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他續說,從心理學看他這 個創傷,需要 ︵克服︶, 不應鑽牛角尖,要接受現實向前 行,﹁人生在世不論生意及工 作,總會有﹃飯鏟頭﹄︵毒蛇︶ 來傷害。十年前一心支援台灣粉 塵事故,倒貼車錢及長途電話 費,反過被屈抽水真的十分 生氣。﹂ 張潤衡強調,從沒有消費過 八仙嶺山火及死傷者,過往只承 認山火經歷過的實實在在也不 喜歡被貼上﹁生命鬥士﹂標籤 ﹁我只是一個生命教育工作者、 社工、心理治療師、兼任講師、 父親等,會有 ︵抑鬱 星期一︶的小市民,也會擔心黑 雨過後要涉水返工的平凡人,不 的抗疫力和自殺問題做過的學術 研究報告,﹁我出過十五本書, 除第一本︽過渡期︾中,某個章 節應編輯要求談及八仙嶺山火及 支援傷者家人的內容,其餘八成 都是針對灼傷病 故事。他 著作更教育書,今年年底亦會 出一本關於失眠及痛症管理的新 書。﹂ 自我調整心態 以﹁自 學者﹂自居的張潤 衡透露,已定下攻讀博士的人生 新目標,成為一個真材實料的博 士,回饋社會,﹁當年社會幫我 很多,我不喜歡欠人,不幫人我 也會內疚。﹂所以每逢周五六 晚,他會在網上為家長舉辦親子 平台免費講座,讓更多庭擁有 和諧親子關係,減低自殺問題。 對於身陷海量網絡攻擊, 他冷靜拆解這些現象,﹁網 絡欺凌是一種社會病,很多 不成熟的人用假帳號放肆宣 洩、做判官、博流量做愚蠢 的事。﹂早年他曾在網上被 人嘲笑容貌﹁樣衰嚇親人﹂ 甚或﹁針對疑兇的問題﹂。 面對各種抨擊,他坦言生氣 是沒有用,解決不到問題,只好 調節自己情緒面對種種。 記者問他可曾考慮整容?他 說:﹁整來做甚麼,我不是偶像, 工作上又很受歡迎,而且已封盤十 多年,介意的話,也不會是我朋 友。﹂但他憶述過往試過服務長者 中心,曾有人因他的容貌要求換 人,他只好自我調整心態,跟自己 說﹁也好,做少啲﹂。 隨着年紀漸長,當年意外造 成的內外創傷後遺症越來越多, 身體免疫系統開始失調,須服食 類固醇,另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 問題。人到中年,驀然回首,張 潤衡對當年十二歲的自己作出評 語,﹁不是頑皮,但比較愚蠢, 怕被罰的無膽匪類,但絕不是垃 圾。﹂ 覺得自己特別。﹂ 一直以來他勤力讀書,考獲很 多證書來提升 能力,用實力洗 脫標籤,展現專業,﹁二十多年前 我已自嘲﹃不是打仗,為甚麼叫我 戰士?﹄我也有膽怯懦弱的時候, 沒可能永遠正能量。﹂ 他向記者展示多本親筆撰寫 的著作,以及一些就香港青少年 一九九八年張潤衡在學校舉行的畢業 禮上,獲香港童軍總會頒發英勇獎狀。 八仙嶺山火釀成五死十三傷,馬鞍山 馮堯敬紀念中學一班師生,無不感到悲 痛。 overcome Blue Monday high ▲ ▲ 頭條新聞 17 2025 08 17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4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