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 10.19.2025 星期日 台灣要聞 國民黨18日舉行黨主席選舉。本次選舉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候 選人鄭麗文,以較大優勢擊敗了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內的其他 候選人。這意味著她將成為國民黨史上繼洪秀柱之後的第二位女性 黨魁。 ▍本報訊 ▍ 此次黨主席改選總選舉人數 331145人,投票數130678票。 鄭麗文獲得65122票,以50.15%勝 出。其餘候選人票數依序為,張 亞中2486票,得票率1.91%;蔡志 弘260票,得票率0.20%;羅智強 13504票,得票率10.40%;郝龍斌 46551票,得票率35.85%;卓伯源 1944票,得票率1.50%。 洪秀柱在2016年當選國民黨主 席,鄭麗文是在她之後的第二位女 性黨魁。她在發表勝選致詞時承 諾,「國民黨會擔負起責任,不因個 人私利出賣台灣未來福祉……國民 黨會努力成為第一大黨,在我任內 完成2028年完全執政的政黨輪替, 還有兩岸共榮共和,這是我最重要 的使命。」她感謝現任主席朱立倫和 其他競選者,強調將來黨團與黨中 央一定會並肩作戰。她還提到兩岸 三原則,承諾國民黨會為區域和平 做和平締造者,絕不讓台灣成為麻 煩製造者,絕不讓台灣淪為地緣政 治犧牲品。她表示,台海絕不能有 軍事衝突,呼籲民進黨不要再操作 仇恨撕裂,不要再打仇陸反陸牌。 現年5 6歲的鄭麗文出生於雲 林,祖籍雲南。她畢業於台灣大學 法律系,就讀期間參與了野百合學 運等街頭運動,畢業後赴美留學, 回台後加入民進黨。1996年3月她 當選民進黨籍第三屆「國大代表」, 參與當時的「修憲」活動。但在2002 年,由於鄭麗文在節目中批評衛生 署代署長涂醒哲涉嫌「舔耳案」,被 民進黨台北市黨部開除黨籍。 回顧「舔耳案」,2002年10月, 親民黨民意代表李慶安指控時任衛 生部門負責人涂醒哲在KTV對男子 鄭可榮舔耳,引發爭論。涂醒哲堅 稱他沒有去KTV,民進黨也力挺涂 醒哲,不准黨員就此發言,而鄭麗 文在一次電話連線節目中說了有關 涂醒哲的一些負面揣測,引起民進 黨不滿。幾天之後李慶安說自己認 錯人,民進黨隨即通過決議開除鄭 麗文黨籍,事後鄭麗文表示自己主 動退黨,因為「民進黨已偏離原先 的政治路線,不符合本人的最初理 想,加上對黨派作風不滿,因此選 擇退出」。2005年1月,在國民黨的 力邀下,她經連戰和林豐正介紹加 入國民黨。2008年,擔任國民黨不 分區立委。2012 年,參選台中市立 委失利。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 擔任行政院發言人。2020年,在地 方選舉中以國民黨不分區第五名當 選立委,時隔8年重返立法機構。 鄭麗文能夠當選國民黨主席, 除了能力跟口才外,最重要的因素 在於她抓住了一個勢。這些年來民 進黨不斷洗腦台灣人民,對內「去 中華化」,對外醜化、妖魔化大陸, 國民黨一方面對於民進黨忽略「國 民政府」對台灣長期建設的貢獻感 到憤怒,又對於民進黨事事配合海 外勢力感到憂心,深怕台灣步上烏 克蘭的後塵。剛好鄭麗文對民進黨 主戰態度鮮明,而且特別強調兩岸 融合,抓住了藍軍內部的心。她的 高票當選,其實就是因為她本身的 特質,加之看準了趨勢大膽執行策 略。藍軍內部對民進黨有多不滿多 憤怒,就對鄭麗文有多期待,他們 期待一個真正敢戰的黨主席,而不 是一碰到敏感話題就退縮。 