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三十日,在距離澳洲悉尼約五小時車 程的小鎮達吉蒂,有人發現了一件焦黑 的龐然巨物,經澳洲政府調查後證實,這是全球 首富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的 太空艙碎片。 這塊巨型碎片屬太空艙的一部分,在重返大 氣層時與主艙分離,附近居民還發現另外兩塊碎 片,幸而這些碎片落地時未有造成任何破壞。以 往大部分太空垃圾都會入海中,但因近年太空 工業發展蓬勃,或會有愈來愈多太空垃圾墜落在 陸地。 根據歐洲航天局數據,全球在過去六十五年 的太空活動中,發射次數超過六千二百次,超過 五萬六千件物品曾進入地球的軌道,其中逾三萬 一千件仍在太空,由美國太空監視網監察,這些 太空中的硬件總重量超過一萬噸。 一般人造衛星完成任務後會自行變換軌道, 跌回大氣層焚毀,但也有不少回不了來,現時有 逾八千五 百個人造 衛在太 空上,卻 只剩 六千一百個仍在運作 中,即有二千多個人 造衛 星,成為收不回來的太空垃圾。 太空中還有很多經過火箭解體又或太空物品 上 相撞後形成的碎片,航天局估計直徑小於一厘米 的太空碎片約有一億三千多件,稍大但小於十厘 米的則有一百萬件,直徑大於十厘米的則共有三 萬六千件。 太空垃圾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移動速度可 達每秒八公里,遠離地球的則每秒三公里,比子 彈還要快,若發生碰撞,即使體積細小,造成的 破壞力十分驚人。一塊直徑為十厘米的碎片可 以摧毀飛行器,太空垃圾若置之不理,不單危及 人造衛星、太空艙甚至太空人的性命,還會影 響整個地球。 過去二十年間太空垃圾已經增加了七成,一 旦發生相撞又造成更多太空碎片碰撞的機會再 增加。若不處理太空垃圾的問題,將難以找尋安 全的軌道予人造衛 星或太空船,影響 通訊及太空探索的 發展。 極大多數太空 垃圾體積細小,通 過大氣層時會被燒 成灰燼,而且海洋 總數逾億 易與衛星相撞 國際解碼 世界 撰文:陳詩馨 攝影:路透社 設計:林彥博 覆蓋地球面積七成,大部分陸地亦沒有人居住, 一個人被太空垃圾直接擊中的機會少於十億分之 一,財物損毀機會雖較大,但也不算高。 有史以來只有一個人曾被太空垃圾擊中,美 國奧克拉荷馬州居民威廉斯︵ ︶ 九七年在公園散步時,後背突然被手掌般大小的 焦黑金屬碎片擊中,幸好她並沒有受傷,更拿着 碎片拍照。 魚叉和網收集大型碎片 雖然對人造成傷害的機會低,但若未來因太 空碎片過多,導致人造衛星無法升空,地球上的 通訊、定位系統、天氣預報都將會受到影響,各 國都為此嘗試過不少解決方案。 瑞士科學家年前已開始清理計劃,他們發射 一枚人造衛星來收集碎片,然後帶着碎片一同返 回地球,並在經過大氣層時一同燒成灰燼。日本 的科學家則測試用金屬導索通電,改變磁場令碎 片減速,碎片就會自然跌入大氣層燃燒。 歐洲則開始進行﹁清理碎片︵ ︶﹂ 實驗,利用相機和雷射定位,再用網收集碎片, 當中比較突破的是利用﹁魚叉﹂射向棄用的人造 衛星上,再把之拖走,是首個處理較大型太空垃 圾的實驗。 不過以上的清理方法仍在實驗中,而且所費 不菲,英國太空署在兩年前宣布撥款約九百五十 萬港元,用來發展處理太空垃圾的科技,同時鼓 勵私人企業參與研。去年,全球太空監察市場 已達約十億港元的規模,由於愈來愈多私人公司 也在太空放置設備,甚至發展太空旅遊,因此預 期太空監察市場將會愈來愈蓬勃。 Lottie Williams RemoveDEBRIS ▲ ▲ 逾億太空垃圾 高速移動,隨時撞 擊在軌道上運行的 人造衛星,威脅全 球通訊系統。 33 2022 08 21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