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17_2025星島日報

C12 07.17.2025 星期四 中國時事雜誌 從營養角度來看,代餐食品 肯定不能代替一日三餐。從配料 表可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大多 數代餐食品都存在營養不均衡的 情況,其營養素含量滿足不了人 體的需要。 鄭州市中醫院營養科的營養 師朱紹英介紹,代餐食品一般具 有高膳食纖維、低熱量、飽腹感 強等特點,代餐食品可在提供相 同飽腹感和營養素的情況下,通 過抑制食慾,減少熱量攝入,達 到減輕體重的目的。「代餐食品不 是不能吃,可在營養師、醫生等 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服用代餐食 品代替部分膳食,其他餐次正常 飲食,以保證每天能得到充足均 衡的營養。」朱紹英講道。 另外,許多代餐食品打著健 康食品的噱頭銷售,但其實許多 人並不適合吃代餐食品,如年老 體弱者、惡性腫瘤患者、孕期及 哺乳期女性、有既往慢性腎臟病 或嚴重的肝臟疾病患者等人群, 他們需要充足合理的營養來滿足 機體的需要,不適宜食用營養素 不全面的代餐食品。 「代餐食品配方難以實現個 體化,長期服用容易出現營養不 良、免疫力低下等身體問題。」營 養搭配師賈任傑表示,由於個人 體質不同,需要攝入的營養量及 營養元素也有差異,而當前市面 上銷售的各類代餐食品大多營養 配比單一。比如,很多代餐食品 都宣稱富含高蛋白,但對於本身 蛋白質並不缺乏的人來說,長期 食用有可能造成蛋白質攝入量超 過身體需要,導致腎臟等內臟負 擔加重,引發其他疾病。 號稱「純天然、營養全面、不 用忍受飢餓、見效神速」的減肥代 餐食品一經推出,便深受減肥人 士的青睞,迅速成為火爆的減肥 產品。有些女性為了減肥,一日 三餐都隻吃代餐食品。人雖然瘦 了一大圈,可氣色越來越差。 朱紹英講道,如果想減肥, 建議多吃粗糧、少吃精糧,再加 上有規律的運動。減肥的關鍵並 不是吃多少,而是消耗要比攝入 多、運動和飲食相結合,才能達 到減肥的目的。 只吃代餐食品減肥,容易發 生反彈。因為代餐食品減肥是一 種變相的節食減肥,能迅速地降 低人體能量攝入,減輕體重, 但這種節食減肥會導致身體的基 礎代謝率降低,長期食用代餐食 品,基礎代謝率便降到很低,如 果突然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會 在短時間內快速反彈。 長期靠代餐食品減肥,還容 易損傷肝腎。很多代餐食品為了 追求片面、快速的效果,往往會 偷偷添加一些非法成分。如果長 期、單一地進食這種代餐減肥食 品,可能會發生嚴重肝腎損傷。 長期食用代餐食品容易導致 人體疲勞和衰老。代餐食品在生 產加工過程中,很可能會使天然 食物中所含有的「抗炎、抗癌、抗 氧化、抗衰老」的物質流失掉。 普易 遍出 配現 比營 單養 一不良 ■只吃代餐食品減肥,容易營養 不良。 網上圖片 代餐食品日漸火熱,而在火爆 的市場下,代餐食品營養不均衡、 添加違禁成分、虛假誇大宣傳等亂 象屢屢發生。 為驗證代餐食品是否真的營養 科學,廣東省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 曾選擇10款中外知名代餐產品, 對它們的安全、營養、功效進行 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0款代餐 產品中有4款標注的營養指標與實 際檢測值不符,比如,外包裝上 脂肪標稱0g/100g,但實際卻檢出 1.62g/100g。此外,大部分品牌樣 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或營養素 偏低的情況。 相比營養不均衡,添加違規有 害成分更會給消費者健康帶來嚴重 損害。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浙江一名 女大學生食用通過微商購買的代餐 粉和代餐餅乾,半個月後出現腹脹 等不適,後醫院確診為肝小靜脈閉 塞,最終不得不進行肝移植手術。 