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刊968期_07_31_2022(美東版)

東 觀 點 二 ○ 二 二 年 七 月 三 十 一 日 一屆中學文憑試(DSE) 上周放榜,在過去三年多 的黑暴、疫情、停課、網課、 「特別假期」,以至自身或家 人染疫的影響下,仍有八位考 生取得最少七科5**的「狀元」 佳績,當中四人更考獲八科5** 成為「超級狀元」,可喜可賀! 然而,輿論對今屆DSE的焦點,並不 在於考生的成長、奮鬥歷程或其家庭、學 校的背景,而是在於其升學選科選擇。八 名狀元當中,有多達六人立志報讀本地大 學醫科,一人選擇本地的金融相關學科, 餘下一人則計劃到海外修讀人文學科。 香港醫生人手嚴重短缺,有四分三 D S E狀元選擇讀醫,對病人福祉是好 事,但同時凸顯了兩方面問題。其一是 八名狀元的選科都相當「傳統」,無一 報讀香港近年致力發展的創新科技學 科,引起了相關業界人士的憂慮。 其次是六位狀元一同讀醫,肯定有 助提升香港醫療服務質素,我們現時最 缺的正是醫生的人數。即使政府近年已 多番增撥資源,力促兩間本地大學增加 醫科培訓名額,但每年的畢業生數目仍 只有三百至四百人的水平。隨着人口老 化,香港的醫生短缺數目多達數以千 計,如要追上部分海外國家的醫生與人 口比例,更要加多上萬名醫生才達標。 幾位狀元都表示,希望救助病人而 選擇報醫,但更多家長是睇準在香港行 醫收入豐厚,而且不像從事金融或創科 業般有一定風險和競爭,因而力谷其子 女讀醫。為何在香港做醫生是穩賺無賠 呢?除了需求龐大,更重要是供應長期 出現壟斷,包括在本地培訓與境外輸入 方面。 立法會已於去年修訂《醫生註冊條 例》,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的 限制,包括透過「特別註冊委員會」制 訂非本地院校及醫學課程認可名單,容 許在有關院校及課程畢業的醫科生,可 以免考試在本港以特別註冊方式執業。 惟有關方面搞了大半年的程序和諮詢工 作,至今僅認可了五十間院校,當中只 有一間內地大學的一個醫科課程獲認 可,而且該課程是專供外國人修讀,一 般內地居民以至港人內地子女都難以報 考。亦有部分外國頂尖大學的醫科課 程,因對方拒向港方提供資料而未獲認 可,引起許多社會人士不滿。 立法會日前就此召開了特別會議, 發現問題在於法例寫明獲認可課程的授 課語言須與本地大學相若,而雖然港大 和中大現時亦有用中文教導醫科生與病 人溝通,但兩大仍向當局堅稱其醫科課 程是「純英語授課」,因而局限了「特 別註冊委員會」的認可範圍。 到底這是單純的法律演繹問題,還 是保護主義作祟,有人想繼續壟斷香港 的醫科生供應,從而確保其畢業生收入 永遠高企,自己每年都必定收到成績最 優異的DSE考生呢?如情況沒有改善, 政府必須再度介入,再次修例,進一步 放寬、以至收回輸入境外醫生的主導 權,這才是救助本地病人的長遠、治本 之道。 狀 元 報 醫 屬 好 事 香港的醫生短缺數目多達數 以千計,政府必須再度介 入,進一步放寬、以至收回 輸入境外醫生的主導權,這 才是救助本地病人的長遠、 治本之道。 3 2022 07 31 新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