無民意基礎 恐成最弱勢黨魁 學者分析指出,鄭麗文當選後 的首要目標是如何團結黨內,畢竟 她是首位不具選舉民意基礎的黨主 席,恐成史上最弱勢的黨主席。 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 蔚認為,國民黨過去歷任黨主席都 有擔任過地方首長、立委甚至領導 人的經歷,鄭麗文是唯一沒有勝選 且獲得民意基礎的黨主席,她僅擔 任過不分區立委,未來要如何與具 有民意基礎的地方諸侯互動並爭取 到支持,將是一大挑戰。 不過,從這次選舉可以觀察 到,國民黨的地方諸侯對地方黨員 的動員能力不如預期,雖然選前有 多位國民黨諸侯明顯表態支持郝龍 斌,但從結果看來,國民黨的自主 黨員仍非常多,這次國民黨的地方 組織明顯弱化,雖可視為國民黨逐 漸「內造化」,但也顯示如今藍營諸 侯多依靠一般選民當選而疏於經營 黨員,號召力大不如前。 賴祥蔚提醒,這次黨主席選舉 浮現兩個問題,首先是鄭麗文如何 團結黨內,避免他們「陽奉陰違」, 另外地方經營不紮實、黨員經營不 用心,都反映出國民黨的危機,若 不檢討,日後選舉恐不理想。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鈕 則勳分析,這次選舉沒有壓倒性優 勢的黨內大咖參選,因此在後期廝 殺比較慘烈,鄭麗文當選後立即面 對如何磨合的問題,她的選舉口號 主打世代交替,若無法反映出吸引 年輕人的效果,也會打擊她的聲望。 鈕則勳也提到,更重要問題 是,「目前國民黨不敢碰兩岸議 題」,面對「九二共識」已被貼上負面 標籤,以及認同「九二共識」民調比 例日益下滑,國民黨如何重新論述 並提高民眾接受度,重拾過去國民 黨處理兩岸關係能力相對優勢的形 象,反擊民進黨「抗陸抹紅」手段, 都是她的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 鄭麗文黑馬突圍,外界關注她 將如何組織黨中央人事,由於缺乏 黨務經驗,鄭她在選前曾主張未來 要集體領導、擴大決策圈,讓國民 黨「從羊群變成獅群」。因此,可預 期鄭麗文或許會先向與她競選主席 的郝龍斌及羅智強遞橄欖枝,邀請 一同參與黨務。 至於黨中央人事布局,據了 解,鄭麗文此次參選背後有幾股主 要勢力,核心幕僚以前主席洪秀柱 時期培養的青年為主,有立委游 顥、牛煦庭相挺;前立法院長王 金平系統也默默支持;而選舉期 間就傳得沸沸揚揚的背後金主「CK 楊」,異康公司董事長楊建綱,則 與前主席吳敦義親近。 鄭麗文過去與黨務關係較生 疏,勢必得倚重熟悉黨務人士以及 處理最艱難的募款問題,首要先維 繫住黨務運作,才能再談戰力,目 前能啟用的人馬,從與其親近的系 統來看,以洪秀柱、王金平與吳敦 義系統出來最有可能。 黨秘書長可能由與王金平系統 的前秘書長李乾龍接任,吳敦義系 統的前立委李德維也助其維繫黨內 各方關係,競選期間發揮重要助 力,她勢必仍得仰仗其影響力;洪 秀柱曾啟用的前發言人楊永明此次 也是挺鄭主力,不排除將受重用; 目前還在洪辦的前組發會主委張雅 屏也相當熟悉黨務;吳敦義時期的 組發會主委李哲華也在協調地方選 情上實戰經驗豐富,都有可能被延 攬。 鄭麗文過去主要在政論圈露 面,並無自己的一套政治班底,基 本黨務運作得先仰賴前朝人馬,不 過在網絡空戰則可能延攬政論圈高 手助陣。她曾籌組「黨外在野大聯 盟」,將來這些非黨籍友軍是否會 合作、採取何種方式合作,也值得 關注。 國民黨主席選舉塵埃落定後, 緊接著就是2026年的提名挑戰,民 進黨已經起步,國民黨也必須迎頭 趕上。