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04_2022星島日報(紐約都會版)

要聞 A2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廣告。爆料。查詢 212-699-3800 電郵:overseas@singtaonewscorp.com ○○ ○○ PMI 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公布的探測結果,朝鮮在 3日7時40分左右,從平壤市順安地區向東部 海域發射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最高飛至1920公里 高度,飛行約760公里,速度達15馬赫。韓國軍方 分析,朝方發射的是最新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7 型」。據悉,該枚導彈在飛行狀態下進行兩次級間 分離,一級火箭和二級火箭先後成功分離,此後 推力不足,彈頭未能達到預定速度,未能再正常 飛行,發射以失敗告終。 疑朝鮮射洲際導彈 日本緊張 根據日本瞬時警報系統(J-Alert)3日清晨發出 的消息,在朝鮮發射疑似洲際彈道導彈後,日本 政府向宮城縣、山形縣與新潟縣居民發出室內避 難指示。日本東北、上越、北陸新幹線為確認安 全也一度停運。 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其後表示,朝鮮發射的一枚 導彈沒有越過日本上空。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這 枚導彈已落入太平洋。首相岸田文雄再度強烈譴責 朝鮮,強調朝鮮連續發射彈道導彈令人髮指。 韓國聯合參謀本部又表示,朝鮮在當天上午8 時39分左右,從離平安南道價川市不遠的地點發 射兩枚短程彈道導彈。這兩枚導彈疑似朝鮮近期 接連發射的朝鮮版「伊斯坎德爾」(KN-23)和朝鮮 版「陸軍戰術彈道導彈」(KN-25)系列。 朝鮮3日連發導彈前,韓國和美國正舉行有史 以來規模最大的空中聯合軍演「警戒風暴」(Vigilant Storm),雙方動用數百架戰機進行24小時的模擬 攻擊。朝鮮2日在大約10個小時內分4輪共發射25 枚導彈,其中一枚短程彈道導彈首次落在東部海 域北方界線(NLL)以南的韓國領海附近。朝鮮3日 又發射三枚導彈後,韓國空軍在聲明中說:「鑑於 朝鮮近來頻頻挑釁,聯演空軍已同意,10月31日 展開的『警戒風暴』演習將延長。」美韓未公布延長 至何時。 專家指出,此舉可能讓要求停止聯合軍演的 平壤當局提高挑釁強度,目前剩下的最後一張牌 「核試」也可能是選項之一。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副委員長樸正天3日晚稱,延長「警戒風暴」的決定 是「相當危險的錯誤選擇」,「美國與韓國不負責 任的決定,將目前因聯軍挑釁軍事行動招致的現 狀,進一步推向不可控制的局面。」 韓國軍方其後稱,朝鮮在晚上9時35分左右至 9時49分左右,從黃海北道穀山一帶向東部海域發 射3枚短程彈道導彈。首爾分析,朝方此舉可能是 針對美韓延長空演而採取的反制措施。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3日在五角大 樓與到訪的韓國防部長李鐘燮會面後,兩人發表 聯合公報,奧斯汀稱,任何針對美國或其盟友及 夥伴的核攻擊,包括使用非戰略核武,都是不可 接受且將導致金氏政權終結。 美國防部長發警告 「結束金正恩政權」 軍演延長 平壤不滿 再射導彈 朝 鮮 半 島 局 勢 升 溫,朝鮮繼2日發射25枚 彈道導彈後,韓國軍方3日表示,朝鮮 當晚再向東部海域發射3枚短程彈道導 彈。韓媒指,此舉疑是反擊韓美延長 聯合空中軍演的決定。據悉,連同早 上發射的3枚彈道導彈,朝鮮3日當天 共發射了6枚導彈,其中包含一枚發射 失敗的洲際導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 汀表示,朝鮮向美國或其盟友發動任 何核攻擊,將導致金正恩政權終結。 本報訊 朝鮮過去兩天接連發射多枚彈道導彈,讓 日本更迫不及待要提升防禦能力。據《日本經濟 新聞》報道,日本國防部考慮在2030年之前部署 高超音速導彈,以加強日本對區域威脅的反擊 能力。 報道指,日本國防部對中國和俄羅斯研發 高超音速導彈技術感到不安,認為這對美日是 一大威脅。因此,正在尋求和美國同期發展這 類尖端導彈,以期共同加強威懾力。報道稱, 俄烏戰事改變了全球的安全格局。處於東亞 的日本,最為警惕的是朝鮮一系列的導彈發射 以及中國的軍事升溫。為了追趕中俄的快速發 展,日本防衛部門尋求在2030年之前,加緊部 署高超音速導彈。報道稱,高超音速導彈的飛 行速度為音速的5倍或以上,飛行軌跡更加複 雜,因此很難被擊落。據消息透露,中俄已掌 握了這一尖端技術,推測中國或已在2020年開 始使用;俄羅斯則更早,2019年就已投入使 用,並且2021就已嘗試從潛艇上進行發射。 據《日本經濟新聞》說,日本內部在提升導 彈威懾力上將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 它會考慮先購買美國製造的遠端巡航導彈「戰 斧」,將之部署在北海道、大阪和京都。此軍 備曾在多個實戰中立功,日方堅信美國一旦同 意,就能很快推進;第二階段,日本將改良本 土產的「12型地對艦導彈」,將它目前100多公 里的射程擴大到1000多公里。這一提升計劃能 在2026年實現;第三階段就是引進高超音速導 彈。與「戰斧」和「12型巡航導彈」相比,這一先 進武器被攔截的可能性小,將能大大提高日本 的威懾能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年底將修訂加強防衛能 力的三個安保文件,研發高超音速導彈將是其 中一項。 