殯葬 協會常務理事王明德表示:「行業 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轉型壓 力。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尊 重傳統的基礎上,滿足新生代對 個性化、環保化、數字化喪葬的 需求。」 部分傳統殯葬企業已經開始 轉型。上海某知名殯葬集團推出 了「生態安葬」服務,將環保理念 融入傳統喪葬流程;北京的幾家 殯葬機構則開發了「記憶定制」服 務,根據逝者生前愛好和性格特 點定制個性化的告別儀式。 數AI 字紀 時念 代興 下起 中國的殯葬方式長期以來存 在明顯的城鄉差異。數據顯示, 截至2024年底,中國城市火化 率已達98%,而農村地區卻不足 60%。這種差異背後,是傳統觀 念與現代管理的碰撞,是有限土 地資源與無限敬祖情感的矛盾。 不久前,一場殯葬改革悄然啟動。 土葬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 史,根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 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有規模的土 葬活動。這種方式伴隨著「入土為 安」的傳統觀念,深深植根於居民 的心中。 然而,隨著人口增長和土地 資源緊張,土葬方式帶來的問題 日益凸顯。國土資源部2025年初 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因傳 統墓葬佔用的土地面積超過2萬 畝,相當於失去了3萬畝的耕地生 產能力。在人均耕地不足1.4畝的 中國,這一數字觸目驚心。 與以往單純強制火葬不同, 此次改革更注重人性化和差異 化。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 定適合本地區的具體實施方案。 例如,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東部沿 海地區,將加快推進火葬進程; 而在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則尊重 當地傳統,保留天葬、樹葬等特 色殯葬方式。 民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 國生態安葬比例已達25%,預計 到2025年底將超過35%。這些方 式不僅節約土地,還能減少對環 境的負面影響。 立法保護環境 「入土為安」 漸成過往 ■AI紀念系統逐漸成為潮流。 網上圖片 傳統的送別儀式,華美的花 圈,精緻的棺木,繁複的祭祀程 式,數十人的送葬隊伍——這曾是 中國人心目中「風光大葬」的標準配 置。數千年來,厚葬文化在中華大 地根深蒂固。可近兩年,隨著年輕 一代成為殯葬決策的主力軍,一場 悄無聲息的變革正在發生。 民政部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殯 葬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殯葬簡 辦率已從2020年的27%上升至2025 年初的58%,5年間翻了一番還多。 「斷舍離式送葬」正成為年輕一代的 新選擇,這種簡約、環保、個性化 的喪葬方式,正在從根本上顛覆著 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喪葬文化。 甚麼是「斷舍離式送葬」?簡單 來說,就是將極簡主義和環保理念 引入喪葬過程,主張無花圈、無繁 文縟節、不大操大辦,重視個性化 紀念而非形式化儀式。這種喪葬方 式正以驚人的速度在都市青年中傳 播,並逐漸向三四線城市擴散。 深圳市殯葬管理處的數據顯 示,2024年該市簡約化喪葬比例已 達72%,居全中國前列。這一數字 在2015年僅為11%。上海民政局發 布的調研報告稱,35歲以下人群 中,有81%表示希望未來採用簡約 環保的方式處理自己或家人的後 事。