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刊1131期_09-21-2025(美西版)

我名字是太公起的,父親是日籍華僑,當年登記名字時,誤 把「騰」寫成了日本人常用的漢字「藤」,純粹是一場美麗 的誤會。名字像一粒種子,埋下了,便悄悄生根。誰想到, 一個筆誤,讓人生從此與日本搭上深厚淵源。 陳方藤(Meter Chen) 來日方長 工智能這東西,如今真是無處不在。上至財經專 家,下至街市攤販,人人都在談AI。但10個人裏 面,恐怕有9個半只是湊熱鬧,真正拿來實用的,少之 又少。 許多人還是把ChatGPT當作高級搜尋引擎,這可就 誤會大了。它最厲害的是「生成」能力,關鍵在於你會 不會下指令。 比如說要做計劃書。以前得花2、3天時間,現在只 要對它說:「寫一份開設文創茶館的計劃書,目標客群 25到40歲,預算50萬,要包含市場分析和風險評 估。」不到1分鐘,草稿就出來了。修改一下,加點自 己的想法,省下的時間,足夠你慢慢品兩壺好茶。 更厲害的是現在做影片,只要輸入適當的指令,甚 麼樣的畫面都能生成。高山大海、宇宙星空,甚至古代 場景,瞬間就能呈現眼前。操作方法越來越簡單,連中 學生都能輕鬆上手。 這樣一來,電影、MTV、廣告短片,人人都能當導 演。以前需要整個團隊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加上AI就能 完成。演藝圈裏,不知道多少人的飯碗就這樣被打破 了。 但仔細想想,何止演藝圈?文書、設計、翻譯,甚 至寫程式,哪一行能避免?以前要請人做的事,現在一 台電腦加上AI就能解決。一人公司越來越多,不是沒有 原因的。 最讓人擔心的是這些工具越來越聰明,操作卻越來 越簡單。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很多工作已經 被取代了。等到發現時,恐怕已經太晚。 當然,AI生成的東西,終究缺少靈魂。影片再精 美,也是冷冰冰的;所以要會修改,要加入自己的判斷 和經驗。否則,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一樣,還有甚麼意 思? 科技進步是好事,但千萬不要被科技牽着走。你要 做使用工具的人,而不是被工具取代的人。 現在世界上,Perplexity適合查資料,Claude擅長 對話,Gemi n i與Goog l e完美結合,Mi d j ourney和 DALL-E專門畫圖,Synthesia能做虛擬人影片。各有所 長,關鍵在於你懂不懂得用。 工具是拿來使用的,不是拿來供奉的。用得好,如 虎添翼;用不好,反而成為負擔。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 醒,別等到被淘汰了,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全球範圍內,美國和中國的AI科技是領先的,其他 國家還跟不上。香港呢?現在有些區域限制,別說美國 的應用程式,有時連中國的應用程式也下載不了。老實 說,香港的AI科技和日常生活的結合,還遠遠沒有普 及。 懂了,就是你的本事;不懂,也沒關係,反正世界 上大多數人,還是得過且過。真正靜下心來學習使用AI 的,永遠是少數。 人 ◄科技進步是好事,但千萬不要被科 技牽着走。 真的懂AI嗎? 96 2025.09.21

RkJQdWJsaXNoZXIy ODc1MT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