日媒此前引述美國國防部導彈專家說,中 俄的新一代殺傷力超強的導彈,極有可能已突 破美國的防禦系統。因此,美日雙方發展高超 音速導彈是必要的戰略,而且在技術上也是可 行的。 德國總理朔爾茨4日率領商界代表團,旋風 式到北京訪問一日,成為疫情以來首位訪華的 西方大國領袖。訪華前夕,他在《法蘭克福彙 報》撰文稱,不想與中國「脫鉤」,將尋求符合雙 方利益的合作,但也不會忽視分歧。中國外交 部3日表示,期待朔爾茨訪華取得成功,中德是 夥伴,而不是對手。 朔爾茨表示,距離德國前任總理訪問中國 已經三年之久。在此期間,由於新冠疫情和烏 克蘭危機,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這使得前 往北京進行直接對話變得更加重要。中國已成 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也是歐盟國家 中投資中國最多的國家,但歐盟曾表示減少對 中國的經濟依賴。朔爾茨稱,中國仍然是德國 和歐洲重要的經濟和貿易夥伴,「我們不想『脫 鉤』,不想與中國『脫鉤』。」 朔爾茨此次訪華,無論在德國或是歐盟都 面對巨大壓力。朔爾茨指出,雖然不代表整個 歐洲說話,但德國的對華政策只有嵌入歐洲的 對華政策中才能是成功的。因此出訪前,他們 與歐洲夥伴,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等進行了協 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日表示,中方期 待朔爾茨總理任內首次訪華取得成功。中德是 全方位戰略夥伴,今年是兩國建交50周年,半 世紀以來的交往合作已充分證明兩國的共識多 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而不 是對手。 德國早前批准將最大的漢堡港碼頭其中一 座24.9%股權售給中國遠洋運輸公司,不過入股 比例低於當初計劃的35%。中國向德國漢堡港其 中一個碼頭持股一事,引起西方關注。據路透 社報道,美國國務院高層透露,美國曾經「強烈 建議」德國,勿讓中國取得碼頭控股權,因此最 終才調整為較小的持股比例。 針對美國官員稱美國曾施壓德國不能讓中 企拿到漢堡港控股權,趙立堅說,中德之間的 務實合作是兩個主權國家之間的事情,美國沒 有資格插手干預。 據中新社報道,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史 世偉分析,由於能源危機,德國經濟目前遇到 巨大困難,因此朔爾茨此行目的是加強政治互 信,尋找繼續擴大雙邊合作深度與廣度的機 遇,預料德國政府不會全面改變與中國的經貿 聯繫,更不會追隨美國實行與中國經濟的「脫 鉤」政策。 一葉知秋 從港股漲跌觀背景 日本擬2030年前部署超音速導彈 德國總理訪華:不想與中國「脫鉤」 ■首爾火車站的大屏幕3日播放朝鮮試射導彈的畫面。 法新社 德國總理朔爾茨 港股連跌四個月後,踏入十一月後迎來﹁開門 紅﹂,一日開局反彈逾九百點,終場持續漲勢,漲幅 逾百分之五。港股漲跌都與國際國內大環境息息相 關,外資基金與中國間的博弈,環球政經緊繃形勢 緩和、美聯儲公布議息結果等等,皆是影響港股走 勢的重要因素。 港股股民素來視十月為股災 月,皆因數次深跌都在十月,如 一九八七年,恒指單月狂瀉四成 四,之後促成證監會成立,及後在 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二 八年金融海嘯,恒指十月跌幅分 別達二成及二成二。今年市況 不佳,應驗魔咒,十月累瀉近一 成五,為二 八年十月份即金 融海嘯以來最大單月跌幅,連續 兩個月跌幅逾一成,四個月共插 七千一百七十二點,跌幅逾三成 二,走勢差絕全球主要股市。 有意思的是,由於電視台在深 夜重播一九九八年鄭少秋有份主演 的劇集︽大都會︾ ,有網民大喊股市 深跌係﹁丁蟹效應﹂ 。當然,這只是 坊間玩笑,事實上,今年港股下瀉 與內地經濟前景及外資博弈有很大 關係。內地經濟前景不明朗,加上 經濟數據不佳,令與內地關係密切 的港股也受累持續低迷。十月中, 中共二十大召開後,市場原本押注 防疫政策將鬆綁,卻未能如願, 令人擔心動態清零政策至少會持續 到明年兩會,不但妨礙與境外人員 正常交往,也影響民眾投資消費意 欲,不利內地經濟復蘇。同時,新 班子裏,市場熟悉的財金官員如 人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 清、財長劉昆,均不在中央委員名 單之列,意味財金系統大換班,市 場憂心經濟政策恐怕會出現變化。 外資最怕面對不明朗因素,先行沽 貨離場,盡量將潛在損失減至最 小。外資大手沽貨,即使北水繼續 透過南向通淨買入近六十七億元港 股,也難阻港股跌勢。亦有分析認 為,不排除是中美背後經濟發展理 念不同,以美國為首的外資基金, 在金融市場上為香港製造麻煩,順 道把港股變成提款機予取予攜,賺 取更大利益。 為此,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發聲 維穩,央行表示將加強部門協作, 維持股債樓市健康發展,中證監則 指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 資比重。一定程度緩解市場恐慌情 緒。隨後,德國總理將訪華的消息 傳出、香港重啟國際大型會議及人 民幣逐步回穩等等,都成為催化港 股反彈修正的因素加上市場傳 聞內地將恢復對外正常通關,以及 財新中國十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 ︵ ︶上升勝預期,恆生指數十一月開局出現明顯 反彈。不過,接下來,投資者還在關注美聯儲議息 會議,以及美國最新就業數據,北京新舊領導層交 替尚有四個多月時間,短期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 恒指走勢仍難明言。

RkJQdWJsaXNoZXIy MTIyMjc2OQ==