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2025星島日報(美西版)

A13 08.16.2025 星期六 港聞 入境處特遣隊指揮官李烱超表示,入境處一 直密切關注與非法勞工活動相關的罪行, 不時分析相關罪行的趨勢,採取執法行動,打 擊不同行業的非法勞工。入境處鎖定多個私人 屋苑、新入伙屋苑、裝修中的商舖,拘捕28名 非法勞工及8名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其 中前日下午,於九龍區一個大型私人屋苑進行 大規模行動,以「洗樓式」搜查5座大廈的27個 目標裝修單位,在其中5個單位內,拘捕9名內 地的裝修「黑工」及一名僱主。 被捕28名非法裝修工均為內地男子,年 齡介乎27歲至55歲,其中27人以旅客身份入 境,一人是輸入勞工。他們被截獲時正從事 不同工種的裝修工作,包括前期的度尺、油 漆、水電以及傢俬裝嵌及單位清潔等服務。 入境處發現部分單位戶主、裝修判頭透 過內地社交平台刊登廣告,以尋找承包裝修 工程,安排同鄉到港裝修,日薪僅300至500 元,以現金出糧。 至於飲食業方法,入境處派員「放蛇」, 向目標食肆和餐廳展開執法行動,同時在全 港多區外賣速遞員聚集的區域作重點巡查, 共拘捕40名與飲食業有關的非法勞工。前日 下午至晚上期間,分別於港島、九龍區突擊 巡查多間食肆,其中兩間連鎖式經營的酒 樓、一間餐廳,拘捕9名來自內地的洗碗、侍 應「黑工」及2名僱主。被捕的27男23女(19至50 歲)包括洗碗員、廚房雜工、樓面侍應、外賣 速遞員。同時,入境處亦拘捕22名涉案僱主。 與此同時,人員對物流及清潔行業展開 突擊搜查,共拘捕26男15女(20至56歲),以 及拘捕16男8女涉案僱主。行動包括本月初在 元朗區一個大型貨倉進行大規模行動,拘捕7 名「黑工」及2名僱主。 李烱超指出,入境處絕不姑息聘用非法 勞工的僱主。由2023年至今年7月底,因涉及 僱用非法勞工等相關罪行而被定罪的僱主, 大部分被判監或罰款,刑期由28天至19個月 不等,而罰款金額則由港幣1000元至10萬元 不等。 如果僱主明知而故意透過服務提供者僱 用非法勞工,或者在請人時無採取一切切 實可行的步驟以確定有關勞工可合法在港工 作,例如查閱其身份證同相關個人背景資 料,便容許有關工人在港工作,有可能因涉 嫌僱用「黑工」、或協助及教唆他人違反逗留 條件而遭拘捕及檢控。 根據《入境條例》,僱主若僱用不可合法 受僱的人,而該人是非法入境者、受遣送離 境令或遞解離境令規限的人、逾期逗留或被 拒入境人士,最高刑罰罰款50萬元和監禁10 年,以反映有關罪行嘅的重性。而有關公司 嘅董事、經理、秘書、合夥人等,亦可能需 負上刑事責任。高等法院曾頒布判刑指引, 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須被判即時入獄。 電話騙案拘4上門收錢男 翁110萬現金放家中盡失 「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不絕。警方經調 查後拘捕4名男子,涉及本周內最少4宗同類 電騙案件,4名受害人合共損失約260萬元。 有受害人將全部身家擺放在家中,沒有存入 銀行,結果遇上電騙被騙去全數款項。至於 被捕4人全為上門收錢角色,其中一人為一 名15歲中學生,他收取日薪500至1000元的 報酬,被詐騙集團招攬犯案。 中學生為數百元報酬犯案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鄧子軒表示,本周 二警方接獲居於觀塘區一名71歲本地男子報 案,指他在同日較早時間接獲騙徒來電,對 方假冒其兒子,訛稱因刑事罪行被拘留,要 求他提交保釋金。報案人不虞有詐,分兩次 將合共110萬元現金交予騙徒,其後他致電 兒子才揭發受騙。據了解,所交付的騙款為 其畢生積蓄,均存放在家中。 觀塘警區刑事部接報後接手調查,於24 小時內迅速拘捕一名涉嫌與案有關的30歲本 地男子,發現他與本周在葵涌、荃灣及紅磡 發生的另外3宗同類電話騙案有關。受害人 年齡介乎55歲至90歲,而4宗騙案涉及金額 合共約260萬元。 警方相信事件涉及一個犯罪團夥,在2 日內拘捕集團的另外3名成員,分別為一名 持雙程證的內地男子,以及2名本地男子, 年齡最細只有15歲。 