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08.25.2025 星期一 中國社會 不堪「犄角」煩擾 狠下心剪掉 九旬老太自行手術急送醫 ▍本報訊 ▍ 據了解,顧阿婆今年98歲高齡。 額部的贅生物已存在多年, 直徑約3至4厘米。她在社區醫院住 院期間,因不堪其擾便自行將其剪 除...... 顧阿婆比劃,表示自己的這個 「角」剪下來有一個手指那麼長,一 下子腫了起來。 由於顧阿婆年事已高,且伴有 基礎疾病,額部創面若處理不當, 極易引發難以控制的出血或感染, 後果不堪設想。值班醫生立即啟動 應急機制,向院部上報情況。恰逢 十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專家聶洪鵬當 天下沉坐診,於是社區醫院第一時 間聯繫他進行會診。 聶洪鵬訊速評估病情,在與家 屬充分溝通後,決定立即實施手 術。他精准切除贅生物殘餘組織, 並進行精細縫合。在社區全科醫生 的密切配合下,手術用了不到一小 時便順利完成。這個原本可能需要 轉院處理的傷口,就這樣在社區醫 院得到了妥善處置。 醫生介紹,這種的「犄角」被統 稱為皮角。對於大多數皮角患者, 通過手術治療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說皮角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 目前被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癌前病 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可能會 出現持續性進展,最終導致癌變,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時治療。 目前研究發現,皮角的形成與 多種因素相關,包括但不限於日 曬、輻射以及遺傳因素。其中,紫 外線的長期暴露和慢性炎症刺激被 認為是主要誘因。尤其是陝北地區 位於黃土高原,因日照時間較長、 氣候乾燥,使得皮角的發病率較高。 目前為止,對於皮角的藥物治 療還沒有任何的特效藥能夠徹底根 治。通常情況下用藥的目的是改善 相關症狀,例如,皮角繼發感染出 現疼痛時,可以外用抗生素軟膏, 進行抗炎治療。鑒於皮角被多數學 者認為是癌前病變,早期發現並治 療顯得尤為重要。局部手術切除是 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切除的皮損進 行病理檢查,明確有無癌變,如病 理提示惡變則需進一步診治。 ■顧阿婆表示,自己的「角」有一個 手指那麼長。 網上圖片 ■該狗狗背部布滿「龍」形紋身。 網上圖片 河北滄州近日發生一宗疑似 家暴致死案。一名鼻青臉腫的女 子被送進醫院,經檢測其腦部出 血,肺部受傷,腰部骨折,已無 生命跡象。流傳的「案件情況說 明」文件顯示,死者丈夫金某事 後自首。對於女子長期遭家暴一 事,婦聯稱警方正展開調查。 知情人士稱,其在現場看到 傷者「鼻青臉腫,眼圈烏黑,身上 能明顯的看出來新傷和舊傷」。 知情人士還表示,男方對女方有 過家暴行為,雙方父母對此都知 情。男方後來自首,現場視頻顯 示,男方母親也被警方帶走。 孟村縣婦聯工作人員說,此 前沒有接到過當事人反映家暴情 況,警方已經介入,婦聯也會跟 進。 因堅持要離婚,26歲的廣東 佛山女孩陳某某被丈夫殘忍殺害。 去年3月8日,在公司門口, 陳某某被丈夫楊某東強行拉上 車,從佛山被帶至東莞。在車 上,因離婚問題,二人發生爭吵 和打鬥,楊某東用磚頭拍打陳某 某的頭部。陳某某下車求救,楊 某東先後三次開車撞擊她。之 後,楊某某捅刺陳某某的頸部、 胸腹部和四肢等處多刀,致陳某 某死亡。 東莞中院認為,考慮到本案 系因婚姻家庭矛盾所引發,楊某 東在案發時是限定刑事責任能力 的精神病人,認罪態度較好,對 其可不必立即執行。據此,不久 前,東莞中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 決:楊某東犯故意殺人罪,判處 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陳婷表示,他們曾向東莞市 檢察院申請抗訴,卻未成功。他 們認為楊某東的作案手法極其惡 劣,希望能判處其死刑。 2 男 6 子歲 殺少 妻婦 判欲 死離 緩婚 女丈 子夫 疑自 遭首 家暴亡 有上海亞洲寵物展覽會中近日 出現一隻墨西哥無毛犬,其背部布 滿「龍」形紋身,並佩戴類似「金鏈 子」款式的項圈,相關照片迅速在社 交平台傳播,引發廣泛爭議。