這股潮流正以不容忽視的勢頭 改變著中國殯葬業的格局。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 所李嘉研究員表示:「新生代對喪葬 的態度轉變,反映了他們對生死觀 念的重新思考。他們更傾向於將有 限的資源用於生者,而非死者。這 種觀念轉變對傳統殯葬業構成了巨 大挑戰。」 從經濟角度看,傳統喪葬的成 本不菲。相比之下,「斷舍離式送 葬」的平均花費僅為傳統方式的30% 左右,經濟壓力的緩解成為年輕人 選擇簡約喪葬的重要原因之一。 鄭州的劉先生去年為父親操辦 了一場「斷舍離式」喪禮,他分享 道:「我們全程花費不到3萬,沒有 購買花圈,沒有僱傭樂隊,骨灰裝 在環保骨灰盒裏,安放在生態墓 園。父親生前就是個環保主義者, 我想他會贊同這種方式。我們用省 下的錢捐給了他生前支援的環保組 織,這比形式上的排場更有意義。」 除了經濟因素,環保意識的覺 醒也推動了殯葬方式的轉變。傳統 喪葬過程中,大量的一次性祭品、 紙錢和花圈會產生難以降解的垃 圾。據環保部門統計,2024年全中 國因喪葬活動產生的一次性垃圾高 達65萬噸。 「斷舍離式送葬」則強調環保材 料的應用。生物降解骨灰盒、可降 解祭祀用品、數字紀念方式等環保 替代品正在市場上興起。 不可否認,文化觀念的變遷是 推動這場變革的深層次原因。新一 代中國人對生死的態度與前輩有著 明顯差異。他們更注重生前的體驗 和情感表達,而非死後的排場。 高殯葬費已經成為消費者之 痛,前些年出現了首付兩成、最高 能貸款20萬的墓地貸。這也讓有 些客戶埋怨:「死後都不能全款拿 下。」 殯葬生意過去的增長邏輯是提 價。從2022年開始,福壽園的墓穴 銷售數量已經開始下滑。但價格始 終逆勢上漲,從2020年的10.78萬/ 穴上漲到2024年的12.12萬/穴。 就像不買房不是因為利息高, 而是因為沒首付。看來,福壽園也 深知,不買墓穴不是因為每年那點 提價,而是因為總價已經攔住了太 多消費者。只是沒有永遠上漲的資 產,福壽園的提價空間已然不大了。 從需求側看,英國壽險公司 SunLi fe在2022年的一項全球喪葬 費用調查的戶籍顯示,中國人的喪 葬費用佔年平均薪酬的45.4%,全 球第二,僅次於東亞鄰居日本。 而世界平均喪葬費用的年薪佔比為 10%,印度只有2%。 中國殯葬協會的數據顯示, 2024年全中國平均每場傳統喪禮花 費約7.8萬,一線城市更是高達15萬 以上。這筆開支通常包括棺木、墓 地、儀式費用和各類服務費用。 如果說殯儀服務是剛需,那經 營性墓穴更像是披著剛需外衣的可 選消費,為逝者尋找歸屬自然是剛 需,但除了經營墓穴外,還有生態 葬、土葬等替代方案。甚至還有用 戶發揮主觀能動性琢磨出了「骨灰 房」,就是指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 了放置親人骨灰而專門買的房子。 儘管將骨灰安放在家中並不違 法,但將住宅改裝為「骨灰房」, 並可能用於商業用途(如出租或出 售),會對鄰居的心理造成衝擊,並 可能影響社區的居住環境和觀感。 這種行為也涉嫌違反喪葬規定,但 卻難以監管。 此外,房屋內長期沒有人員活 動,每年少數的活動都涉及點燃香 燭祭奠,也可能增 加安全隱患。但 在經濟壓力下,許多人選擇「骨灰 房」實屬無奈之舉。 新一代人 「斷舍離送葬」 顛覆千年傳統 全 中 國 最「冷門」、 最「陰 間」的殯葬專業,就業率近乎 100%,甚至有學生還沒畢業就 被預定了。於是,殯葬業雖然 是專科,但已經連續四年錄取 分數線超過本科線了,可見人 才缺口有多大。但雖然殯儀館 的人越來越多,收銀機卻似乎 失靈了。 ▍本報訊 ▍ 殯葬業其實是門觀念生意,跟 鑽石捆綁愛情後身價倍增一 樣,當集體觀念為死亡設定了消費 標準,也就創造出了巨大的溢價空 間。所以殯葬業毛利率超80%,直 逼92%的貴州茅台。 但這種商業屬性也意味著,決 定殯葬生意好壞的不是死亡率,而 是經濟的景氣度。說白了,這門生 意的增長不由亡人數量決定,而是 由活人的錢包決定。 人口結構,往往決定行業價 值。例如,昔日的嬰兒潮就給母嬰 經濟、嬰兒用品帶來了行業紅利。 相比嬰兒潮,理論上,老齡化給殯 葬行業帶來的機會更有爆發性。