本報記者林思明香港報道 ■觀塘警 區刑事總 督察鄧子 軒講述案 件。 ■被捕的4名騙徒其中一人年僅15歲中學 生。 林思明攝 ■入境處展開全港反「黑工」大行 動,被捕人包括來自內地的洗碗 工。 入境處圖片 ■入境處在行動中共拘捕165人, 包括109名「黑工」、54人為僱用「黑 工」僱主及2名協助及教唆者。 ■入境處特遣隊指揮官李烱超(左)及入境處 特遣隊副指揮官陳仁傑(右)交代行動經過。 楊偉亨攝 入境處反黑工拘165人包括54僱主 針對裝修飲食物流業 突擊巡查721地點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表 示,教育局與學界代表召開特別會議, 針對「人才計劃」受養人到港升學的需求,了 解學校收取插班生的情況。 她表示,對於近期個別學校被指違規與 第三方機構協作的事件,以學校名義開辦 教育課程或作誤導性的宣傳,包括「借殼辦 學」、「提供香港學籍」等情況,她重申,教育 局高度關注違規事件,並會依法嚴懲害群之 馬。 教育局在會議上闡述與第三方機構協作 及宣傳的規定,亦指會不斷完善制度,提醒 業界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例。蔡若蓮呼籲本 地教育機構切勿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重申 如發現有任何違規情況,教育局定必嚴肅跟 進。 教聯會副主席溫頴思向本報表示,蔡若 蓮與學界代表的會面長約45分鐘,多名校長 反映他們留意到的情況,例如「叩門」的家長 及學生確有所增加、有中介疑向家長收取昂 貴費用和提供住宿等。 一諾中學拖欠供款 積金局將入稟追討 溫稱,不少出席者均認同,需要拒絕中 介介入「人才家長」為子女申請插班及「叩門」 的過程,認為香港學校有公開渠道供學生申 請插班。 溫頴思又透露,教育局計劃日後在局方 網站公開仍有學額的學校名單,供有意「叩 門」的家長參考,「因為內地家長多從『小紅 書』等看到資訊,不知道(資訊)真假,所以希 望由官方發布」。 另外,香港私校一諾中學(九龍塘)因管 理及財政狀況並不令人滿意,教育局已拒絕 為其註冊。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草案 公眾意見書反對比率逾8成 政府因應終審法院裁決,建議立法增設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機制」,立法會相關法案 委員會早前審議《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 案》,並邀請公眾提供書面意見。政制及內 地事務局昨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最終 共接獲10775份意見書,當中表示支持草案 的共有2081份(19.3%) ,包括705份標準格 式化而沒進一步提出具體意見的署名電子表 格;表示反對的意見書有8694份(80.7%), 與早前統計相比,反對草案的比率進一步拉 闊。 文件指,支持草案的意見書一致認為政 府應尊重法院判決及法治精神,當中約8成 指政府應為同性伴侶提供法律保障。支持意 見書並提出改善建議,包括政府應允許同性 伴侶毋須先在港外註冊關係,才可在港進行 登記。 反對意見書方面,絕大部分表示擔心法 案會影響傳統婚姻制度、家庭價值、倫理關 係甚或繁衍後代;約半數擔心草案等同變相 承認同性婚姻;約37%認為社會就議案缺乏 廣泛共識;25%來自多個宗教圍體及人士基 於宗教信仰而反對。 政制局表示,政府必須捍衛法治,恪守 司法裁決,今次政府推出草案正是為了履行 積極義務,透過立法制定替代框架讓同性伴 侶關係獲得法律承認,以及界定同性伴侶關 係所須的核心權利,這亦正充分展示政府對 法治的堅守及對終院裁決的尊重。 對於允許同性伴侶毋須先在港外註冊關 係的建議,政府強調,終院明確指出同性伴 侶之間存在已作出承諾及穩定的關係,都應 獲得法律承認,而政府在制訂承認框架時享 有彈性的酌情空間。政府在登記同性伴侶關 係時,有需要確認其關係為已作出承諾及穩 定的關係,而規定申請人須具備港外依法註 冊的做法,正是提供較清晰客觀及可供驗證 的準則,在執行上亦較為可行,強調有關要 求是合適。 