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工一做便三年,期間一邊創作, 一邊工作,後來覺得是時候給自己的音樂一 個機會,所以決定裸辭,全職創作音樂。﹂ 時年二十七歲,破釜沉舟後一個月,一個他 意想不到的機 會﹁從天而降 ﹂,就是獲 委約創作一段十八分鐘的管弦樂曲, 是當時第一個香港人,也是最年輕的華人得 到這樣的機會。 ﹁那時我都有問為何會找我,後來才知 緣起兩年前我參加了一個年輕作曲家的選拔 活動,評判因為喜歡我的作品,所以找我合 作。﹂大抵天道酬勤還是對,兩年前撒下 的種子,兩年後發芽,原 本寂寂無聞的林 丰,開始受到當地古典音樂界的注意,他不 諱言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方面令他歡喜 若狂,另方面亦壓力沉重。 ﹁我是一個會給自己好大壓力的人。﹂創 作的過程,林丰認為是認 識自己的最好機 會,﹁年輕時好想告訴別人自己識好多,作 品包羅萬有,但這樣是不是最好?華人作曲 家有時又會糾結是不是應該放亞洲元素入自 己的作品?﹂有很多反思 ,沒絕對的對與 錯,但他後來想通了,因應不同企劃創作音 樂就好不用太多計算。 結果他交出一段 二十三分鐘的交響樂曲,是他滿意 的作品。 隻身在外,練就獨立性格,年紀輕輕已 很清醒,他直言別人沒義 務支持你做藝術 家,準時交出體面的作品,才是證明自己的 最佳方法。二 一二年,他就以作品的 水 準,迎來與 第二次合作,同年他亦博 士畢業﹁我最記得首演那天正是我的博士 畢業禮,人生就這樣巧合。﹂結果他缺席畢 業禮,選擇自己喜歡的舞台,並決定翌年回 港,結束十七年的英國生活回到出生地。 ﹁這裏是我的故鄉,父母都在這裏,遲 早都會回來博士畢業,又完成演出我覺 得是適當時候開展人生新 一頁。﹂離家千 里,回港時已是薄有名氣的作曲家,其實早 在英國時,他與香港管弦 樂團亦有不同合 作,回港後順理成章成為 樂團的駐團作曲 撒種子 兩年後發芽 家,到二 一七年,更出任藝術策劃總監。 而在港期間,他亦應邀到中大和港大為音樂 系的學生演講,分享經驗。 ﹁條路是自己跌跌撞撞行出來,第一份 委約前其實都是做義工除了贏得經驗,亦 是讓別人認識我作品的好機會。﹂條條大路 通羅馬,其後離開樂團獨立發展,他亦沒有 停下來。﹁屋企無人可以讓我參考,但爸爸 會提醒我,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畢竟音樂 創作和其他專業不同,不是去到某個位通過 考試,就可以攞到某種資格。﹂ 儘管再難都好,林丰的 音樂路也走了 二十年,很多人說創作需要靈感,林丰沒否 定,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勤力撒種子珍惜機 會。 二 五年當他還在音樂出版社工作 時,就每每利用公餘時間 作曲,﹁返工放 有四十五分鐘,有時食住三文治在琴 房創作,好多作品都是在這樣嚴苛的環境下 誕生。﹂他說:﹁我在英國的公寓對着街, 每到清晨五時,就會有鮮奶車經過,我就知 好快天光。﹂ 通宵創作,等待黎明,成為他的習慣。 ﹁整個城市靜下來,感覺好奇妙。﹂對夜晚 的情意結,讓他在十幾年後的今日,創作出 十首夜曲,他說希望以音符記錄當下香港, 為這個城市打氣。﹁在一個電影節活動上認 識夏永康,都是 個 。之後發了一個訊息 給對方,近乎是 ,看大家有沒有合 作機會,還附了一段我創作的音樂。﹂ ﹁踏出第一步好重要,我不知他其實有 沒有興趣,只知他是一個好尊重音樂創作 人。﹂那想到一拍即合,林丰先創作十段音 樂,再交回由夏永康根據音樂創作短片,林 丰說既是他與夏在藝術上的對話,亦是他倆 與香港這個城市的對話,也成為一封給香港 的無字情書,﹁我的音樂帶 ,中 文譯做憂鬱,但我會形容是飄渺的感覺。﹂ 他再形容,這不是開心激昂的節奏,也不是 悲傷的感覺,而是像他喜歡的夜色。 ﹁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好少, 我大部分的創作,都是在 夜闌人靜時寫出 來。﹂萬籟俱寂,與自己 與城市的對話, ﹁每個觀眾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我希 望這些音樂,展現香港寧靜美,可以為香港 人帶來一些安慰。﹂在風雨下矢志成為留下 的人,林丰如是說。 夜靜下 譜憂鬱樂曲 ○ ○○ lunch say hi cold cal l melancholic ▲林丰曾為香港管弦樂團駐團作曲家,為慶祝樂團成 立四十周年而創作了《蘊》(Quintessence),並於 二〇一四年在香港首演。 ▲與家人關係親密,二〇〇七年,林丰(右一) 與爸爸林超英(右二)及家人到不丹旅行。 受熱浪影響,本港各區氣溫普遍達攝氏 三十三度以上,自言用了足足十年證明, 不開冷氣仍可生存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 英,一直身體力行,頻頻在社交媒體分享 抗熱心得,成為熱話。 有個崇尚自然又不怕熱的爸爸,林丰直 言「細個唔興開冷氣」,現在長大成人,返 老家仍然冷氣免問。不過他透露,近年這條 家規屢被打破,只因兩歲孫女大駕光臨。 「就算好熱,爸爸都堅持不會開冷氣, 唯一會開是BB返去食飯。」林丰說。有個 天文台長爸爸,林丰的童年,注定有點不 一樣,「細個好多綠色活動,會去米埔睇 雀仔和行山。」除了親親大自然,林丰說 爸爸對他最大的影響是節儉簡樸的性格。 「他們生活簡單,物件都用上好多年,自 小就教我和哥哥購物前要想清楚,有需要 先買。」 天文台長爸爸 我的 人物傳奇 25 2022 08 21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