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刊971期_08_21_2022(美東版)

可以叫 我阿丰,除 了中一被迫用過英文名, 在英國這麼多年,朋友都叫我 ,明明是華人面孔,你叫 或 者 ,外國人反而覺得奇怪。﹂甫見面, 林丰這樣自我介紹。林丰不是林峯,曾任香 港管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永恒的身份是作 曲家,﹁丰﹂是繁體字,甲金文象植樹於土 上,以林木為界之形,有植物茂盛之意。爸 爸林超英出名熱愛大自然為兒子改這樣的 名字也是順理成章,或者意料之外的是,林 家無人從事有關音樂的工作,乖仔卻走上音 樂之路,起點還要在英國。 ﹁中學時在演藝學院學習大提琴,那時 無想過大學讀音樂,而是 讀建築。﹂在傳 統名校華仁書院畢業,然 後到英國升學, 他直言是異國 的音樂氛圍, 喚醒他的夢 想,讓他走上不一樣的路 。﹁其實最初轉 讀音樂也不是純音樂,一 半時間修讀音樂 工程學,後來 索性選讀純音 樂,主修作 曲。﹂科家爸爸有沒有異議?﹁印象中除 了會考後選時坐低認真傾過一次,平時都 是閒話家常。﹂就算由讀建築轉讀音樂他 亦是遙距通知,山高皇帝遠,他笑說:﹁感 覺不到爸爸的異議。﹂ ﹁在英國讀書,很多人會選一些香港人 不知將來會做甚麼的科目 ,這種氛圍就是 大家為興趣而讀書。﹂ 二 二年碩士畢 業,他輾轉在當地一間音 樂出版社做藝術 行政工作,但他並無忘記 自己喜歡創作, 公餘時繼續曲,並尋找 讓作品發表的機 會,包括寄原創樂到不 同樂團,爭取機 會合作又參加選拔活動 ,努力讓自己的 創作﹁被看見﹂。 「你 Fung Peter John ○○ 他有一個香港人很熟悉的天文台長爸爸,夏 天禁他開冷氣;他自小愛往山上跑,小時候也喜歡 科學,但長大後,卻沒學爸爸當科學家,選擇了同 樣難行的音樂路,經常沒日沒夜困在斗室,埋首創 作,以華人面孔在西方世界努力打出一條血路。 他是港產作曲家林丰,在英國生活了十七年,成為首位獲BBC委約 創作交響樂曲的香港作曲家。當很多人嚷着要移民英國,他偏偏回流香 港,並且在追星風氣日盛下,堅持創作比較冷門的古典音樂。 「因為疫情,人與人的連結變得好少。」習慣逆流而上的林丰希望 留守香港,藉音樂安慰香港人。他更以《夜曲》為題,與攝影師夏永康 合作首個結合舞台影像的音樂會,以十段原創音樂和唯美影像,寫下給 香港的無字情書。 ▲ 林丰二〇一四年與英 國一間畫廊合作,在倫 敦的藝術博覽會發表了 一個現場演出聯乘裝置 藝術的作品。 ▲ 林丰近年經常與不同 藝術家跨界合作,到世 界各地巡迴演出。 人物傳奇 23 2022 08 21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