大部分反對草案人士擔心登記機制落 實,等同香港承認同性婚姻,政制局重申, 建議設立的機制只是依據合資格申請人雙方 已在港外註冊的同性伴侶關係,以及符合其 他條件的情況下,讓該同性伴侶關係在香港 法律上獲得承認,絕不等同有關同性伴侶關 係,在香港擁有與婚姻相同的法律地位。 至於透過行政措施向同性伴侶提供權利 的建議,政制局指,「法律承認」是指同性伴 侶關係在法律上獲正式承認和保障,並不足 以設立法律上獲認可及具約束力的機制,政 府必須以立法方式制訂替代框架。 借殼辦學風波蔡若蓮揚言嚴懲害群之馬 教育局擬公開仍有學額名單 供人才家長參考 近年網絡詐騙案件頻現,香港城市大 學的最新研究發現,在香港、內地及台灣 之中,香港的受害者被詐騙的金錢損失比 例最高,逾5成受害者損失超過10萬元,比 例遠高於內地及台灣的受害者。香港受害 者亦較多持有高學歷,其中,以女性及與 詐騙者互動3至6個月的人所損失的金額最 高。研究團隊指出,教育程度較高、常被 視為不易受騙的人,反而更容易受騙,故 此呼籲需要加強全民防騙教育。 由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 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領導的研究團 隊,最近進行一項橫跨香港、內地及台灣 的網絡詐騙調查,涵蓋逾4000名受訪者, 昨日公布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半受訪者曾接 觸詐騙訊息。在受訪者中,香港受害者的 金錢損失最嚴重,54.9%受害者損失超過10 萬元,台灣及內地的比例則分別為18.9%及 39.7%。 調查亦發現,香港受害者當中,具研 究生學歷的人更容易在收到詐騙訊息後回 覆對方並蒙受損失,其中以女性及與詐騙 者互動3至6個月的人,所損失的金額最高。 研究團隊同時調查了香港、內地及台 灣在詐騙類型方面的差異,發現香港與台 灣以「冒充型」詐騙最常見,例如假冒官 員、銀行或親友等,但真正導致金錢損失 的類型多為「機會型」詐騙,例如虛假網絡 投資理財等。內地則以「消費型」與「機會 型」詐騙類型為主,包括網購後未能收貨、 投資騙局等,而造成實際金錢損失的類型 以「消費型」詐騙為主。 對於不同的「詐騙話術」,香港受訪者 較容易受到「稀缺性與緊逼感」、「長期投 入」等手法影響,例如「限時優惠」、「先做 小任務並逐步加強投入」等,較有可能因而 回應詐騙訊息,並蒙受金錢損失。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城大三地調查揭網騙港苦主損失最嚴重 ▍本報教育組香港報道 ▍ ■教育局昨日與學界代 表召開特別會議,針對 「人才計劃」受養人到港 升學的需求,了解學校 收取插班生的情況。 蔡若蓮Facebook圖片 入境處發現部分單位戶主、 裝修判頭透過內地社交平台刊登廣 告,以尋找承包裝修工程,安排同 鄉到港裝修。 本 地 教 育 機 構切勿鋌而走險、 以身試法,重申如 發現有任何違規情 況,教育局定必嚴 肅跟進。 教育局局長 蔡若蓮 ▍本報記者楊偉亨香港報道 ▍ 入境處自上月開始展開全港反「黑 工」大行動,針對經常發現「黑工」的裝修 業、飲食業、物流及清潔行業,突擊巡 查721個目標地點,截至前日共拘捕165 人,包括109人為非法勞工、54人為僱 用「黑工」僱主及2名協助及教唆者。當中 61人已被落案起訴違反《入境條例》相關 罪行,其中49人分別被判處54日至18個 月監禁。入境處表示會繼續嚴肅跟進, 追查涉嫌僱用非法勞工僱主及承辦商, 絕不姑息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 近日有內地教育機構涉嫌「借殼辦 學」,聲稱與香港學校合辦中學課程, 情況引起關注。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 與香港學界代表開會,她在會議後表 示,教育局高度關注違規事件,重申會 依法嚴懲害群之馬,呼籲本地教育機構 切勿以身試法。有出席會議的學界代表 向《星島》透露,教育局計劃日後在局方 網站公開仍有學額的學校名單,供有意 為子女申請插班的「人才家長」參考。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