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叔 開C h a t 生活是很個人化的態度, 人稱「陸叔」的著名財經股評家、 兼投資策略顧問, 用輕鬆心態與跨界別嘉賓及以時事專題, 去打開財經及以外的話匣子。 交媒體發展越趨多元化,逐漸演變成大眾接觸資 訊嘅第一媒介。除咗日常生活訊息,亦有更多人 透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資訊。 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發表二○二五年報告,指香港人 大多有定期睇新聞習慣,其中三成九以上每日睇兩至五 次新聞,但年輕人對新聞興趣相對較低。至於新聞來 源,有逾兩成九被訪者指主要依賴社交媒體提供新聞資 訊,其次有兩成二人以電視新聞報道或節目作為主要渠 道,另逾一成二人收睇二十四小時新聞台。加上傳統媒 體嘅網上版、Apps和Podcasts等,數碼和電子渠道成 為呢個世代主要新聞平台。 喺十八至二十四歲年齡層,五成一被訪者以社交媒 體作為主要新聞渠道,呢個趨勢點樣形成呢?其中一個 分析,關乎社交媒體流行嘅溝通方式,包括敍事 (narrative)同講故事(storytelling)。對於普羅大眾 嚟講,客觀報道會顯得無溫度,而且唔係咁容易理解同 產生連繫。相反,敍事可以令睇嘅人同資訊建立聯繫, 例如內容創作者用自己主觀角度切入,將國際大事嘅前 世今生整合,再加上圖畫同影片,將一堆冰冷嘅資訊串 聯成連貫、帶有感情、能夠引起共鳴嘅故事。 大家平日返工、返學、處理家務已經好勞累,於是 更加想睇一啲輕鬆嘅娛樂同小故事。而社交媒體上發布 嘅內容,好多時都同日常生活有關,例如近日黑雨,有 人會錄低邊個地方水浸,又或者講吓屋企樓下發生咗咩 事等。相比起「硬資訊」,「軟資訊」較易睇和貼地, 更容易令大眾產生共鳴。 即使係嚴肅新聞,講故事嘅敍事手法,亦可以令觀 眾更易消化國際大事、財經資訊、社會議題等。尤其對 年輕一輩,打動人心嘅故事先至夠吸引力。 社交媒體雖然成為重要資訊發布渠道,影響力越嚟 越大,但大家對佢嘅信任度高唔高?路透報告指,相對 小眾網上媒體,被訪者大致上對主流媒體機構較為信 任。約一半被訪者會擔心網上資訊嘅真假,而一般大眾 會去官方或可信新聞渠道核實資料。 報告又指,具有「新聞素養」(news literacy)嘅 被訪者,較有辨別真偽嘅能力,因此反而會喺社交媒 體、影片平台,甚至網民留言和AI聊天機械人處做查 核。不過,AI「深偽」技術令社交媒體內容更加真假難 分,即使有經驗嘅網民都有機會中招。 我講過好多次,大家喺社交媒體上見到「必賺投資 貼士」、「買呢三隻股票就可以退休」等等,一定要小 心提防,騙徒一樣識講吸引人嘅故事,引網民入局。證 監會推出嘅「咪做水魚」反詐宣傳,都特別針對數碼平 台上嘅投資騙局,提醒大眾喺網上見到好得難以置信嘅 投資「機會」時保持理智。最後都提多句,除咗《人生 交叉盤》facebook之外,我個人並無任何社交媒體帳 戶,亦唔會開群組叫你投資,大家千祈咪做水魚。 網絡世代下講故事 保障香港的普羅大眾。 證監會聯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機構, 共同打擊金融詐騙及欺詐行為, 13 2025 08 17 陳永陸 陸 社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