現有執政縣市,新北市、新 竹市、宜蘭縣及嘉義市是指標選 區,未來如何產生百里侯參選人, 都考驗著黨主席的談判功力。 鄭麗文在競選過程中,對「藍 白合」多有著墨。她曾說,2026現 任優先是原則,「藍白合」首先一定 是尊重互信,將共同商議初選施行 細則,並由雙方中常會正式決議通 過,公開頒布實施。 而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也已提出 「聯合政府」概念,並稱待國民黨主 席選舉結果出來後再談。2026作為 國民黨新任主席的第一場大選,藍 白怎麼合勢必是一大考驗。 以國民黨現有執政縣市來說, 扣除現任優先縣市,新北市、宜蘭 縣及嘉義市將是「藍白合」指標選 區。黃國昌表態有意參選新北市, 無論是否要作為談判籌碼,雙方的 溝通、磋商必定免不了。至於宜蘭 縣,縣長林姿妙兩屆任期已滿,國 民黨立委吳宗憲雖磨刀霍霍,但民 眾黨前立委陳琬惠也持續經營,雙 方最後是否共推也是關鍵。 嘉義市亦然,藍白能否共推人 選,影響到未來「藍白合」的長期發 展。除了縣市首長怎麼分配外,更 重要的是議員席次,民眾黨勢必希 望通過2026在更多縣市扎根,但議 員為複數選區制,且藍綠版圖分 明,藍營到底要怎麼讓,才能既不 影響到權力布局,又可以對民眾黨 釋出利多,相當考驗黨主席的運籌 帷幄能力。 競選時,候選人將「藍白合」喊 得大聲,真要落實時,地方勢力的 施壓接踵而至,此次黨主席選舉地 方派系分裂,鄭麗文是否可以同時 安撫好國民黨內部,又能與民眾黨 合作愉快,確實是門大學問。 黨務運作或倚重前朝人馬 2026藍白合考驗談判功力 高票勝出 時隔十年又一女黨魁 「黑馬」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國民黨主席選舉投票於18日晚完成開票,鄭麗文以65122票勝選,得票 率為50.15%。 中新社 ■黨員在投票所投票。 中央社 ■開票所工作人員清點票券。中央社 國民黨會擔負起責任, 兩岸共榮共和是我最重要的 使命。 鄭麗文 受郝 趙龍 少斌 康陷 連敗 累局 基層厭倦 「老面孔」 世代交替推新局 這次參選者中資歷最深的是 郝龍斌,他是前行政院院長郝柏 村之子,做過兩任台北市長,以 及國民黨副主席,在黨內資源、 人脈都相對較好。過去國民黨主 席選舉非常倚重地方派系的組織 票,而郝龍斌在這方面優勢明 顯,很多國民黨公職人員都表明 支持他。所以這場選舉,基本就 以鄭麗文和郝龍斌兩強對立。 此次選舉還有一個「幕後影子 選手」,就是媒體大佬趙少康。選 前現任主席朱立倫突然頒發中央 黨職任命書給趙少康、管中閔。 一度傳出就是為趙少康參選鋪 路,使其具備參選資格。以趙少 康過去在藍營的影響力,如果他 真的參選,當選概率應該是最大 的。然而,正是因為過度自信, 趙少康自己一番操作之下,居然 成為這次選舉中的最大敗筆,也 連累到他所支持的郝龍斌。 例如,一開始他稱朱立倫有 找他和郝龍斌談國民黨主席問 題,結果一下子被對手抓住把 柄,認為他們是把國民黨主席職 位私相授受,暗箱操作,使郝 龍斌起手就陷入被動。也正是過 於迫切地想扭轉郝龍斌的選舉 情勢,趙少康做了最糟糕的攻擊 動作。他開記者會妄稱「大陸介 選」,這種抹黑行為,完全是過去 民進黨攻擊國民黨的一套做法, 讓中間選民感到厭惡。趙少康本 人在藍營中的口碑為此一落千 丈,郝龍斌也受到了連累,也幾 乎就此預示了敗局。 趙少康過去一直是國民黨選 舉智囊,也由此解釋了過去國民 黨為甚麼長期不敵民進黨,無法 實現政黨輪替的原因,就是自己 完全不思進取,只是迷信單純的 選舉技術,全部用心寄望於民進 黨自己失分,使國民黨顯得毫無 中心思想,隨波逐流,毫無生氣。 