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 08.18.2025 星期一 台灣要聞 執政黨在726罷免投票失敗 後,黨內外皆有要求內閣改組 的呼聲,但可能只會進行局部 改組,哪些部會首長將調整? 據傳至少3人以上,黨內矛頭指 向頻頻失言惹議的經濟部長郭 智輝。 ▍本報訊 ▍ 據《中國時報》報道,黨政人士表 示,726大罷免失敗後,卓揆 一度有意扛責下台,但黨內定調「這 是公民發起的大罷免行動」,行政團 隊可以強化、調整,但責任不在賴 政府,黨內續挺賴卓體制,若接受 在野要求做大改組,形同將行政團 隊與罷免綁在一起,無異否定行政 團隊的努力。 不過,部分改組勢在必行。據 了解,823之後將啟動內閣局部改 組,至少有3個主要部會將進行調 整,待改組名單確認後,9月9日配 合運動部揭牌,是新閣員交接的好 時機。被點名的閣員中,郭智輝首 當其衝,衛福部長邱泰源與數發部 長黃彥男也都被點名。 邱泰源17日被問到是否覺得壓 力大、不適任?他回答「我從來不 care」,他當醫生40年以來,從第 一天開始就盡自己所能。邱泰源之 前有感而發表示,過去當住院醫師 時,教授說只要把病人照顧好,名 利自然就好,沒想到最後好像「利也 沒有、名也很慘」,做越多罵越多。 據了解,卓揆對郭智輝已瀕臨 忍耐極限。然而,郭的去留不是卓 能決定,因此,卓一有機會便向上 反應郭的狀況。 卓近日宴請輿論圈餐敘,當天 與會者一致將矛頭指向郭智輝,數 落郭智輝多不適任,應該下台,卓 全程微笑點頭不語,一句為郭反駁 的話都沒有,被在場人士解讀「卓 也受不了郭了」,知情人士更透露, 「郭智輝下台是全黨共識」。 即使民進黨內都認為郭智輝 走定了,甚至有人點名台電董事 長曾文生是經長人選,但知情人士 指出,未必如此,即使曾文生可以 在棘手的能源議題上辯護,且是政 治幕僚出身,剛好補上郭智輝的短 處,但曾文生菊系色彩濃厚,是否 進入「信賴圈」還有待商榷。 黨內人士認為,當前經濟部就 是一個火爐,同時要處理關稅、能 源還有災後復原,要找到適當人選 去跳火坑不容易,即便高層早有在 四處徵詢人選,要找適任人選也不 容易。經濟部內部人士透露,為了 爭取「留下」做事,郭智輝近來作風 突然變「親民」,也大力宣傳經濟部 政策,力圖扭轉各界看法。 藍綠白最後衝刺 催票聲不斷 823罷免投票前的超級星期天, 各地催票聲不斷。國民黨南投縣立 委馬文君、游顥17日繼續掃街拜 票,呼籲選民用選票守護民主,勇 敢向民進黨說不;立法院長韓國瑜 18日則將再度前往新竹縣,以車隊 掃街力挺藍委林思銘。民進黨這兩 天也持續在南投、竹縣竹北地區掃 街宣傳,續拚最後一哩路。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中市長 盧秀燕17日接連幫立法院副院長江 啟臣、立委楊瓊瓔、立委顏寬恒等 站台助講。盧秀燕表示,江啟臣是 民進黨頭號目標,「幹掉他等於幹掉 台中市的未來,幹掉一個副院長, 以後的台中市長也可能被幹掉」。 游顥則在雲林縣長張麗善、民 眾黨立委麥玉珍、藍委黃健豪等人 陪同在竹山鎮掃街,怒嗆民進黨大 軍壓境鎖定南投是政治操作,本應 在726後痛定思痛、深切反省,卻繼 續撕裂台灣、侮辱南投人。 他還批民進黨代理秘書長何博 文16日到南投市掃街中途即搭車離 開,是因南投市水溝早已由縣長許 淑華、南投市長張嘉哲和自己勘災 處理完成,何博文可能是要去其他 地方找水溝,才未完成全部掃街行 程,批評「高官來南投作秀」。 馬文君則由立委徐巧芯、南投 縣長許淑華等陪同到草屯掃街拜 票,她表示,不公不義的大罷免已 耽誤台灣一年多,當家鬧事撕裂社 會,百工百業惶惶終日,整個國家 面臨內憂外患,823一定要再給執政 黨教訓。 韓國瑜16日出席新竹縣反罷免 造勢大會,18日先陪同林思銘車 掃,下午北返替藍委羅明才造勢。 至於民進黨17日在竹北舉辦多 場小型罷免活動,先是綠委王義川 到菜市場掃街,晚間再由綠委張雅 琳接棒到夜市掃街,雙方都盼能夠 衝高投票率。 近期國民黨主席改選議題發 燒,台中市長盧秀燕、國民黨主席 朱立倫17日都連趕3場力挺3位台中 選區藍委。盧秀燕在藍委楊瓊瓔造 勢場與朱立倫同框時,大讚朱這幾 年擔任國民黨主席,歷經2022年縣 市長選舉、2024年立委選戰及726反 罷免「全壘打」等表現,有目共睹, 邊說邊高舉朱的手高聲說「媽媽給你 按個讚」,朱則擁住盧的肩膀表達感 謝,兩人互動耐人尋味,引發熱議。 