福建省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國桂 榮多年來一直關注代餐市場發展, 她發現當前不少通過社交平台營銷 的代餐產品出自小作坊,有的代餐 食品雖標榜營養,卻只是普通碳水 化合物;有的代餐食品主打「0蔗 糖」,卻被曝光使用多種代糖;甚 至有商家將違規添加的鹽酸西布曲 明、酚酞、利尿劑等導致腹瀉、脫 水的藥品,包裝成所謂的「先進技 術」,消費者食用後可能會出現不良 反應。 「服用代餐讓你節後不超『膘』」、 「體重增了,讓代餐粉接管一日三 餐」……打開電商平台售賣的各品牌 代餐產品頁面,大多明示或暗示其具 有減肥效果,給消費者建立一種不運 動、不挨餓,吃代餐就能減肥瘦身的 固有印象。 「這類宣傳過度放大了代餐食 品的身材管理功效,涉嫌誘導消費 者。」在陳音江看來,當前並無任何 研究成果能表明食用某種代餐食品 能達到有效減脂瘦身功效,但部分 商家極力宣稱其瘦身效果,甚至可 以完全替代正常飲食。這種誇大宣 傳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 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構成虛假 廣告、虛假宣傳。 專家指出,長期且不當使用代 餐可能對器官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包括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腸胃 功能紊亂,甚至可能導致器官退化。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臨床營 養科主任吳江強調了最基本的原 則,選擇代餐,首要考量應是安全 性,其次能否滿足當下的健康需 求。「此類食品的設計往往是為了 滿足特定群體的健康需求。長期或 完全依賴代餐的行為,必須經過專 業評估和指導。」她提醒,這容易引 發「廢用性萎縮」——即因長期缺乏 正常咀嚼和消化過程所需的生理刺 激,導致牙齒、口腔肌肉及消化道 功能等出現退行性改變。 牙齒需要咀嚼功能,若長期依 賴流質食物,會導致咀嚼能力退 化,影響消化和整體健康。正確的 咀嚼不僅有助於食物的消化,還能 促進唾液分泌,幫助維持口腔健康。 長期只吃流質食物會造成咀嚼肌萎 縮,增加消化系統負擔,也可能導 致口腔衛生問題和營養不良。 「每次吃完一頓『代餐』,飽腹 感很明顯,就吃不下太多東西了, 我第一個月就瘦了4、5斤。」蘇女 士說,自從開始這種「躺瘦」減肥法 後,她幾乎沒怎麼吃過饅頭米飯等 主食,連粥類稀飯也堅決不喝。蔬 菜她本來就吃得不多,肉類、海鮮 等葷菜的攝入量也明顯減少,看著 體重秤上不斷下降的數字,她心裏 很有成就感。 然而半月前,蘇女士在照鏡子 時無意中發現自己臉上的斑深了不 少,面積越來越大了,還經常腹 瀉。最近,她又出現失眠情況。一 向愛美的她,趕忙到山東中西醫結 合醫院治未病科求助。 董娟根據患者的症狀,重點詢 問了蘇女士的月經、睡眠、飲食情 況。原來蘇女士已經快兩個月沒有 來月經了,再一細想,其實自從開 始減肥後就出現了問題,先是周期 變長,繼而是月經量減少,最近根 本就沒來。 「色素斑是皮膚黑色素顆粒分 布不均勻,導致局部出現比正常膚 色深的斑點、斑片。像生活中的日 曬過度、內分泌失調、慢性肝腸胃 疾病等,都可能是引起色素斑的誘 因。」董娟介紹說,這位患者屬於典 型的減肥不當導致內分泌紊亂,氣 滯血瘀,胃腸功能下降。但好在就 診比較及時,停經的時間也不長, 身體其他症狀還較輕,通過一段時 間的調理還可以逆轉回來,不然長 期這麼下去,身體肯定會被搞垮, 甚至引起卵巢早衰,影響生育功能。 違禁成分隨便加 行業亂象叢生 一款宣稱「人類飼料」的代 餐粉不久前在社交平台掀起風 暴,上架僅72小時便狂銷2.4萬 份,其極具爭議性的命名與迅 猛的銷售勢頭,將代餐食品推 至輿論風口。 ▍本報訊 ▍ 用兩勺粉解決一餐飯?在快節奏 生活催生下,代餐市場正以驚 人速度膨脹,科幻小說中的一顆小 藥丸相當於一餐飯的營養,似乎正 離人們越來越近。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代餐市 場規模達1750億,預計到2027年將 突破3500億大關。然而,在不少專 家看來,這股席捲年輕人餐桌的「高 效」風潮背後,並非科學營養的革 新,更多是資本營銷的狂歡,尤其 令人擔憂的是健康隱憂與監管空白。 不久前,一款宣稱「人類飼料」 的代餐粉上架僅72小時便狂銷2.4萬 份。