黨內人士指出,國民黨自 2018年起即逐步醞釀世代交替, 不少藍營青年已在地方議會或立 法院嶄露頭角。此次鄭麗文的 當選,象徵黨員對新氣象的期 待,也反映基層已厭倦「老面孔政 治」,盼望藉由年輕化領導,重新 喚起民眾對藍營的信任與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部分候 選人擁有深厚的地方組織基礎, 但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傳統組織 票影響力式微,自主黨員意向成 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軍系票雖在 鄭麗文與郝龍斌之間分流,但未 對整體結果產生致命影響。 此外,黨內輔選人士指出, 黨員普遍期待世代交替。若由 64歲的朱立倫交棒給73歲的郝龍 斌,難以符合換新氣象的期待。 加上郝龍斌在選戰初期被貼上「朱 陣營延伸」標籤,反而促使反朱力 量集中轉向支持鄭麗文。 一位前黨務主管分析,選戰 尾聲時,郝龍斌陣營主打「境外勢 力介選」議題,反而模糊焦點, 未能成功爭取中間與自主黨員的 認同。相較之下,鄭麗文起步較 早,又積極爭取軍系支持,成功 瓜分郝龍斌傳統票源,最終逆勢。 藍營基層期待,鄭麗文能以 敢言敢戰的風格帶領國民黨走出 低迷,在在野九年的背景下,重 新凝聚藍營士氣,開創全新局面。 ■郝龍斌在參選者中資歷最深。 中央社 此次選舉共有六位候選人,陣 容橫跨藍營不同世代與派系,但主 要還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與鄭麗文 之間的對決,這二人之爭也被部分 輿論解讀為是國民黨內兩岸政策路 線的分歧。 鄭麗文的兩岸政策主張更偏向 深藍路線,更積極進取。在此前 的辯論會上,她強調主張台灣要在 「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 兩岸交流對話,兩岸和平是台灣安 全與發展的關鍵。她形容兩岸應 「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延續 了前主席連戰主張兩岸和平的路 線。她還表示,若她當選黨主席, 將爭取展開國共兩黨領導人對話。 相比之下,郝龍斌的兩岸政策 不只保守,還比馬英九時期更倒 退。他一度呼籲大陸要「正視『中華 民國』」,被質疑誤讀甚至是不懂 「九二共識」,因為「九二共識」最重 要的內涵是堅持「兩岸同屬一中」。 國民黨自2016年來已失去執政 權十年,除了創造新的兩岸論述, 爭取年輕選民支持對國民黨尤為重 要。世代交替,爭取年輕人認同! 這是鄭麗文選戰開打以來主打的基 調,強調青壯世代接班;承諾若當 選黨主席,將推動「新人新政」,使 國民黨脫胎換骨,積極爭取40歲以 下年輕選民認同。她承諾未來黨內 選舉提名制度將訴諸公平公開,提 名應接地氣,優先考量現任者與具 潛力新人,確保制度受到尊重。此 外,她還強調未來要強化對南台等 綠營票倉的長期深入經營。 因此,基於鄭麗文選戰過程中 的政策論述,可研判她掌舵後,國 民黨或將呈現三大轉向:一是黨內 權力結構向青壯世代傾斜;二是兩 岸政策更積極呼應「九二共識」,推 動兩岸交流合作;三是未來國民黨 選舉策略將朝綠營基本盤的南台灣 進攻。 兩岸政策更積極 強調 「強強聯手」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