823罷免投票倒數,台中市二、 三、八選區立委顏寬恒、楊瓊瓔、 江啟臣把握選前黃金周日,17日舉 辦反罷免造勢大會,邀朱立倫、盧 秀燕、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台北市 長蔣萬安、南投縣長許淑華等人助 講,宣傳投下「不同意罷免」、公投 「同意核三延役」。 17日上午首場是楊瓊瓔成立後 援會,朱立倫說,在823之前,全 黨團結一致,反惡罷、支持核電延 役,沒有任何時間及空間討論其他 議題。被追問誰是黨主席接班人? 朱說,現階段全黨優先投入反罷 免,823要守護7席立委,戰戰兢兢 絕不能大意。 盧秀燕以「媽媽」之姿助講說, 身為媽媽,台中的孩子楊瓊瓔認真 做到立委第1名,卻被罷免欺負,做 媽媽就要為孩子挺身而出。 盧還主動牽起朱立倫的手,高 舉過頭,對現場民眾高聲說,身 為媽媽,如果孩子表現好,就要鼓 勵,朱這幾年擔任國民黨主席, 2022年拿下多數縣市首長、2024年 又贏得立法院多數席次,726反罷 免更達成「全壘打」,成功帶領大家 守護民主,表現有目共睹、不容置 疑,要給主席拍拍手,「媽媽給你按 個讚」。朱則擁住盧的肩膀表達感 謝,強調全黨團結反惡罷。 盧秀燕朱立倫同台 掀黨主席改選話題 經濟部長、衛福部長及數發部長被點名 內閣將改組 傳3部長走人 ■內閣改組呼聲高,黨內矛頭指向頻頻失言惹議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圖左),外傳行政院長卓榮泰(圖右)私下也對 郭充滿怨言。 中央社資料圖片 ■台中市長盧秀燕(前排左三)與國 民黨主席朱立倫(左二)互動引發熱 議。 網上圖片 黨內人士認為,當前 經濟部就是一個火爐,同時 要處理關稅、能源還有災後 復原,要找到適當人選去跳 火坑不容易。 少 40 子所 化大 加學 劇恐退場 軍公教加薪添變數 藍委批 「政治操作」 欲申 回請 復條 台件 灣更 身嚴 分格 教育部最新預測報告,2025 學年大一新生預估跌破20萬人, 2028學年逢虎年效應,大一新生 估減至17.3萬人。對此,全台私 立學校產業工會分析,屆時恐有 40所私立大專面臨退場危機。 中央社報道,少子女化持續 衝擊,教育部日前發布「各教育階 段學生數預測報告(2025到2040學 年度)」,以出生人口數、前一等 級畢業生數等,估算小學到大專 等各教育階段未來16學年學生數。 教育部表示,2015學年前大 學新生尚未受少子女化影響,大 一新生約27萬人,但2016、2017 學年適逢虎年效應,人數由27萬 人降至24.1萬人;2018學年雖逢 龍年效應,但因少子女化衝擊嚴 重,僅回升7000人,其後持續減 少,預計2025學年大一新生將跌 破20萬人。 教育部推估,2028學年又逢 虎年效應,大一新生預計減至 17.3萬人低點,2030學年因龍年 婚育潮及2011年鼓勵生育政策, 將帶動大一新生增至20.9萬人, 預估2040學年大一新生降至14.6 萬人,比2024學年少5.6萬人(減 幅27.8%),預計未來16學年大一 生平均年減3500人。 私立學校產業工會分析,教 育部推估2028學年大一新生減至 17.3萬人,私校可能僅能招到5萬 多人,可能約40所私立大專會面 臨退場危機。 行政院21日將拍板明年度政 府總預算案,軍公教是否加薪引 發關注。行政院人事總處15日在 軍公教待遇審議委員會中,提出 「不加薪」與「加薪3%」兩案,會議 結論本周送行政院,不過,由於 行政院決定普發1萬元現金後,政 府財政負擔沉重,也讓軍公教加 薪添變數,藍委17日批評這是拿 軍公教加薪綁架普發現金。 近年軍公教在2022年、2024 年分別加薪4%,2 0 2 5年則加 薪3%,若明年度軍公教再加薪 3%,政府總共需支出282億元, 其中,中央負擔166億元、地方負 擔116億元。 藍委賴士葆直言,若行政院 以普發現金造成財政負擔為理 由,而取消軍公教加薪,恐會被 質疑是為了823罷免,在拿軍公教 加薪綁架普發現金,呼籲民進黨 可以放棄因罷免所做的任何政治 操作。 