許多 人指出,為該犬實施紋身涉嫌虐待 動物,要求主辦方予以回應並採取 措施。展會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 限制紋身犬主人入場。 據現場目擊者反映,紋身犬主 人自稱在整個紋身過程中對犬隻 使用了麻醉,並表示「它不感到疼 痛」。該言論迅速引發熱議,許多人 譴責其對待動物的方式缺乏基本尊 重與保護意識。 給狗文身的紋身師呂先生透 露,去年狗的主人找到他,稱其養 的墨西哥無毛犬痛覺低,再三要求 給狗狗紋一個能夠永久保留的圖 案。「他說小狗就像他的孩子,紋身 後會更帥氣。」呂先生自己當時並沒 有想到這是虐待動物的行為,只是 擔心狗狗紋身後不能很好地恢復。 紋身在狗主人自己找的寵物醫院內 進行,由寵物醫院的醫生給狗狗打 了麻藥。他還表示,自己製作時加 倍小心,且使用的物品均為一次性 耗材,用後損毀。 呂先生說,事情在不斷發酵, 他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將 發布公開道歉信,為自己無意間給 寵物造成的傷害道歉。 據悉,亞洲寵物展作為亞洲範 圍內規模較大的寵物行業盛會之 一,本屆8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新國 際博覽中心舉辦,展覽總面積達31 萬平方米,旨在為寵物行業企業、 愛好者及專業人士提供交流與合作 平台。 上海亞寵展現 「紋身 」 主人陷虐寵爭議 王女士不久前帶6歲兒子在福 建廈門旅遊,孩子光腳在沙灘上 踩到死魚,次日腳刺痛,伴隨嘔 吐高燒,就醫後進了ICU。 王女士稱,小孩感染的是創 傷弧菌,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 腳也保住了不用截肢,但後續還 需多次清創植皮,提醒大家去沙 灘玩耍一定要注意。 醫生介紹,創傷弧菌是一種 海洋嗜鹽性弧菌,能夠引起膿毒 症,常寄生於魚、蝦、蟹等海洋 生物上,該細菌感染在中國的死 亡率為18%至56%。經創傷感染 創傷弧菌,會出現肢體壞疽、壞 死性筋膜炎,組織溶解壞死,進 而出現敗血症。因發病急、進展 快,重症病例往往需採取截肢等 極端措施以保全生命。 醫生提醒,若不慎被魚蟹等 水中生物刺傷,切勿因傷口較小 而存僥倖心理,應立即用清水或 消毒液進行沖洗,並儘快前往醫 院接受徹底清創。醫生將根據傷 情採取創口引流、預防性應用抗 菌藥物及預防破傷風等對症治療。 被海洋生物紮傷的意外屢見 不鮮。今年7月,浙江溫州樂清市 一名老人,在家處理青蟹時不慎 被其腿刺傷,左手感染被稱為「食 肉菌」的創傷弧菌,被刺23小時 後,他的左手臂已紅腫發燙,皮 膚繃得像鼓面,還滲出膿液。經 過9天時間搶救,這位老人仍不幸 離世。 醫生提醒,萬一被海鮮紮 傷,要及時處理——如果不小心 被蝦、蟹、魚刺傷,應該將血擠 出,然後用清水沖洗。如果出現 疼痛、瘙癢、腫脹、腹瀉或發熱 等症狀,就必須馬上到醫院就診。 男童海邊赤腳玩耍 踩死魚後險截肢 ■男童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 網上圖片 上海一名老人近日居然把自己頭上的「角」直接剪掉了。一場緊 急救治在港沿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演。 無序採摘引發多起警情 「採菌遊」 火熱 威脅生態 ▍本報訊 ▍ 許多發帖者在社交平台通過評論 區招攬遊客,收費從38元到二 三百元不等,有的還承諾提供採菌 工具和簡單餐食。 在大理鎮陽和村,原本植被茂 密的樹林中,多個地方被遊客踩 出明顯的路。環保志願者劉天奇說 道:「本來是跟那片區域是一樣的, 都是長滿植物的,現在植物不長 了。一開始拿耙子耙出來的,這一 片都是禿的。」據觀察統計,僅在蒼 山腳下陽和村一個進山路口,單日 就有超過40輛車、500多人上山采 菌,而整個蒼山,類似的采菌路線 多達二三十條。 據了解,一些「採菌游」組織方 並無資質。嚮導會召集遊客,將採 集到的蘑菇集中展示,進行「科普」 講解。講解僅停留在介紹菌種名 稱、是否有毒等簡單內容,有的還 存在明顯錯誤。「科普」環節後,有 的遊客將野生菌隨意掩埋,或直接 倒在灌木叢中。找蘑菇、挖蘑菇、 拍蘑菇、扔蘑菇,今夏,這樣的體 驗活動每天都在大理蒼山紮堆進行。 調查發現,一些「採菌遊」的組 織方聲稱自己是「有資質」的,向遊 客收取較高費用。