「43合1濃縮營養餐,通過219項 檢測,一餐熱量約416千卡。」在多 個購物平台,這款引發熱議的代餐 粉宣稱其營養配方基於《成年人每日 營養攝入推薦量》設計,含有黑麥、 黑豆、高粱等五穀雜糧的研磨粉。 一餐攝入60克粉末包及40克顆粒 包,飽腹感時長可達4小時。 品牌創始人直言,其設計靈感 源於「貓糧、狗糧」,旨在為人類打 造標準化的營養餐。 「『人類飼料』的噱頭確實很足, 畢竟現在市場上代餐粉太多了, 不取個博人眼球的名字,很難『出 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營養 科醫生李瑩傑也關注到這一現象, 「但究其根本,這還是一種代餐,並 非新鮮事物。」 代餐的雛形可追溯到20世紀60 年代的太空食物,當時是為滿足太 空員在太空中營養需求,而研發的 類似能量棒的食品。此後,這種能 快速補充能量的食物漸漸興起,發 展出固體代餐、液體代餐等多種產 品形態。 臨床上,醫生有時也會給患者 用「代餐」——特殊醫學用途食品。 「當一些癌症、胃腸道疾病等患者 進食量不足、消化功能比較弱時, 可以考慮用特殊醫學用途食品,以 滿足患者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 要。」 引發爭議的除了代餐本身,還 有商品宣傳。有人直言不諱,「享受 美食是人生樂趣也是人生慰藉,說 是人的飼料,簡直是對所有人群的 侮辱。」也有人質疑,「吃飯並非僅 為飽腹,怎能壓縮和湊合?」 對此,品牌方回應,每個人需 求不同,有人有精力和時間做飯, 而有人只要求快速營養均衡。 在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 主任醫師周斌看來,「人類飼料」的 宣傳雖帶戲謔,卻精准戳中當代年 輕人生活的痛點。在快節奏高壓力 的生存狀態下,年輕人對「高效」的 追求已延伸至飲食領域。他的門診 上不乏這樣的患者,30多歲的獨居 白領女性,日常工作繁忙,便選擇 用代餐取代每日的一餐,並定期到 醫院監測營養狀態。 精準控制熱量攝入 「從趨勢上看,大眾對於代餐的 接受度在提升。」周斌分析,代餐風 潮的興起並非偶然,而是多種因素 共同作用的結果——有體重管理需 求的人群將代餐視作控制熱量攝入 的手段;對於「打工人」而言,代餐 是方便快捷的選擇;對健身愛好者 而言,代餐能補充蛋白質和能量, 幫身體快速「回血」…… 但要警惕的是,品牌營銷正將 代餐塑造成一種潮流方式的象徵。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當前,代 餐行業的商業模式本質是「輕資產、 重營銷」。 頭部代工廠提供從原料集采到 成品貼牌的「交鑰匙服務」,新品牌 准入門檻極低,部分企業受短期利 益誘惑,更願意效仿市場上已成功 的產品,而非投入原創性研發。 有的代餐企業經營範圍頗廣, 從廣告製作、食品互聯網銷售到 保健食品銷售不等。這不禁引人 深思:「懂營銷的公司,是否懂營 養?」 多位專家提醒,其實更大的爭 議與風險,潛藏在代餐產品的宣傳 與監管的灰色地帶。部分代餐熱衷 於貼上「高蛋白」、「高纖維」、「低 糖」、「零卡糖」等標籤,容易誘導消 費者將其與「健康」畫等號。 其實,這些營銷光環背後,並 沒有堅實的標準支撐。儘管由中國 營養學會發布的代餐食品團體標 準,明確列出代餐食品所需營養元 素,並進行了定量規範。但值得注 意的是,團體標準並不具有強制性 約束力。 「人類飼料」的喧囂,折射出現 代人對健康與效率的焦灼渴求。 「別在『效率崇拜』中遺忘身體的複雜 性。」在專家看來,正確認識代餐的 作用和局限,避免盲目跟風和過度 依賴,別讓食用代餐成為一場以健 康為賭注的冒險。 不當使用或致器官退化 ■代餐食品風潮席捲年輕人餐桌。 網上圖片 ■市面上許多代餐產品為了追求極 致的低熱量,往往會犧牲掉重要的 營養素。 網上圖片 高效進食噱頭 代餐粉熱銷 節約時間 但可能付出健康代價 普通人群不推薦全天食 用代餐,更要避免長期過量 食用代餐。而糖尿病患者、 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等 人群尤其不建議用代餐。 醫生 李瑩傑 變氣 相色 節越 食來 減越 肥差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