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正辦法, 台灣人因領大陸護照或在大陸設 籍而喪失台灣身分,欲申請回復 台灣身分時,應符合對台灣國防 安全有重大貢獻等條件,該辦法 修訂後報行政院核定即可實施, 不需立法院通過。一位內政部前 高高層示警,該修法有違憲、限 制人民遷徙自由之虞,質疑民進 黨政府要逼台商、台生及眷屬不 要在大陸營商讀書,否則在台會 有家歸不得。 內政部則表示,該草案主要 考量兩岸現況,配合行政院提出 17項因應策略,防止大陸地區統 戰活動藉由現行的回復制度,使 境外敵對勢力滲入,影響安全及 社會安定,因此對於已喪失台灣 地區人民身分者申請回復身分, 採取較嚴謹的規範。 陸委會表明,雖然法令用語 是「回復」,但實質就是「中國大陸 籍」要申請取得「台灣籍」。「台灣 籍」不是想取得就能取得,尤其曾 經主動放棄台灣籍的人,要求政 府核發身分許可,必須有足昭公 信的理由。 內政部8月11日預告修正「在 台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 復台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 草案新增申請回復台灣身分應有 具體事證認定符合3種情況之一, 包括對台灣安全、國際形象或社 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有助於 台灣整體利益,或基於人道考量。 被 力 拱 參 選國民黨主席 的盧秀燕1 7日 公開肯定黨主席朱立倫表現,給 朱按讚,在傳出盧不參選主席的 傳聞後,盧高調挺朱,頗有讓道 給朱,挺朱續任主席的意味,盧 此舉讓黨主席選舉增添變數。 挺盧派一直在醞釀,希望盧 秀燕能上位承擔黨主席,備戰 2028總統大選,726後也想乘勢拱 盧上位。面對黨內逼宮,朱立倫 表達願意交棒的立場,孰料823 還沒到,就先傳出盧秀燕將表態 不選。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也 說,過去他與盧一直密切聯繫, 盧也表示強烈意願,怎麼突然就 傳出不選的消息? 外界認為,在沒有黨內大咖 願意主動上陣的情況下,最可能 的局面就是朱立倫續任黨主席。 就在傳出朱立倫心灰意冷, 帶領國民黨完封大罷免卻沒掌聲 時,盧秀燕卻主動給朱立倫按 讚,給予他肯定,似乎坐實外界 想像,盧若不選,就是讓朱繼續 連任主席;盧此時不選,不僅避 開市政黨務雙兼壓力,也給朱盧 合作留下善意空間。 然而,近朱人士卻斷言,此 事最終走向可能是盧朱都不會 選,朱在完成823最後一役之後華 麗轉身下台,對國民黨跟社會都 有交代,是最適當時機。 若盧朱都不選,黨內看好熟 悉黨務以及黨內各系統的前台北 市長郝龍斌接任,而在黨內夠分 量又跟盧秀燕關係密切的前台中 市長胡志強,也是強力人選。 盧不參選就是挺朱續任 新聞幕後 內閣改組 壓 力 內 外 交 迫,在野黨要 求全面改組,綠營內部也針對特 定部會首長要求下台。《中國時報》 分析指,賴政府如何調整人事回 應民意將成關鍵,賴清德不願與 在野分享組閣權,應該務實面對 朝小野大局面,如何求取共識、 推進施政,才可能逆轉賴政府民 調下滑的趨勢。 大罷免全面失敗後,在野黨 要求進行全面內閣改組負起政治 責任,就連綠營內部都認為,「最 惹人怨」的部會應適時調整,內 閣是否改組,已不再只是政治姿 態,而是檢驗執政團隊能否快速 回應民意的誠意。 卓內閣上任以來,被外界批 評是「鬥雞內閣」,部會首長以強 硬態度應對質疑,造成與在野黨 對立升高,以致立法院審查法案 卡關、政策推動不順,今年都已 經過了一半,行政院對已獲立法 院三讀通過的2024年度政府總預 算及財劃法,都還在申請釋憲, 朝野陷於無窮盡的憲法對抗,民 進黨的施政品質如何會好? 如今民意透過選票表達對賴 卓團隊的不耐,面臨內外交迫, 賴清德與卓榮泰必須思考擺脫「鬥 雞內閣」的形象,才能回應民意。 如今台灣此刻需要的,不是 堅持意識形態,而是認清朝小野 大局面,以智慧推展政務,民 進黨若不及時調整,政策癱瘓, 民調也將難有起色,即使內閣改 組,也很難號召有才能的人進入 政府工作,更可能為2026地方選 舉甚至2028政權輪替埋下伏筆。 「朝小野大」 求取共識是關鍵 新聞分析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