遊客向組織方要 來「資質」證明,但原來這是一份登 山戶外運動技術技能培訓合格證 書,與活動宣傳重點提到的菌類識 別、科普講解等核心服務內容並無 關係。 野生菌暗藏致命風險 玉溪市68歲的郭大爺每年都上 山採菌子,8月初因為誤食毒蘑菇險 些喪命。經過搶救,他才脫離生命 危險。據他回憶,誤食的那朵毒蘑 菇與可食用的蘑菇幾乎沒有差別。 醫生介紹,造成郭大爺看走眼 的這朵毒蘑菇叫亞稀褶紅菇,它與 可食用的密褶紅菇和稀褶紅菇高度 相似,就算經驗再豐富,也很難將 它們區別開來。 中國已發現有660種毒蘑菇,雲 南一省就超過了300種,其中劇毒 的就有20多種。中毒症狀也複雜兇 險,包括有胃腸炎、急性肝損害、 急性腎衰竭等七大類,其中急性肝 損害和橫紋肌溶解型是主要的致死 類型。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教授 趙 長林:當地的很有經驗的菌農或老 百姓,每年也有中毒的,甚至死亡 的現象,何況導遊呢?很多導遊是 不專業的,他只是借著流量開始帶 隊,有些遊客真的就把菌子帶回去 吃了,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毒蘑菇中毒的也不在少數。據 統計,2019年到2024年,中國30個 省(區、市)共報告毒蘑菇中毒事件 2297起,導致6127人中毒,142人死 亡。 生態系統恐失衡 專家警示,只顧個人體驗,亂 採、亂挖野生菌的行為,已對自然 生態系統構成了破壞。對還未成熟 的幼菇、小菇,能不採就儘量不要 採。 即使採摘已經成熟的野生菌, 也要注意不要破壞菌子的生長環 境,尤其不要踩踏它的生長土壤。 採摘完成後,要儘量將菌子生長的 土層、落葉等復位。但上山採菌子 的遊客似乎並沒有做到這些。 專家指出,野生菌最大的作用 就是分解自然界中最難降解的木質 纖維,也就是枯枝敗葉等,為菌子 和植物的生長也提供水、二氧化碳 等。菌子長成以後,也是昆蟲、小 型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如果「一採 而光」,可能會進一步導致生物多樣 性喪失和整個森林生態系統失衡。 而且,隨著採菌體驗人群日益 增多,低海拔區域的野生菌已蹤跡 難尋,後續到達的體驗隊伍開始向 更高海拔區域搜尋野生菌,完全不 顧該區域是否屬於自然保護區。 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 理局工作人員承認存在問題,但表 示監管難度很大。 受「採菌遊」火爆影響,大理州 日均進山遊客超過萬人。截至目 前,消防部門已累計接處相關救援 警情15起,其中大多以迷路走失和 意外摔傷為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 隊三級消防士龍則清表示:「密林深 處還有毒蛇、野獸等出沒,採菌子 這段時間又處在雨季,很容易發生 山洪、滑坡等自然災害,這些意外 情況都可能對人身安全帶來威脅。」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 員趙瑞琳建議,應該有一個科學 的評估,允許多少人進去,不能超 載,以及甚麼人有這樣的資格可以 進去。 ■雲南有著豐富多 樣的自然環境和優 越的氣候條件,非 常 適 合 野 生 菌 生 長。 中新社 今年夏天,「到大理蒼山採 蘑菇」成為火爆旅遊項目,吸引 大量遊客進山尋找、採摘各種 野生菌。而部分遊客的無序濫 採和破壞性行為,正對蒼山生 態構成威脅。 大多數的皮角病無明 顯症狀,但有時會伴隨瘙 癢或疼痛。 環境遭到 破壞後,輕則 5 至 10 年後再 長出新的菌, 嚴重則會導致 野生菌種群徹 底消失。 儘量減少長時間的日曬,特別 是在烈日下,外出時可打遮陽 傘或佩戴遮陽帽,並塗抹防曬 霜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 保持皮膚清潔和良好的個人衛 生習慣,避免患處摩擦和損 傷,以防皮膚感染。建議使用 低刺激性化妝品,並做好日常 皮膚護理,及時補充皮膚水分。 對於4 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應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皮膚檢 查,及時發現潛在的異常變 化,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1 2 3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