按 照梁建章的計算,中國人撫養一個 孩子到18歲,平均年支出2.7萬,而 喪葬費用的平均年支出4.1萬。 眼下,中國也逐漸進入到了喪 葬需求高峰。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 達3.1億,2024年死亡人數約1093 萬,比4年前增加了10%。 恰恰相反,殯葬生意出乎意料 下滑了。2024年,福壽園、福成股 份、安賢園、萬桐園、中國生命集 團五大上市殯葬企業總營收同比下 降19.3%。 因為殯葬生意需要各地審批, 且墓地又有強地理因素,所以絕大 多數殯葬企業都以「地頭蛇」形式 遍布各級城市。除福壽園外市佔率 5.8%市佔率外,其他企業沒有一家 超過1%。 福壽園是例外,是因為它類似 「殯葬界愛爾眼科」,8年通過就23次 併購,將業務拓展到19個省及40多 座城市。 福壽園的業績也是觀察殯葬生 意的窗口。2024年,福壽園營收 20.78億,同比下降20.9%;淨利潤 3.73億,腰斬式下滑52.8%。首次打 破持續多年的增長軌跡(新冠疫情時 期除外)。 墓地銷量下降 業績下滑要從殯葬的業務構成 說起。殯葬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 殯儀、火化、墓地。其中前兩者受 到政府嚴格管制,墓地銷售是殯葬 行業賺錢的大頭,在中國買墓地能 佔到殯葬費用的50%至70%。 福壽園對墓地業務更倚重, 2024年,福壽園墓地服務收入佔比 八成,剩下的才是殯儀服務收入。 墓地服務銷量下降,是福壽園收入 下滑的核心原因。2024年,福壽園 經營性墓穴賣出12569座,減少3816 座,同比下降23.2%。 回村土葬、生態葬分流了經營 性墓穴的很多生意。名人甚至還起 到了「示範效應」,如瓊瑤選擇花 壇葬,大S選擇塔葬。而有專家分 析,墓地被反流的本質是,面子經 濟被戳破了。 殯葬是一門暴利生意。福壽園 12年來毛利率均值高達82%,直逼 92%毛利率的貴州茅台。撐起高毛 利的是墓價,都說房價困擾了一代 人,其實墓價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4年,福壽園經營性墓地平 均客單價為12.12萬,而其佔地面積 通常不超過0.5平米。換算下來,其 每平米均價高達24.2萬,是朝陽金 融區房屋均價的2.5倍,是浦東陸家 嘴房屋均價的2.3倍。 撐起高墓價的核心因素有兩 個。首先是稀缺性。中國公墓分為 兩大類,一種是農村的公益性公 墓,主要建在村集體土地中的非耕 地上。另一種是城市公墓,其中又 包括公益性和經營性兩種,前者主 要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後 者允許私營企業進入,實行市場調 節價。 城市公益性墓地供不應求,據 了解,在北京的萬安公墓,每年政 府只批1畝地,一年只能賣100多個 墓位,而北京每年自然死亡人數萬 人。 供不應求雖是提價基礎,但參 考奢侈品,物品本身必須還要具備 情緒價值。 墓地同理,死亡自古以來都是 一個敏感且嚴肅的話題,而殯儀與 墓地是對逝者情感的最終載體,一 定程度上,寄託著生者對亡者的情 感。 消費品一旦與情感產生關聯, 人們自然會願意花更多的錢。舉個 不恰當的例子,在客戶預算允許的 範圍內,客戶甚至會主動加價,要 求把墓地修高級一點。 只是,形勢比人強,撐起情 緒、面子經濟的終究要靠口袋裏的 錢包,當消費者錢包越來越扁後, 一切從簡也就開始了。 以福壽園的殯儀服務為例, 2019年,福壽園殯儀服務平均客單 價維持在6000元以上,到了2024 年,殯儀服務客單價下降到5200元 左右。 當社會現象變得離奇,往往是 商業模式失靈的體現。面子經濟難 以為繼後,殯葬生意也該換一種打 法了。 墓穴過於昂貴 家屬望而卻步 ■殯葬是一門暴利生意,行業毛利率超80%。 網上圖片 ■生態墓園愈加受到青睞。 網上圖片 面子經濟難為繼 殯葬業遇冷 去世人數漸增 行業利潤卻腰斬 如果選擇公益性海葬 不僅免費,還能領到千元不 等的補貼。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